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衣”暖身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关于衣饰的文字简析

2016-03-20安徽师范大学祖先华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上衣

安徽师范大学 祖先华



布“衣”暖身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关于衣饰的文字简析

安徽师范大学 祖先华

摘要: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中关于衣饰的文字有很多。简要分析这些文字,研究古人的衣饰特点,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古人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兴趣。

关键词:头衣 上衣 下衣 足衣 服饰观

《说文解字》说到:“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在秦以前,所谓的“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衣的分划越来越细。不同的身体部位,衣所起的作用不同,称谓也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人教版语文课文文言文中出现的关于衣饰的文字,通过文字的视角观瞻先民的生活图景。

一、头衣

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叫“头衣”,主要有冠、冕、帽等。

“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作为成年的标志。《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这里的“冠”还只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套子,到商朝以及汉代,“冠”的使用制度化,成为区分官职身份的标志,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巾”是象形字。古代的头巾用丝带制成,一般是青色,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的“纶巾”就是指青丝制成的纶巾。到了宋代,流行戴缁巾,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冯子都诗》中:“殷罗缝轻襦,明珠攒缁巾”,这里的“缁巾”就是黑色头巾。

“帽”,原始人用兽皮等盖在头上保护头部,帽子的雏形应运而生。“帽”,从巾,冒声,巾表示制作帽子的材料。

二、上衣

《说文》中:“衣,所以蔽体者。上曰衣,下曰裳。”例如,《诗经》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代的上衣有裘、袄、袍、褐、襦等。

“裘”,皮衣,古代的皮衣以毛为表,皮在里。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里选编的苏轼的词《密州出猎》里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的“貂裘”是名词做动词,有身穿貂鼠皮衣的意思,“貂裘”是汉代羽林军穿的服饰。古代的裘可分两类:其一,轻裘,包括狐裘,貂裘,貉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狐裘不暖锦衾薄”;其二,粗裘,包括鹿裘、羊裘。

“袍”指有夹层,中间是棉絮的长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收录的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里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襦”指短衣短袄。史游的《急就篇》中有:“颜注曰:‘短衣曰襦,自膝以上。'按襦若今袄之短者,袍若今袄之长者。”《孔雀东南飞》里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这里的“绣腰襦”就是指绣花的齐腰短袄。

“袄”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指有衬里的中式上衣,按衣长可分为大袄和小袄,大袄即长袄,摆线在膝盖上下,小袄即短袄,摆线在腰际至臀部之间。

三、下衣

“裳”,从尚从衣,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开”。“尚”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展开的(下)衣”“衣摆”。本义是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为男女穿着的下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楚辞·离骚》里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必修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到“整顿衣裳起敛容”。

“裤”,古代的“裤”用“裈”字表示,又作“裩”,指满裆裤,有别于无裆的套裤。例如,《史记》“相如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裈衣”指内衣裤。

四、足衣

足衣,即穿在脚上的装束。先秦时足衣指鞋袜,汉以后足衣有了内外之分,足之内衣为袜,足之外衣指鞋。

“袜”,《说文》作“韈”。《说文·韦部》:“韈,足衣也。”顾炎武的《日知录》中:“古人之袜,大抵以皮为之。”因为“韦”和“革”都是兽皮,所以“韤”又作“韈”。后来用布帛作袜,就有了从衣的“襪”,简化为“袜”。例如,曹植《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韈生尘。”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有:“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履”的本义是践踏,如贾谊《过秦论》中写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说文》中:“足所依也。”“履”,从尸,即人,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只作动词用,鞋子一般称作“屦”,是一种用麻和葛编的鞋子,汉以后称履。例如,《史记·留侯世家》写到:“孺子,下取履。”《孔雀东南飞》中:“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丝履”就是用丝织成的鞋。

“屐”是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雨雪时可以当作鞋套穿,防止雨水打湿鞋袜。唐代颜师古《急就章注》有:“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五、中国人的服饰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看重衣着。 沈自晋《望湖亭记》里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打扮也是很要紧的。”中国人的衣饰还体现一种等级观念。北宋诗人张俞《蚕妇》有“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中国人向来崇俭尚雅,量体裁衣 ,如俗语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有万担,还要补衣烫饭”“春服宜情,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艳。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教师通过这样的简单罗列,能够激起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文字的兴趣,学生会对文言文中关于服饰的描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64

作者简介:祖先华,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教育硕士,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上衣
好多字
过新年
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秋日迟迟 一树繁花
浅谈搭配的学问
非凡夏日她旅行
和差问题
杨若兮 『若兮』扰梦梦惊心 美人如玉梦如烟
胸前印字T恤 “怒刷”街头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