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03-22严以红

成才之路 2016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数学

严以红

摘 要:从“找”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喜闻乐见、“做”动态的数学——让学生增加能力、“玩”有趣的数学——让学生寓知于趣、“用”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四个方面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8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发现了许多“无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

一、“找”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喜闻乐见

我们的教学必须去寻找学生身边那些亲近而又熟悉的“活水”资源,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素材”,捕捉信息,让学生身边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走进课堂,使所学知识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让学生喜闻乐见、耳目一新。例如,教学“一个数加减一个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146-97=?,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买东西”,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简便计算方法。爸爸给小明146元钱,让他自己到商店购买运动鞋,正好商店搞活动,每双鞋是97元,小明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这样一来,把一道平平常常的计算题,赋予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买东西”时所做的一件事情,学生就会惯用“付整找零”的方法,将此题轻易解答出:付出100元,再用46元加上找回的3元,即146-97=146-100+3=49(元)。进而,学生通过观察46-97=146-100+3,还会想到此类题的简算方法:凑整,多减了几要加上几。

二、“做”动态的数学——让学生增加能力

新课程的目标已经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已经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11-8=?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摆弄小棒,看看自己能有几种摆法;再让学生汇报交流:生1:我是从11根小棒里拿出了8根,看到还剩下3根,所以11-8=3。生2:我是从一捆小棒抽出8根,剩下2根,加上1得3根,所以11-8=10-8+1=3。生3:我看到11的个位数是1,我就把8分成1和7,所以11-8=11-1-7=3……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玩”有趣的数学——让学生寓知于趣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用于“包装”数学知识或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得轻松,在学中玩,玩得有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例如,学习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复制不走样”游戏,每一竖行为一小组,我把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别轻声告诉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然后让第一个学生再轻声传给第二个同学,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将听到的写在本子上,举手表示结束,传递最快又不走样的小组获胜。学生传得认真、听得仔细、记得翔实,生怕自己的环节出错影响本组的成绩,效果非常好。

四、“用”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如何解决学生“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问题,是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构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帮助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1)人民医院有一块长48米、宽0.8米的布料,用它制作三角巾,两条边都是0.4米,最多能制作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学生通常的做法是用布料的面积除以一块三角巾的面积,即(48×0.8)÷(0.4×0.4÷2)。(2)人民医院有一块长8厘米、宽6厘米的布料,用它做成两条直角边都是4厘米的包扎三角巾,一共可以做多少块?学生依然采用上述方法解答:(8×6)÷(4×4÷2)。学生迅速解答完,自认为此题比第一题还简单,正洋洋得意之时,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纸,自己画一画、剪一剪,竟发现与自己的做法不符。这时,他们的心中会产生疑问:难道自己的做法不对吗?于是,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自己仅是理论上的解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不通,那这道题到底怎样做呢?我提示:两条直角边都是4厘米的三角巾,两条三角巾能组成什么?组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顿悟,做这道题要看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要看长方形的长有多少个4厘米、宽有多少个4厘米,然后相乘,就是有几个正方形,再乘2,便是三角巾的个数。学生又认真做起来:8÷4=2,6÷4=1.5≈1(整数后面的小数点是下脚料),2×1×2=4(个)。通过第二道题,学生不仅会做此类题了,而且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了。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和永恒主题,它召唤着我们要不断思考、交流,不断关注、探索,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宝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2]金彤玲.精彩细节造就有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14).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数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