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初探

2016-03-21李小英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有效作业多样性趣味性

李小英

摘 要: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让作业具有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数量选择性、难度层次性,利用布置适当的作业来实现对学生课上所学知识的有效检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有效作业;多样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82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数学教学,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主体性课堂,而对于巩固、拓展和延伸的课外作业却缺乏关注,作业单调乏味使得许多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缺乏兴趣,不乐意做。高效课堂是对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要求,所以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也要关注作业环节布置的适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作业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数量等均需要改革,教师要改变题海战术的布置作业的思维,要针对学生来布置符合学生要求的、恰当数量的作业,甚至可以由学生来灵活选择自己的作业,这样才可能针对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笔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形式上创新

数学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于上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但是方法不是固定的,只要我们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训练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举措。因此,数学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地写写算算,其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彩,题型应多样,方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有书面作业,但是也可以有其他类型的如口头作业、探究作业、自制教学器材等形式,这样学生对于作业就能够有新的认识,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二、内容上要有趣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作业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激发主动性,才会自己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才是布置作业要实现的效果。因此,在布置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敢于在学生有兴趣的内容和方法上着手,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学过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

小鬼当家

妈妈让你用10元钱买早点,你准备选择哪些物品?为什么?

对这道题,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交上来的作业多种多样,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出现了差异性很大的组合,有两个数的、三个数的,还有四个数的,既体现了他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也体现出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学会精打细算,这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够使他们对于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性有更深刻的体会,这远远比教师日常说教有效得多。

三、数量上要适当

长期以来,题海战术的作业模式在数学作业安排中非常普遍,很多教师往往认为熟能生巧,学生做得多了自然也就掌握了。但事实上,过多的作业布置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反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常说作业不在多而在精。

例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对学生说:“有位数学家曾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一种方式,或进行描述,或画一幅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或画一幅图,或者选用其他你喜欢的方式,能让老师和同学们根据你的作业,准确地找到你的家,好吗?”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难度层次性

差异是一种资源,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外作业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设计的课外作业应以学生的差异为本,设计出难易不同,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的作业,力求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作业。作业布置可确定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学生可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选择作业。三个层面的作业要螺旋上升,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例如,学完分数应用题以后,学生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三种类型应用题的特点总是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的作业是:

A.做练习四第4题,练习十三第6题,118页总复习的第5题(这三种类型题各一道),并体会它们的异同。

B.做练习四第4题,然后把它改编成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体会它们的异同。

C.从你的课外书中各选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找出它们的异同。

D.自己各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分数应用题,并找出它们的异同。

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通过这些有层次的作业,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还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的目标攀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有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有时改变只需要一点点。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寓于作业之中,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外作业,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难度层次化,把选择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生就能在课外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它变成学习的动力。这样还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积极体验,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完成每天的作业,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苦学”为“乐学”的境界,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作英,赵雪峰.浅谈学生的“作业心理”.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2).

[2] 贾红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抓住“三性”.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 责任编辑 金 东 ]

猜你喜欢

有效作业多样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业设计有方法,效率提高激兴趣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