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运用

2016-03-19黄凤晓张忠君秦琳晶金大玮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陀螺玩具情境

黄凤晓,张忠君,秦琳晶,金大玮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运用

黄凤晓,张忠君,秦琳晶,金大玮

问题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觉进入问题情境,并以“实践、体验、探索、发展”为中心主动地展开“探索学习”[1].本文结合工程力学课程中陀螺近似理论教学内容,探讨问题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 问题激发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和“动力剂”.但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模式实施时,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既创设了情境,又同时由教师提出了问题.虽然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但促使了学生主要是沿着教师的思路,基于问题的讨论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被动的.这样既扼杀了学生自己发现并且提出问题的机会,又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如果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提出问题,产生质疑,效果会大大不同.如讲授陀螺近似理论时的引入,首先创设一个玩具陀螺与一架飞机放置在一起的情境,学生自然产生了疑问:玩具陀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玩具陀螺与飞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当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的欲望时,也就自然形成了研究问题的意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自主性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2].

2 问题导引

当学生面临一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时,展开的个性想象思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学生会沿着不同的思维路径、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学生根据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提出的问题目标不强、认知水平不高等现象.如当学生看到玩具陀螺,会有人产生这样误解,陀螺近似理论就是关于玩具形式的陀螺的相关理论,思维会即刻产生局限性.需要设置情境后,教师及时激活问题情境,收敛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真正原理.例如:为了激活问题情境,教师可在学生问题全部提出后适当的时机,进行玩具陀螺运动的精彩演示,并作如下引导:从看到的现象产生了哪些质疑,可以用学到的工程力学哪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你是否还见过类似的问题,工程实践中如何利用这种现象等.经过教师的逐步点拨与激活,用问题导引方式激活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剔除一些非主要问题因素的影响,保证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的浮出.

3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的体验与经历,具有共性和个体差异.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变换提出问题的角度,以问题激发思维,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例如:什么陀螺,何为陀螺近似理论,为什么称为近似理论,动量矩定理在研究陀螺运动中的具体形式如何,它的几何意义,当作用在陀螺上的外力距不为零会发生什么情况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基于问题导引与提升,演绎推理[3].但教师注意的是问题探究过程也要收敛聚焦不断生成的新问题,注重问题与问题的相互联系,有助于重点、难点教学问题的突出与突破[4].

4 问题提升与总结

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问题和总结问题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现有的知识,举一反三地从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他相关或更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解决后问题的反刍与提升是必要的.如玩具陀螺引出了工程实际中的陀螺问题,利用质点系动量矩定理解决了陀螺的动力学问题,问题反映了工程实际中的共性问题.如螺旋桨的运动等,如何灵活地利用陀螺的这些特性等.面对丰富多彩的问题,一例带百,百例归一,举一反三.教师及时概括总结,使问题涉及的原理、概念、思想和方法显现出来,使新旧知识、知识与技能、知识与问题得到整合与统一[5].

在问题教学模式中,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出现、形成、发展和应用探究过程,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触发了创新的意识灵感.

[1] 朱清堂.“问题解决教学”的教学结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2(3):6-7

[2] 陈青云.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探究与应用[J].基础教育,2011,8(3):35-42

[3] 陈克军,施民宪.问题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9):170-171

[4] 刘斐.论问题导向教学[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

[5] 刘冬梅.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飞行器与动力系,吉林 长春 130022)

猜你喜欢

陀螺玩具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平衡玩具
护患情境会话
丢失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