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20云南省宁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崇清肖恒桂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宁蒗家庭成员受教育者

云南省宁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杨崇清 肖恒桂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南省宁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崇清肖恒桂

当今社会对家庭教育极其重视,农村家庭教育逐渐被大众所关注。本文调查宁蒗县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宁蒗县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农村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中段东侧,被称为“小凉山”,是云南省丽江市东北部的山区农业县。它北与四川盐边、盐源、木里三县接壤,西与丽江古城区隔金沙江相望,南与永胜、华评两县相邻。宁蒗县面积为6025平方公里,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社、1147个村民小组,有彝族、汉族、普米族、傈僳族、回族、壮族、藏族等12个民族。2015年末,宁蒗县总人口为27.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95%,农村居民户数占全县总户数的74.42%。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给农村家庭教育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条件、新的要求,农村家庭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方法,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增强活力,使农村家庭教育贴近农村实际需要。因此,研究分析农村家庭教育对开创农村家庭教育新局面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首先,从家庭构成看,农村一般由“二代”(父母辈、儿女辈)、“三代”(祖辈、父母辈、孙辈)构成,也有一些家庭由“五代”“四代”“一代”组成。家庭成员一般包括5~6人,少数为3~4人。家庭构成不同,成员数量也不一样。由于代与代之间接受教育的条件、机遇不同,家庭成员受教育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代数越大,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越少。代数越小,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越多。只有社会发展、条件改善,农村家庭成员受教育的机会才会增多。接受教育越多,家庭成员会更容易融入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高。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处于成长期的受教育者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其思想观念、情感、生活、身心、行为方式等得不到引导教育。受教育者缺少关心和照顾,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第三,一些农村家庭会不遗余力地用积极、健康、文明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受教育者,不断创造条件,寻找机会,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使之得到充实、提高。此外,很多父母照顾家庭、料理家务的同时,还会适时与受教育者沟通、交流,积极引导、教育受教育者。日常生活中,家长还会帮助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问题,克服各种困难,使其得到家庭温暖,享受更多的人性化关怀。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的旧思想、旧观念、的认识较为突出。农村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较差,特别是一些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对有利于发展的、新的、有用的不是排斥就是漠不关心。一些农村居民想问题,做事情,只按旧的、过时的方式进行。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开展农村家庭教育比较困难。一些人认为:“农民耕田种不需要什么知识。”他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认识不到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是使人成才的终身教育,无法从广度和深度上认识、理解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的人认为:“教育的职责任务在学校。家庭没有师资和教学设备,如何施教?”这种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混为一谈的言论,既是认识误区,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曲解,不利于农村家庭开展教育。

2.教育方法简单,内容不规范

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脸朝黄土,背朝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有的农民还要在农闲季节外出经商、打工、承包土地搞种植或养殖。有的农民要忙于家务。尽管一些农民能合理安排家庭成员的吃穿住行,但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很难与家庭成员,尤其与处于成长期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很难在行为方式上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由于教育方法简单,教育内容不规范,使很大一部分农村受教育者自制力、约束力差。他们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怕苦怕累,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无所作为。

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娱乐文化活动少,农村家庭教育更多围绕血缘、亲缘、地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展开,其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性、科学合理性相对较差。农村家庭教育的范围小,教育内容简单粗糙,经不起实践检验。

3.教育缺乏一致性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农村之间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内容、要求、保障措施等很难达到一致性。即使在相同环境条件或者同一个农村家庭,由于辈与辈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父辈与祖辈之间、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经历、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兴趣爱好等不同,家长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步骤也较难达到一致性,难以实现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性格修养以及对自然、社会、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等方面难以有良好表现。

4.农民素质不高,开展家庭教育较难

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宁蒗县的社会发展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育起步晚,农民素质偏低。

根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宁蒗县农村从业者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5.8%,受过小学教育的占42.15%,受过初中教育的占38.04%。宁蒗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54年。山区、半山区、江边河谷区以及边远区域的农民素质低于平均水平。从技能素质看,大部分农民没有一技之长,一些农村家庭成员的言行不能给受教育者起示范作用,反而给受教育者的成长蒙上阴影。

三、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农民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农民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面对差距,面对新的条件、机遇、要求,用新思想、新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素质,服务于农村家庭教育。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农民从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加快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其服务于农村家庭教育。农民真正做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从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确保创新发展;二是在培养目标上,农村家庭教育要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培养有用的人才;三是在教育模式上,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让受教育者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知识,扩大视野,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成为创新型人才;四是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转变为目标任务明确,自觉、系统、正确地教育孩子,给孩子多些关怀,多些家庭温暖;五是在教育方法上,从娇惯溺爱、简单粗暴、包办代替转变为宽严结合、严爱结合,让受教育者养成做人行事讲诚信、重修养的品质,使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能够自立自强。

农村家庭教育只有努力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用适合“中国梦”需要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态度、方法和内容教育受教育者,才能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学习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方法

农村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保障教育者施教的根本在于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科学知识,家庭成员中的教育者要科学育人、善于育人。教育者要接受教育。家长接受教育能够学会如何更好地为人父母。学会做父母,家长还要放下架子,虚心当一名学生。只有做好学生,才能做先生。家长要做好学生,除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自觉走进学校,融入社会,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必要时,家长要听一听家庭教育讲座,看一看家庭教育的报纸、杂志,学习、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家长还要借鉴其他人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培养子女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更有成效。

3.言传身教,做榜样型家长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幼儿成长初期会模仿其他人,首先模仿的是父母,其中包括好与坏的模仿。家长的言行、思想、作风、观念、情感、为人处世的方式等对子女具有导向作用,会对子女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家长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为人处世等方面给孩子做榜样。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4.教育一致,说理导行

教与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要达到一致,需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配合,形成一致,才有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者不能一个严一个松,也不能这个管那个护,各搞一套,不能为教育孩子而争吵闹矛盾。家庭教育者之间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利用家长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降低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与耐心说服的教育。说服教育是为提高孩子的认识,是孩子明白道理,知道怎么做。解决认识问题,重要的是行言一致。家长只有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说服的目的。因此,家庭教育必须把说服教育与训练行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会懂、会说、会做,才能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

家长要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家规,使受教育者自觉实行。家长要经常检查督促,反复训练,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有缺点错误,家长固然要批评教育,但要耐心开导,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家长不能一味训斥,动手体罚,不讲道理,无视家规。否则,孩子不知如何做,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良好目标。

ISSN2095-6711/Z01-2016-06-0268

杨崇清,男,云南永胜人,汉族,大学本科,校长,高级经济师,宁蒗县农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农业教育、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宁蒗家庭成员受教育者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宁蒗县总工会:“两节”慰问暖人心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像宁蒗河一样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