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6-03-19彭星霖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彭星霖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重庆 北碚 400712)

简析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彭星霖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重庆 北碚 400712)

对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形象文化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新的界定,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定位作新的注解,重点论述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文化、就业导向文化、校企合作文化、区域特色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艰苦奋斗文化等方面具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最后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对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作阐述。

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特色性;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职教育近10年来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粗浅的论述,希望能够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在新形势下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尽力量。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关于文化的含义,《辞海》定义如下:“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至今没有定论,比较传统的定义是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文化[1]4个层面进行界定的,也有从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文化[2]4个方面作界定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由高职院校的精神、物质、制度与形象文化等4部分构成。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论、行为、生活习惯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硬件构成,为精神文化的满足提供物质基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则是为弘扬校园文化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为精神文化的满足提供制度保障,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象文化主要指高校的自身形象,对外影响及声誉,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得益于宝贵的革命精神。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是学生对学习的发展方向、前途、未来趋势所抱的理想和期望,是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态度的总和,它可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学精神一定程度上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象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功能由最初的培养人才,逐渐扩展至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甚至文化引领[3]等。但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育人始终是高等院校乃至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责。唯有育好人,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其他功能提供基础和保障,才能保证在文化引领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大学生,要特别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振兴中华、为人类文明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培育文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即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的生活情趣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在开学献词中说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需要优雅的校园绿化和舒适的硬件设施,需要健康向上、活跃和谐的人文氛围。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形成依法治校的理念和机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高职院校而言,依法治校就成为迫切要求,也是党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唯有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唯有依法治校形成科学合理的机制,依法治校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深入持久推进,才能收到长远的良好效果。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校园形象即社会公众和校园内部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整体印象和总体评价,是校园文化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知识水平、公共关系等在社会上及人们心目中的总印象,是校园文化的总外貌。成功的校园形象,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给师生以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上和教育界的地位及荣誉。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高职院校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实践活动,注重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提供服务,为社会、企事业单位代培或定向培养各种专业技能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与亮点。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技能文化。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需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4]。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文化,体现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技能鉴定,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时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2.就业导向文化。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6]的发展道路,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旨在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有较明显的体现。只有毕业生实现了较好的就业,高职院校才算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的实现,除就业部门和院校各部门加强对外联系,努力为学生就业拓宽门路外,更需要良好的教学质量做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够实现较好的就业。而有了良好的就业,学校自然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就形成了教学、就业和招生的良性循环。

3.校企合作文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然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行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6],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4.区域特色文化。高职院校旨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结合区域特点体现区域特色。这主要体现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及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

5.鲜明的政治性。高校文化建设时刻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9]而高职院校更不能以技能培养为理由,只偏重技能而看轻甚至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性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点来打造。要始终不忘中国近代屈辱史,珍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胜利成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高职院校要始终把政治教育放在鲜明的突出位置,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6.艰苦奋斗文化。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大多要在艰苦的生产一线工作,特别需要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而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难免娇生惯养,艰苦奋斗精神相对欠缺。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宝贵光荣传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永远不能丢,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光大。为此,对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保障

1.统一认识。思路决定出路。要建设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需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建设优质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凝成一股绳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感染力。

2.组织保障。坚强严密的组织保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离不开组织保障,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同样离不开组织保障。要建立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领导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3.制度保障。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是保证校园文化正常运行、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也是校园文化的宗旨、道德规范、科学治校的反映。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出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持续推进。

4.经费保障。要根据高职院校的财力状况,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预算比例。要开阔思路,广辟财源,积极吸收企业为校园文化建设投入资金,广泛吸收社会捐赠,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要合理利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4]

总之,对新形势下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进行研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提炼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更好地服务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经历一段不断积累、逐渐深化、深入人心的过程。

[1]李友清.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2]贺继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

[3]郑克强.发挥高校功能 服务江西崛起[DB/OL].http:// news.sina.com.cn/o/2008-04-14/084713737343s.shtml.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DB/ OL].http://www.gov.cn/zwgk/2012-04/20/content_2118168.htm.

[5]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DB/OL].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2/content_2041868.htm.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D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A08_zcwj/201204/xxgk_134384.html.

〔责任编辑:宋洪德〕

G711

A

1002-2341(2016)04-0096-03

2016-07-11

彭星霖(1982-),女,山西平遥人,综合科科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特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