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里夫·德里克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016-03-19高婷婷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德里克后殖民殖民主义

高婷婷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阿里夫·德里克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高婷婷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阿里夫·德里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提出了独特的具体的意识形态理论。他面对当今发生巨大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扩展了阶级的范围,坚守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并探索马克思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法和手段。

德里克;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意识形态

阿里夫·德里克被认为是西方“晚期马克思主义”(LateMarxism)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坚持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构架来重新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问题。德里克面对资本主义在后工业社会与全球化浪潮中的诸多新发展和新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的有价值的意识形态理论,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继承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基本原则,提出全球资本主义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原则,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里克等晚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生产力没有改变的当下,生产关系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是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从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垄断或帝国主义阶段进入到了晚期资本主义阶段。[1]

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就是德里克所称的全球资本主义,它代表了一种更深层的资本的抽象、集中和霸权,并体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新国际劳动分工出现,生产的过程通过转包等方式跨国实现,一个生产过程或者同一产品生产过程通过生产、流通和消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完成,即使更多地区卷入,也使资本更快速集中的运转。由此分析认为,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与早期的实践存在本质区别,它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二是非中心化,城市成为网状结构,没有清晰可辨的中心,甚至最邻近的城市之间的联系远没有网状结构中城市的联系紧密。[2]三是跨国公司是将这些网状结构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媒介,为了使经济作用协调一致建立了一些超越国家的地区性组织——跨国公司。四是生产的跨国化促使全球前所未有的分散化,从全球看没有资本主义的中心,从地方看生产过程的分散化进入到国内的地方区域。五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其历史上在欧洲的具体发源地分裂开来,资本主义的叙事从欧洲历史的叙事扩展到非欧洲资本主义,相对应地出现多元文化主义。六是早期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划分受到挑战,新型全球化更强调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南北差别已取代了三个世界的划分,但全球却呈现出更复杂的政治格局。

二、继承马克思阶级对立意识形态理论,扩大了阶级的范围

马克思提出阶级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不断矛盾和斗争。德里克继承了这一阶级理论,并扩大了阶级的内涵。

在德里克看来全球资本主义时代阶级更加复杂化,阶级在空间和跨度上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一是横向范围上形成全球性资产阶级,阶级随着资本在全球扩张,他们所拥有的共同利益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边界,形成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无产阶级。二是阶级与种族、性别等关系复杂交错,德里克把妇女、民族、激进与土著居民所发起和开展的运动和抗争也纳入到反抗资本霸权和剥削的斗争领域中。三是阶级放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意义,德里克重视从地域中来考察阶级、种族、性别等关系,在不同的地域中,不论阶级、性别、种族等问题,都应该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关系混合在一起也应该有着不同的表现,这种混合物也相应的生出一套社会关系,包含阶级、性别、种族及地域自身等范畴的具体意义。

三、继承马克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提出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不断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落后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对老牌殖民主义进行批判。德里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当代的资本主义现实,提出了对后殖民主义的批评理论。

德里克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基于对其他后殖民理论中非历史化现象的深刻批评。在德里克看来,后殖民主义与全球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联系,它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述,是以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身份自居的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建构的一种话语。很多后殖民理论家将历史的维度从后殖民理论中祛除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将问题清晰化,反而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导致无法对殖民和后殖民的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分期,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身份进行判定。德里克认为,后殖民概念的“后”本身表述了一种历史时间,包涵了一种历史分期,殖民主义以后,新型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后殖民主义,但实际上过去的殖民主义与现在的后殖民主义通过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德里克对后殖民主义采取历史化的分析,力求把后殖民从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共谋关系中解救出来,还原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批判性特质,以达到正确认识当代后殖民理论的目的。

四、探索马克思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后革命氛围

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反抗资本主义霸权和经济剥削的方案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其统治,获得自身解放。德里克明确地将当前的全球化与资本主义霸权联系起来,对资本霸权的新形式带来的压迫进行分析,提出了“重新发明革命”的口号。德里克使用了“后革命”一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后革命是一种对社会关系的重构,既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占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占据或已经重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霸权地位,那么在此意义上的后革命便成了反对资本主义霸权的一种选择。

德里克后革命氛围理论在反抗的主体力量、斗争手段、具体场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反抗主体范围扩大,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反抗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德里克认为妇女、民族、激进与本土人民等力量是新出现的反抗全球资本主义的应该被认识的主体力量。[3]二是斗争手段更加多样,原来的阶级斗争的运动形式最常见的是暴力革命,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各主体根据所处环境出发通过各种不同的运动来实现对跨国资本主义的反抗和斗争,涉及遍布世界的土著运动、生态运动及社会运动。三是反抗场所具体为地域,这里所指的地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产生于全球化自身的矛盾运动,在地域中各种矛盾都鲜明地表述在日常生活境况中,人们便从日常生活出发进行抵抗。

[1]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2]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氛围[M].王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阿里夫·德里克.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M].王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敬晶〕

B712.59

A

1002-2341(2016)02-0087-02

2016-03-03

高婷婷(1985-),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

猜你喜欢

德里克后殖民殖民主义
再解复数的“后殖民理论”*
全球化之下的少数族群——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浅探
Heroes and Villains (II)
德里克·怀特
后殖民解读与性别研究的有机结合
——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阈中的马琳·诺比斯·菲利普诗歌研究》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糟糕的作品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