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大庆石化产业的思考

2016-03-19朱峻友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庆石化加工能力炼油

朱峻友,闫 德

(大庆铁人工业园区管委会,黑龙江 大庆 163511)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大庆石化产业的思考

朱峻友,闫 德

(大庆铁人工业园区管委会,黑龙江 大庆 163511)

大庆石化产业是大庆着力发展、具有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新形势下,大庆石化产业发展面临产业起步早、炼油加工装置小、生产成本费用高等内部和外部诸多问题。也面临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等很多机遇。新形势下,大庆应该实施“以化补油”战略,建设1200万吨加工能力的炼油厂或承接大庆炼化整体搬迁改扩建1200万吨加工能力的炼油厂,引进大型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知名骨干企业入驻,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力争10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石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建议

大庆石化产业是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大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拉动着大庆经济乃至黑龙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庆石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重新定位,真正实现大庆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庆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起步早,后续国家投资少

大庆石化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座100万吨炼油、30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乙烯装置,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上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纷纷投资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大型石化项目,大庆石化产业受中石油规划布局及成品油需求量所限,产业投资停滞不前,逐渐落在全国后面。

(二)炼油加工装置小,生产成本费用高

大庆石化企业主要有大庆石化、大庆炼化、联谊石化、中蓝石化等4家,年原油加工能力1450万吨,年原油加工量1200万吨,单体年炼油加工能力最大的大庆石化仅为650万吨。根据石油行业炼化成本规则,规模化已成为炼油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2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的炼厂比6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的炼厂单位投资节约2.5%,生产成本费用节约12%—15%,占地面积和综合能耗也随之节约减少。由于大庆石化产业规模偏小,导致加工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近些年经常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三)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

中石油集团对大庆石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为建设成聚烯烃、丙烯衍生物和油田化学品的生产基地,导致大庆石油化工产品结构存在“四多四少”的矛盾,即成品油多,每年产量达750万吨,化学原料少,基础有机化工原料每年产量只有110多万吨;烯烃原料多,乙烯、丙烯等烯烃类产品每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芳烃原料少,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每年产量不足20万吨;聚合多,深加工少;通用多,专用少,以致在丁基橡胶、聚碳酸酯、聚甲醛、碳纤维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材料方面还是空白。

(四)供应链企业缺乏协调,原料吃配失衡

大庆石化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都以自身利益为经济活动核心,尤其是中省直大企业与市属私营企业之间条块分割、独立发展、各自为战严重,忽视通过构筑供应链战略联盟、建设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一体化运作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导致大庆石化产业上下游不匹配,产购销错配严重,没有形成相互依托、齐头并进、互惠双赢的发展关系。

(五)发展空间受限,产业未形成集聚

大庆石化企业主要聚集在三大化工园区,尤其宏伟园区和兴化园区靠近市区,面临发展区域空间受限,已不具备吸纳大型石化企业和国际外资大项目进驻的条件。同时,三个化工园区产业集聚呈横向发展,众多企业提供相同或相近的石油化工产品和服务,企业之间关联度差,形成的产品链非常短,尚未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趋势,产业集聚所能带来的人才集聚、品牌效应、区域分工协作、市场规模扩大、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等效应不显著。

(六)错失中石油陆续改扩建千万吨炼油项目规划

大庆石化产业的主要投资者是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已布局“八大千万吨炼油基地、三大百万吨乙烯基地”炼化发展战略格局,2020年将建成18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2个大型乙烯基地。当前,大庆石化产业获得中石油改扩建投资机遇少,未来发展也不在中国石油集团计划改扩建18个千万吨原油加工基地之列,而且同处东北的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吉林石化在最近10年基本都获得中国石油集团的改扩建生产能力投资,都已改扩建成为千万吨年加工能力的炼油基地。大庆四大石化企业,单体年加工能力规模都偏小,如争取不到中国石油集团改扩建千万吨炼化能力投资,将面临巨大生存危机。

(七)错失国务院大石化产业基地布局规划

在石化产能过剩、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为解决石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发展规划,该发展规划提到,在沿海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纵深广阔的孤岛、半岛、废弃盐田,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1]。大庆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有大量闲置土地,土地大量盐碱化,然而,大庆却不在国家未来扶持加快发展的7大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中,未来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上,相对其他石化产业基地将处于劣势。

