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少儿心理学角度分析优秀少儿动画作品中的基本元素

2016-03-22曾珠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00

人间 2016年1期
关键词:故事色彩音乐

曾珠(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00)



从少儿心理学角度分析优秀少儿动画作品中的基本元素

曾珠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通过对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元素调查,从儿童心理角度分析优秀动画片中所包含的各要素,归纳总结出少儿动画片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除了这些基本规律之外,少儿动画的创作者要放低姿态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尊重儿童的心理诉求,研究儿童心理学,了解他们的喜好则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少儿心理;优秀少儿动画作品;角色性格;故事;色彩;音乐

动画片作为一种假定的电影艺术,是运用虚构、幻想、神似、变形等手法来反映人们的愿望。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三至五岁的孩子对他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动画片、广告、幼儿节目等能专心致志的从头到尾看完;其中,广告是三岁左右的幼儿特别爱看的,尤其是有趣味性的广告他们甚至能专注地看上十多分钟,动画片则更久,几乎可以持续看三十多分钟;6岁以上的幼儿不仅对视觉形象感兴趣,而且能同时接收听觉方面的刺激信息——对白;而6岁以下的幼儿则完全无视对白;研究还表明:四至六岁的幼儿对节目中的重要信息很敏感,看完节目后能回忆起重要的情节内容,而对不重要的部分则往往记不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的注意力始终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他们只接受那些他们感兴趣而且能理解的信息。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思维特点。虽然儿童在看电视时不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电视上,但这已使得他们获得了足够的信息,使播放的内容被感知为完整的事件。据调查,儿童喜欢的动画片中的指标如下表:

指标 总体 性别 年龄(岁)男 女 3-6 7-9  10-12好看的画面 38.1  36.8  39.4  41.9  33.3  21.4变化快的画面 14.2  17.6  10.6  15.1  11.1  14.3能增长知识 17.2  16.2  18.2  10.8  22.2  50.0好听的音乐 24.6  20.6  28.8  22.6  22.2  42.9教我动手动脑 6.0  4.4  7.6 5.4 3.7  14.3有趣逗乐 38.8  42.6  34.8  39.8  33.3  42.9可爱的形象 43.3  44.1  42.4  41.9  37.0  61.3以上都包括 1.5  0 3 2.2 0 0

从表中可见,儿童喜欢的动画片的主要元素有:好看的色彩、知识性、好听的音乐、有趣逗乐、可爱的形象。其中,三至六岁的孩子特别关注色彩和形象;随着年龄的增加,可爱的形象、新鲜的知识、好听的音乐、有趣逗乐成为他们选择动画片的重要指标,而好看的色彩则居于选择的次要指标。其中好看的色彩、画面变化快属于动画片的形式方面的指标,增长知识属于内容方面的指标,而其他几项指标则包含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由此可以总结出,受儿童欢迎的动画片的基本元素包括以下几项。

一、鲜明的角色性格

在动画片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角色塑造了,风格独特、个性突出、表情生动的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生命线,而在少儿动画中人物造型尤为重要。成功的动画角色的塑造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幽默性

高度假定性和夸张是动画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动画富于活力的源泉。在造型设计中采用富有幽默感的动画角色造型是很关键的,不管这个角色是动物、人物还是富有人性的任何物体,只要是具有幽默感的造型,他自身强烈的感染力会使观众不自觉的进入角色扮演的情境,感同身受。

动画造型的幽默性还体现在动作设计上。角色性格能通过个性化的动作表现出来,造型风格和动作设计风格要匹配,如果造型风格是夸张、漫画式的风格,动作设计也应该是夸张或漫画式的。比如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极度夸张甚至匪夷所思的动作设计正符合少儿幻想或潜意识中的人物或动作样式,也因此这种过度的表演与动作设计是符合少儿审美规律的、也是合情合理的,是少儿第二世界的再现,给少儿以新奇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动画片的本质在于“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动作作为动画片的基础的话,那么这部动画片会显得平庸,很难取得成功。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六岁以下的幼儿在看美国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时,往往专注于片中的视觉形象,如各种动物主人公的衣着、长相、动作表演等,而不理会他们之间的对白内容。而实际上,“芝麻街”就是用以上这些视觉元素来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智力和文化启蒙,它对儿童节目的创新和革命以及受影响的观众数量的庞大都说明制作者十分了解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心理。

