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上课方式,让课堂充满灵动

2016-03-20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初级中学刘兵卫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语文老师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初级中学 刘兵卫



转变上课方式,让课堂充满灵动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初级中学刘兵卫

语文是一门艺术,是包罗万象、姹紫嫣红、琳琅满目的世界。初中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历代传诵。语文课堂教学采用请个“外援”来上课、让学生当小“老师”、讲台变舞台等充满灵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 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然而据笔者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教学实践来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课堂缺少应有的活力与灵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妨转变上课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灵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请个“外援”来上课

信息技术发达,好多资源可以共享,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让课堂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名家教学视频” “百家讲坛”“新闻1+1”等都是不错的“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观沧海》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朗读,通过多媒体感受名家朗读的氛围。学生大致掌握作者的情感后看一段“百家讲坛”关于曹操的讲评内容,教师抛出问题:“曹操这个人历来争议很大,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是个英雄;有的人却说他是‘可爱的奸雄’,在你的心中曹操到底是个什么人呢?请大家联系所学历史知识,用‘我看曹操’为题目说一段话。”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氛围活跃,不少学生课后还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写出许多优秀小论文。

又如,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新闻联播”或报道截屏,学生犹如看“电视”,自主了解新闻特点,主动掌握新闻的要素和写法,然后教师再点拨、释疑,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二、小“老师”上课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培养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热情。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例如,《观潮》一课,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点,各小组派出代表充当“小老师”解决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负责讲解的学生格外精心,其余学生也想考考“老师”,翻译时特别用心,用自己不懂的词句考“老师”。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一节课轻轻松松搞定翻译。“小老师”上课,学生学得高兴,听得认真,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高。

三、讲台变舞台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表演性较强,教师可以用排演课本剧的方式教学。例如,《陈太丘与友期》《石壕吏》《威尼斯商人》等,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正音,消除朗读障碍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排演课本剧,课堂上台表演,不仅能增添学生领悟文章的画面感,而且能使学生在表演中见识人生百态,品味生活百味,体会人物个性的语言,领悟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然后再安排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排演、点评的过程中对课文翻译、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等都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教课效果达到最大化。

有些课文内容还可以吟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魏明伦的《变脸》中的唱段等都可以让学生尝试吟唱,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展示中完成学习任务,他们脸上洋溢出的兴奋与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语言形容;教师在感受和分享学生的展示成果时非常得意与自豪。倾听他们优美的语言,动人的陈述,笔者不再怀疑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转变上课方式,课堂便有了山花绽放的烂漫,有了太阳初升的灿烂,有了溪水淙淙的流畅,有了师生一起舒展灵性的空间。我们愿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放飞学生灵动的翅膀,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充满灵动。

[1]李建平.新课程新创意[J].教学发展研究,2002

[2]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1

ISSN2095-6711/Z01-2016-06-010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