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6-03-19王淑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移民技能培训

王淑新,何 红

(1.陕西理工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陕西汉中 723000;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3.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王淑新1,2,何 红3

(1.陕西理工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陕西汉中 723000;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3.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有效提升就业能力对推动生态移民获取稳定工作、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构建就业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剖析了人力资本、家庭环境、就业市场三大因素对生态移民就业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通过提升文化素质、提高非农就业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加快生态移民人力资本积累;通过改善家庭内部环境与实现外部社会保障全覆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实施积极的生态移民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就业协会、拓展就业领域与范围,有效提升生态移民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

生态移民;就业能力;人力资本;提升路径

生态移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一般是指生态条件恶劣地区的人口向生存条件较好地区的转移[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查研究,2050年前,我国将有1 000万人(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行异地搬迁。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移民(其主体是农民和牧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驱动迁移人口脱贫致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这一主要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生态移民充分就业。已有研究表明,生态移民的不充分就业问题普遍存在,后续生计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处于边缘弱势群体地位,社会问题频发[2-3]。因此,生态移民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迁移人口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其中,有效提升生态移民的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重要环节。文献分析显示,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问题未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基于理论研究的缺乏和实践研究的需要,就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作为相关理论研究的补充,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1 生态移民就业能力分析框架

就业能力又称核心能力或就业技能,是就业特有的、嵌入个体就业适应性中的多维度要素集合与建构,包括个人能力、学习能力和外部环境因素3个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就业获得、维持和转换[4-5]。就业能力是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并在不同国家广泛应用。受到农业现代化对劳动力解放、耕地资源有限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搬迁安置后的生态移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大降低,非农领域成为生态移民就业的重点,因此,该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生态移民在非农领域的就业能力提升问题。

罗恩立基于就业能力理论分析的框架提出可以从个体维度、中观环境维度、宏观环境维度3个维度对就业能力进行考察,其中就业能力的个体维度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培训状况、技能专长、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的中观环境维度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工作文化及可及性资源;就业能力的宏观环境维度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等[5]。参考上述框架,结合生态移民的具体情况,主要考察个体维度上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以及提升路径,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专长以及生理与心理健康等因素,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认知能力和竞争能力,对个体就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中观环境维度主要考察家庭环境对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影响以及改善方式,家庭环境主要表现为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维持家庭开支带来的经济与心理上的负担对生态移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造成的影响。宏观环境维度主要分析生态移民的就业市场供求特征以及改善策略。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及岗位空缺状况是影响个体就业获得、维持与转换的重要因素。

2 就业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依据生态移民就业能力分析框架,着重分析人力资本、家庭环境、就业市场三大因素对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1人力资本低,制约就业机会获取

2.1.1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的重大障碍。对宁夏中南部干旱地区的生态移民调查结果显示,200名平均年龄为37岁的生态移民76%是小学毕业、文盲或半文盲,初中毕业的比例为20.5%,高中毕业的比例为2.5%,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6]。较低的文化素质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着生态移民的就业能力,一是直接限制了绝大部分对就业者有文化要求的工作机会,缩小了生态移民的就业范围,降低了生态移民就业机会的获取;二是文化素质不高对生态移民的学习、培训造成阻碍,使之不能胜任相关学习、培训任务,非农领域的职业劳动技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间接阻碍了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提升。

2.1.2缺乏非农职业技能是影响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的直接障碍。非农劳动技能作为获得工作机会的基础,在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生态移民尽管具有一定的农业技能,但较少的农业就业机会迫使他们必须学习、掌握一定的非农就业技能,而对生态移民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生态移民,学习、掌握非农就业技能困难重重,非农就业技能的缺乏直接导致生态移民从事高技能相关行业的基础薄弱,缩小了就业领域和就业范围。如在青海省三江源所辖的16个县中,有5万余名中青年牧民劳动技能单一,仅仅局限于畜牧业,缺乏进入新的就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导致就业渠道狭窄[7-8]。