2.真实性。

艺术再怎样夸张,故事、人物还是应该接近观众身边的人和事,主角也有常人的小毛病或是缺点,这是亲切感和共鸣的首要因素。如《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虽然调皮捣蛋还爱耍小聪明,但善良可爱;《狮子王》的主角辛巴,从顽皮任性蜕变成坚忍勇敢;即便是小角色的塑造也遵循这一规律,比如作为丑角塑造的丁满和彭彭,虽然喋喋不休但乐天快活,给大家带来幽默逗趣和欢笑;《花木兰》里的木须龙自大虚荣但有梦想且善良;《冰河世纪》里贪吃的树獭西德,懒散呱噪但是友好幽默。这些小配角活泼有趣,行动莽撞,大大咧咧,能做出夸张的动作,性格鲜明,在造型上没有任何的矫饰和夸张,因为不完美引起观众共鸣,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

一个可爱的典型形象往往成为少年儿童的时尚流行标。儿童的世界充满美好的幻想,有许许多多的希望,这些动画角色就像少儿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成长、探索世界,究其原因就是,动画角色生活化和人性化的塑造能引起大家的心灵共鸣及心理认同感,这也是角色塑造的基础。

3.不说教。

好的动画片大都是主题健康和合理演绎兼备,如机器猫虽然给了大雄很多神奇魔力的仪器,但一旦大雄企图借机偷懒就会遇到麻烦,让观众懂得不努力是行不通的。所以寓教于乐也要懂得儿童心理学,才能产生共鸣收到预期效果。

二、简单有趣的故事

动画片一般都包含扬善惩恶的情感,这一点与儿童价值观相契合。儿童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太复杂的价值观通常会让他们不知所从,甚至产生误判。所以情节简单的动画片能让儿童分辨好坏,人人都喜欢欣赏自己能够理解的作品,儿童也不例外,因而他们容易被故事中简单的情节所吸引。

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东西方文化在儿童动画和童话故事领域表现出的差异。东方童话及动画片通常是重视故事情节,且一定要在故事中有明显的教育意义;而西方的童话更重视人物塑造,围绕主人公展开的故事都以塑造形象为目的。以孔融和樱桃小丸子做个比较,孔融除了让梨还做过其他什么事,很少有儿童知道,至于能否学习孔融“让梨”体现出的好品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而对于樱桃小丸子,儿童很容易说出她做过什么事儿,但未必能明确的说出她有什么好品德。

有趣的故事是幽默之本。动画是成人心中的幻想、孩子心中的真实。故事呈现的方式非常重要,直白说教式的模式显然不利于影片和观众沟通,容易将观众至于作品以外,严肃的主题需要借助幽默趣味性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从而接受,这才是正确的故事讲述方式。

三、有着特殊作用的色彩

色彩是动画片中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在刻画角色情感、营造场景环境氛围、增强丰富真实的剧情画面、动画片的欣赏价值等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颜色在视觉上有着约定成俗的含义,给人特殊的心理感受。比如红色象征热情、爱情;蓝色象征宁静,辽阔;绿色象征和睦、健康;黑色象征邪恶,紫色则象征高贵。

在动画片中,色彩起到了标识和暗示的作用,如《三个和尚》中小和尚穿的是红色衣服,突出了人物的稚气和天真;长和尚穿的是蓝色的衣服,显得不热情冷漠、小心眼;胖和尚穿的是黄色衣服,给人以憨厚、可爱、容易亲近之感。颜色会给观众心理暗示,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或人物。

在动画片中人物设定更是如此,为了不让角色的外形给观众带来混乱,人物所穿的衣服、鞋子、裤子的颜色,甚至是头发的颜色,在整部影片中都不会发生改变,观众只凭借衣服的颜色就能确定他是谁,色彩要比名称、形状更直接,它起到了重要的识别作用。

此外,动画片的受众群是决定色调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著名的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影片中大量装饰色彩的运用,都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形成的超于真实生活之上的色彩语言,高度概括、对比强烈的装饰色彩受到儿童的喜爱,符合儿童抽象的心理特点。

与传统绘画的色彩相比,动画片中的色彩更侧重于用来表达情绪、心理特征、气氛渲染、确定风格基调等等。动画的本质就是高度假定性,所以色彩的运用不受真实色彩的约束,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趣味性也因此而来。比如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中,胖和尚因为酷热,脸到身体都迅速由白变成红,喝水之后凉快了,脸及身体又由红变成白。这种色彩的设计能够把抽象的情绪用可视的画面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富于想象的观赏心理。

