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成长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6-03-22朱萍

成才之路 2016年6期
关键词:自主数学课堂注意力

朱萍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创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54-01

数学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由于数字的单调、符号的抽象,使课堂变得沉闷,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平台、探究创造的平台。

一、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平台

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新知识常用的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触摸加上眼睛的观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升华,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理解蕴含在数学中的规律及道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摆花片图(图略),观察一一对应排列的红花片和蓝花片,理解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把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的实际问题抽象成13比8多多少的数学问题。学生借助直观领悟到,只要从13里面减去8就得到多多少。

【片段一】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生:男生抓了13个红花片,女生抓了8个蓝花片。师:要求什么问题?生:哪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追问:怎样求呢? 师:(1)可以借助花片动手摆一摆。(2)可以直接在随堂本中列式解答。(3)有困难的可以求助同学或老师。师:我们看谁最快得到结果。摆花片的,你们先摆哪一种颜色的花片?生:先摆红色的。师:谁来摆一摆蓝花片。仔细看,他摆的和我摆的一样吗?追问:和他摆的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赶紧调整一下。通过红花片和蓝花片一一对应的排列,红花片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片、蓝花片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出的部分,这样就方便了学生观察和思考。对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的直观具体,让学生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得到承认的平台,学生的兴趣源于课堂的探究,学生的信心源于课堂成功展示的鼓励。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尽情探究、充分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并多加鼓励,有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片段二】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男生和女生做操的画面。师:从图中你知道了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我知道的条件是男生有20人,女生有24人。问题是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师:你列的算式是什么?生:我的算式是24-20=4(人)。师:这里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呢?生:因为求的是24比20多多少。师:说得真好,请坐。“男生比女生少多少”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呢?生:还可以问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师:女生减少多少人就和男生同样多,怎样列式呢?生:24-20=4(人)。师:刚才老师问的问题,你还可以怎么问?生:男生增加多少人就和女生同样多?说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词汇比较少,意思的理解以及思维都比较肤浅,教师通过引导,让他们把这一种问题的说法都能涉及到,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程度。

三、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创造的平台

当前,一些学生缺少探究和创新的精神,更谈不上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如在人民币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少生活的体验,对人民币数量没有清晰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多角度考虑。

【片段三】课堂上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大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关系,有这样一组练习题。师:1张100元可以换( )20元和( )张10元。生:1张100元可以换(3)张20元和(4)张10元。生:1张100元可以换(4)张20元和(2)张10元。师:一共有几种换法,你能有序地说一说吗?生:1张100元可以换(1)张20元和(8)张10元。(2)张20元和(6)张10元。(3)张20元和(4)张10元。(4)张20元和(2)张10元。师:可以换(5)张20元吗?生:换了5张20元,就不能换10元的了。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既能找全所有的想法,又培养了他们的有序思维。师:买一支彩笔要1元6角,可以怎样付钱呢?生:(1)张1元、(1)张5角和(1)张1角;(2)张5角和(6)张1角;(3)张5角和(1)张1角。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想法比较天真,但是他们的想法却很独特。一个想法就是一个火种,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这就是创造力的源头。

四、结束语

在课堂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正因为这样,课堂上才会有竖起大拇指的称赞,有欲哭不能的捧腹大笑。因此,教师只有赋予课堂以生命与活力,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01).

[2]丁锐,黄毅英,林智中,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

猜你喜欢

自主数学课堂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