(八)错失原油输入通道吃配机会

最近几年,中国石油集团在每条进口管线上都建有较大的炼化厂,依托四大油气通道,中国石油集团在西北通道建成以加工哈萨克斯坦石油为主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独山子石化工程;在西南通道依托中缅原油管道建成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在海上通道改扩建大连石化,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050万吨,含硫油集中加工基地;在东北通道建成以加工俄罗斯石油为主的辽阳石化、吉林石化,并且投资366亿计划2018年建成1300万吨/年炼油能力的中俄天津炼化一体化工程。大庆石化企业总炼油加工能力1450万吨,拥有3500万吨原油产量,外加1500万吨俄油进口,却不能借力中俄原油管道大力发展炼油能力。

二、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应把握的机遇

(一)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4%,以金砖国家为主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达到4.6%,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以上。这表明,新兴经济体依然充满活力,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根据2014年《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研究报告认为,亚洲在未来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地位,中国作为最令人瞩目的石化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石化产品消费量占全球比重从2007年的26%上升至2011年的34%。在石化产品消费持续增长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持续充满活力的背景下,预计未来10年,全球石化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俄油持续输入大庆

中俄石油管道漠大线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于2011年初投入使用,已经平稳运营近4年,共有5000多万吨原油流入我国。该输油管线每年能输入1500万吨俄油到大庆,2018年输送量将增至每年3000万吨。俄罗斯原油输入建立了大庆石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改变大庆油田产量下降原油供应不足导致大庆石化产业发展不利的局面有很大帮助,为大庆乙烯加工业和炼油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也为大庆石化产业战略升级提供了契机。

(三)拥有《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签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大庆炼油化工业务发展,同意开展大庆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大庆炼化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聚丙烯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省内油气管道,支持“气化龙江”建设。大庆市可以抓住我省与中石油深化战略合作机遇,及早谋划俄油在大庆“拔头提取”,加强深度综合利用,完成大庆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扩能项目可研编制,建设年产250万吨乙烯丙烯项目,推动大庆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争取加入国家规划石化产业基地

自从2014年国务院规划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大庆市委市政府就积极争取大庆能获得国务院发改委的批复,补录到国家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中。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时,陆昊省长向李克强总理再次提议要求将大庆列入全国石化产业基地,获得领导重视。大庆油田公司也按照《框架协议》的有关要求,与国家发改委协商,正开展将大庆石化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编制中,实现国家支持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支持大庆石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三、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大庆石化产业的建议和措施

(一)建议

大庆石化产业发展在大庆原油减产压力越来越大的不利条件和中俄原油管道持续20年每年1500万吨石油输往大庆林源站的有利条件下,应该实施“以化补油”战略,采取省市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携手、共同规划,在大庆空闲区域规划80平方公里建设1200万吨加工能力的炼油厂或承接大庆炼化整体搬迁改扩建1200万吨加工能力的炼油厂,引进大型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知名骨干企业入驻,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品链,力争10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石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二)措施

1.出台政策。大庆石油主产区面临石油资源开采困难是市政府和油公司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大庆建设国家级石化基地可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大庆市政府可以出台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大庆国家级石化基地建设。

2.地企合作。市政府和油田企业有良好的协作关系,不但有共同发展的强烈意识,更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应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市发改委、市经委、油公司和中省直大企业主要领导组成的石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工作方案,合力推进石化基地的启动和建设。

3.落实《协议》。借助《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到的支持大庆炼油化工业务发展工作,加快开展大庆石化产业1200万吨/年炼油改扩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大庆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早协调解决新增原油资源配置,及早谋划项目投产后把新增和置换出的基础化工原料留给地方发展下游延伸化工加工产业。

4.争取政策。大庆应该向国家争取政策,争取投资新增扩建炼化厂,提高大庆炼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每年2000万吨增至3300万吨;依托四大油气通道,争取政策加快发展大庆炼油能力。

[1]王秀强.国务院研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7大产业基地[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4).

〔责任编辑:卫宇坤〕

F261

A

1002-2341(2016)04-0056-03

2016-05-20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庆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GB2015174

朱峻友(1981-),男,湖南桂阳人,高级统计师,主要从事产业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石化加工能力炼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缸体顶面轮廓度加工能力提升分析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管理水平
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原油加工能力统计 (截至2020年1月1日)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肩负起弘扬“石油精神”的责任
肩负起弘扬“石油精神”的责任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