四、艺术化的声音

语言、音乐、音响,是动画片中构成声音的三个基本元素。

动画片中的声音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夸张性和喜剧性,它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高度抽象化的声音艺术。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并能够直接表达导演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

1.旋律单纯、朗朗上口的音乐。

在这里,动画音乐包括主题曲和音乐。

少儿往往能够记住很多动画片的主题曲,甚至很难的一些长句子也能完整的背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优秀片主题曲都比较生动、悦耳、旋律性极强,有很强的节奏感,并且在影片重要片段中会反复出现,除了增强剧情本身的感染力也加深小观众的记忆,再加上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所以他们能熟练的背唱出来。

除了旋律欢快便于哼唱之外,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歌词也是重要的因素。动画片的主题曲歌词通常根据剧情来写,用简短而生动的语句让观众能迅速了解这部动画片大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比如国产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主题曲歌词:圆圆的脑袋,大大耳朵,笨手又笨脚,跑步像陀螺,动小脑筋,总是出错,想要做好事,但总闯祸。爸爸说我是个,是个机灵鬼,妈妈摇头叫我,叫我淘气包!图图,我是爸爸妈妈心爱的小孩,图图,这世界有了我快乐少不了,图图,图图。我的小肚皮,圆圆鼓鼓,里面装满了,冰激凌蛋糕,老师你可知道,乖小孩的苦恼,我最爱在阳光下,蹦蹦跳跳,图图,我是爸爸妈妈心爱的小孩,图图,这世界有了我快乐少不了。歌词简介的概括出动画片的主要剧情,在听到歌词的时候同时会再现相应的画面,自然记忆更加深刻。

动画片是视听的艺术,除了画面,优秀、恰到好处的音乐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音乐代入感强,能满足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于剧情的有效联想和情感共鸣,刚出生的婴儿对于音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感受力,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所以很多给低幼儿看的动画片甚至没有对白,用音乐代替对白和音效,来烘托气氛、参与剧情、强调角色动作。比如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早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幽默感十足的音乐配合夸张富有想象力的动作设计,全世界的小观众都能很轻松的理解剧情。

2.个性化设计的音响。

音响通常是增强影片的生活感和真实感,它使高度假定性的、虚拟的动画世界变得真实可信,但在动画片中,音响的功能不仅如此,动画片中的音响常常也是高度夸张变形的,强调幽默感、趣味性和想象力,配合精心设计的滑稽的动作和抽象概括的场景,产生不同于真实世界的独特的趣味性和单纯梦幻的情感享受。

3.有想象力的配音。

对白承载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口语化、个性化、幽默感十足的对白能引起观众共鸣。在动画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可以说人类的语言,一只会唱歌的小鸡,一片会跳舞的猪肉,一条能行走的扫把,一块会暴跳如雷的橡皮,对于孩子来说,这很正常并且受到他们的喜爱,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会跟他们的布娃娃或者是小宠物甚至是想象中的朋友聊的很起劲。

基于动画片的这种特性,动画片的配音演员要富有想象力,靠对动画本质的理解,结合人物性格,用自己有特色的声音塑造个性化的角色,使观众仅仅通过声音就能判断人物的性格特征。

优秀的配音可以表现出角色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一些经典的配音让观众乐于模仿,印象深刻,比如李阳版的唐老鸭配音,带着破锣般的嘎嘎鸭叫、节奏较快的声音,塑造出唐老鸭脾气急躁,呆头笨脑的特点,与绅士般彬彬有礼的米老鼠形成鲜明的对比。唐老鸭那一句类似鸭叫的“啊-哦”,夸张幽默的语气使得这个感叹词成为唐老鸭的经典标签。

动画片中的配音还会在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方面有些夸张和变形,以此赋予声音一定的形像特征,便于塑造角色形象、性格和特殊的情境要求。比如《猫和老鼠》中,猫被老鼠手持平底锅拍成铁饼状,猫不仅像铁饼一样滚动而且滚动停止倒地的时候还会发出铁块“叮铛”的声音。再比如说有些影片中表现外星人时,常常赋予他们听不懂的像是乱码一样的叽里咕噜声,而且语速很快,除了表达一种滑稽感之外,也传达出与人类格格不入的感觉。

动画的本质特征就是高度的假定性、夸张性、幽默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对于创作者而言,除了遵循动画片的艺术创作规律以外,放低姿态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尊重儿童的心理诉求,研究儿童心理学,了解他们的喜好则是更为重要的命题。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18-02

猜你喜欢

故事色彩音乐
神奇的色彩(上)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音乐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