2.1.3心理意识与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生态移民在搬迁后面临不同方面的工作、生活压力,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频发[9]。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存在以农为本的思维定势,生态移民对从农业领域转向非农领域就业的改行不易接受[10],其职业教育价值观缺失甚至错误,职业技能培训观念淡薄,参与相关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择业观念存在偏见,大多数不愿意从事服务员、保洁员、搬运工等社会服务性工作[11]。

2.2家庭负担大,降低就业能力家庭环境与生态移民的就业能力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家庭生计开支负担和压力较小)有助于生态移民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在新的就业领域获得就业机会,实现成功转型。而那些赡养父母、养育子女、家庭生计开支负担和压力较大的生态移民,基于时间成本、培训成本以及不能及时就业所引发风险的考虑,参与培训、学习新的非农就业技能的主观愿望不强烈,无法掌握非农就业技能。唐宏等对新疆三工河流域生态移民的研究证明,家庭人数越多的生态移民家庭户,家庭负担越重,对新环境的适应周期越长,越容易维持现状[12]。此类移民不利于掌握非农职业技能,非农就业技能的欠缺直接降低了生态移民就业机会获取的成功率。

2.3就业市场问题突出,影响就业实现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移民就业市场属于从属劳动力市场,这一市场具有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业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特征,不规范、不均衡的就业市场结构降低了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提升。具体看,一方面,具有中等以上学历、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态移民在就业力市场上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形式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多局限在驾驶、电焊、刺绣等)导致某些领域的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同质化严重,职业技能人才过剩,就业市场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此外,在规范的生态移民就业市场缺位的背景下,依靠个人社会网络获取工作成为生态移民重要的求职形式,直接影响生态移民就业机会获取和岗位流动。

3 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3.1推动人力资本提升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本提升路径,从相关主体看,需要在发挥生态移民个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学校、社区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具体内容看,需要通过教育有效提升生态移民的文化素质,通过培训提高非农就业技能,通过心理疏导保持生态移民身心健康。

3.1.1有效提升文化素质。通过教育有效提高生态移民的文化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生态移民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拓展生态移民的眼界,提高其认知能力。推动生态移民较容易且较快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令其拥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帮其灵活性处理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胜任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形成更高的生产力,有助于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提升,在就业机会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因此,需要大力提升生态移民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对生态移民进行终身性、全民性、全面性教育,全面普及生态移民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同时,针对生态移民教育的具体特点,制定适宜的办学、师资、课程与教学改革、招生考试以及教育评价政策等[13]。

3.1.2大力提高非农就业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生态移民就业能力的关键。一是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发展导向与发展战略,考虑新环境下的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项目,针对不同特征的生态移民群体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适合区域发展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无缝对接,积极实行订单式培训,形成完善的生态移民非农就业培训体系。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提升生态移民的劳动力素质[14]。如旅游业属于就业吸纳能力极强的产业,在众多生态移民地区可以加强生态移民的“农家乐”经营管理、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个生态移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提高生态移民的就业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生态移民创业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培训计划,加强生态移民的创业培训,推动政府部门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促进生态移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旅游餐饮、客货运输等行业,积极扶持和鼓励生态移民自主创业。

3.1.3持续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身心健康是提升生态移民人力资本的基础,是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不仅需要保证生态移民的粮食供应、饮用水安全,普及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有效提高生态移民的身体健康水平[6],还要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心理讲座与培训[9,15],对生态移民进行思想观念疏导,传授其心理减压方法,对其进行适应性教育培训,帮助其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减轻心理压力,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3.2促进家庭环境改善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不但需要生态移民从家庭内部着手改善,而且需要外部的社会保障覆盖及助推,从而有效提升生态移民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从家庭内部环境看,需要维持适当的家庭人口规模,减少家庭事务方面的时间消耗和物质支出,促使生态移民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物质财力用于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习得一技之长,推动生态移民掌握非农职业技能。从家庭外部环境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生态移民的安全网[16],需要健全生态移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有效降低、减轻生态移民在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维持家庭生计等各项开支方面的负担和压力,减轻生态移民的后顾之忧。

