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2016-03-20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徐春艳解成俊赵津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徐春艳 解成俊 赵津燕



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

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徐春艳解成俊赵津燕

本文以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弱这一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结合我校自身发展情况提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打破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出突出实用性、提高自主性、倡导人人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大学生 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

一、引言

高等院校承担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未来的人才竞争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实践意识。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基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科学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法激发意识、凝聚精神、明确方向、培养技能、开拓思路,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经济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大学应培养大批具有广博知识、内在文化底蕴、具有开拓能力的创造性思维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担负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网络工程专业是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的专业,但部分大学生现有创新实践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创新的环境、软硬件设施不足,特别是普遍缺少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2.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缺乏创新观念持续性。以短期竞赛行为带动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但没有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性问题。

3.社会科研环境与氛围不浓厚,影响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普遍缺失,加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没有规模化和常态化。另外,课内外及校内外能给予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表现机的会不多,抑制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

1.打破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潜心教学研究和改革,认真筹划和设计课程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团队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灌输课堂变为对话课堂,知识课堂变为能力课堂,句号课堂变为问号课堂。教师留些问题给学生,改变以往讲透、讲懂的做法,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主动与教师交流。完成教师到导师的转换,主角到导演的转换,从讲解者到倾听者的转换,使学生敢于求异、勇于求新。

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意见,主动了解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成为互动、交流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活动平台,努力做到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探索与交流的平等关系,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将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以及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精神。

2. 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发展非智力因素。第二课堂包括科研活动、学科竞赛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基地化”为实践创新平台,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身心调节能力、团队融合能力”的培养。实践过程中做到满足大众化、多样性需求与差异化、个性化相统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体质。

3.师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计算机及其应用等都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专业教师应尽快提高自身能力,形成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这对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助推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随着授课内容不断更新,根据本专业特点,学院可以聘请相关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引进“双师”教师以保证创新实践有效运行,加强实践创新导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院各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富有创造力。

四、结束语

教育实践证明,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良好的创新实践体系,营造激励创新实践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导向,是新时期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孔凡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理论论坛,2013

[2]邵军花,刘玉红.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

[3]于富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网络实践技能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3

ISSN2095-6711/Z01-2016-06-0123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