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研热”分析

2016-03-19郑朝霞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因考研学历

郑朝霞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研热”分析

郑朝霞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知识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他们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纷纷加入考研大军,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考研热”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深刻的社会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考研热的动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理性选择;考研热;动因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合理性是该理论的基础,它主张合理性,主张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该理论在科尔曼的《社会学的基础》一书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中的行动者是功利性的,是具有价值偏好的理性人,其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最大利益,其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图、有选择的。该理论具有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力:一方面,开创了新的思维方式,指出了研究的新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综合性是其理论的明显特征。该理论以经济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实现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有机结合。他还将微观行动和宏观结构相结合,将二者统一于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更好地实现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考研动因

(一)考研的生存理性动因

随着党中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重大决策的出台,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速度大大超过人口、经济、基础教育等的增长速度,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质量的下降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城市生活更便捷,因此更具魅力和吸引力,正如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此,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改变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毅然决然选择考研,接受更高的教育、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文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立足于城市做准备,于是就出现了大学生“考研热”的社会现象。

(二)考研的经济理性动因

改变生存空间、改善生活质量是普通家庭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的根本动力,是其选择继续深造的初衷和目的,但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良好、没有求职压力的大学生仍然选择了攻读研究生又该如何解释?经调查分析可发现,他们不仅考虑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考虑到更好的发展的需要,即他们还具有经济理性,并且经济理性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姆曾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指出,硕士学位已经不再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标志,而仅仅意味着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和退化。某种程度上,知识和经济存在着某种转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生学历意味着挣更多的钱和较为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这违背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1]不仅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广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更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壮大。

(三)考研的社会理性动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和学历,等级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金钱和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在中国教师、医生、律师等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而那些学历水平低的人往往被界定为社会的底层。21世纪,国家对教育和人才高度重视,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随之不断增大,而且学历成为入职的敲门砖,因此,广大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出于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基于对自身提升的追求,选择了继续深造。研究生阶段,他们通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和会议有机会和学术领域里的高层次人员接触,扩大自身的交际范围,提升学术素养。并且现阶段,研究生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大学生们在考虑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同时,更多更重要的是考虑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三、促进我国考研正常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市场竞争逐渐开始重视大学生能力的高低,不再一味地片面强调学历和文凭,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其员工的能力水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要理性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2]首先要明确自己喜爱并适合从事的工作性质。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最后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不断进修学习,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二)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理性规划

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不应盲目增加硕士点数量,核准自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培养点的申请重点放在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方面,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数量采取一定的限制,避免过多的学生使导师的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客观衡量考研的利与弊,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考研,不应盲目追风,理性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自主创业,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用人单位应转变用人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用人单位也应该从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怪圈中走出来,认识到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和高能力,改变以学历衡量人才的观念。”[3]招聘人才时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只求实不求高,不用学历高低评价其能力高低,应一视同仁,不能用学历决定应聘者的去留;不能根据员工的学历水平决定工资的多少,要着重考量其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低,还要看其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和责任感,要给员工创造有利于激发其才能的环境和氛围。

(四)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体制改革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而这个任务更多地落在中央政府的权利范围内。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面需要明确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和职责,明确高等院校和政府间的权力和职责,建立各级职能机构互动的开放性管理体制。”[4]政府应该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出发,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资源和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并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和倾斜。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让市场机制调节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建立健全当地的人才市场网络和数据库,为毕业生及时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和考试信息。

[1]路芬.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考研动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44.

[2]窦振海.考研VS就业[J].择业指导,2005,(5):1-2.

[3]高玉梅.大学毕业生考研热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6):1-4.

[4]董霞.考研热的冷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2):1-3.

〔责任编辑:李敬晶〕

C91-0

A

1002-2341(2016)04-0152-02

2016-06-18

郑朝霞(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动因考研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我的考研故事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