3.3加快就业市场规范生态移民就业市场的规范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一是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积极的生态移民劳动力市场政策,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基础教育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生态移民劳动力市场供需总量平衡,实现生态移民就业供需结构匹配。二是建立针对生态移民群体的就业协会,规范生态移民就业市场,通过就业协会有效沟通生态移民和就业市场的双向需求,将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生态移民,向生态移民提供专业化或个性化的帮助,对生态移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降低生态移民个人就业风险,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结合地域产业结构与特色,积极拓展生态移民就业领域与范围,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开发、客货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生态移民就业,提升生态移民就业能力。董亮的研究表明,四川红原县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移民顺利转产过渡[17]。

4 结语

针对当前生态移民面临的就业能力低下的突出问题,在构建就业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剖析了人力资本、家庭环境、就业市场三大因素对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的阻碍机制,提出了生态移民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在人力资本方面,不仅需要有效提升生态移民的文化素质、大力提高非农就业技能,而且需要持续促进生态移民的身心健康;在良好家庭环境的营造方面,不仅从生态移民家庭内部着手改善,而且通过外部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加以助推;在就业市场规范方面,一是实施积极的生态移民劳动力市场政策,二是建立生态移民就业协会,三是拓展生态移民就业领域与范围。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生态移民获取就业机会的能力,达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 陈国阶.我国生态移民的战略思考与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7(5):1-4.

[2] DEAR C,MCCOOL S.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displacement decision-making in Banhine National Park,Mozambique [J].Conservation and society,2010,8(2):103-111.

[3] 杜发春.国外生态移民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4(2):109-120.

[4] THIJSSEN J,VAN DER HEIJDEN B,ROCCO T.Toward the employability link model:Current employment transition to future employment perspectives [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2008,7(2):165-183.

[5] 罗恩立.我国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6] 何志扬,张梦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气候移民人力资本损失与重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109-116.

[7] 任善英,朱广印.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10):107-110.

[8] 严琼.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就业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139-142.

[9] 王丽萍,曾祥岚.宁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宁夏社会科学,2015(3):60-64.

[10] 杨婉君.强化产业发展,拓宽移民致富路[J].中国就业,2014(6):52-53.

[11] 董亮.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模式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4):173-177.

[12] 唐宏,张新焕,杨德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658-1669.

[13] 周宇,付海鸿.三江源生态移民迁出地教育现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7-103.

[14] 李金香,夏淑琴,冯利盈,等.移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移民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325-328.

[15] 马德功,王田宇洋.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35-137.

[16] 陈丽宇,柳成荫.关于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广覆盖可持续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4):155-158.

[17] 董亮.旅游产业在四川藏牧区生态移民过程中的角色诠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57-61.

Research on Ways to Improve Employability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WANG Shu-xin1,2, HE Hong3

(1. Regional Econom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aanxi Sci-tech Universit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2.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3.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Shaanxi Sci-tech Universit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Improving employability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logical immigrants to get steady jobs, overcome poverty and achieve prosperity, and have a well-off life.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employability, the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family environment, and job market on the employability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were analyzed firstly. Afterward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were proposed, such as improving their cultural quality and non-agricultural employability skills,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speed up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perfecting internal family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external nation-wide social insurance to create a better family atmosphere, and carrying out positive labor market policy, establishing employment association, and expanding area and range of employment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ecological immigrants.

Ecological immigrants; Employability; Human capital; Improving ways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SGH140727);汉中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KJZC-14)。

王淑新(1982- ),男,山东诸城人,讲师,博士,从事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

2016-05-31

S-9;F 328

A

0517-6611(2016)19-251-03

猜你喜欢

移民技能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画唇技能轻松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