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奇书,现代解读——《墨经汇释》的意义

2016-03-18孙中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墨学科学研究

孙中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

千古奇书,现代解读——《墨经汇释》的意义

孙中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墨经》是千古奇书,用精练古汉语,概括各种科学知识,俨然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墨学研究2500年,由量变到质变发展到今天,给学术界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即研究方式由分析到综合,研究力量由个人到集体。团队兼收并蓄现代科学研究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比较论说,务求阐发墨家的真知睿智,贯通《墨经》的科学精义。抚今追昔,展望未来,诸子百家、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理应跟世界先进科学文化融会贯通,联系接轨,实现研究成果的质变转型,推陈出新,除旧布新,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这是新时代学人的神圣历史使命,严肃社会责任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

墨经;解释;持续发展

《墨经汇释》书成,特赋诗一首:“千古奇书数墨经,科学精神待传承。现代汇释为大众,毕节团队立新功。兼收并蓄众人智,比较论说求贯通。研究历程可敬佩,学术积淀世人惊。墨学研究可持续,解放思想攀高峰!”此诗句,构成本文的二级层次标题,是依次展开论证的诸关键要点。

一、千古奇书数《墨经》,科学精神待传承

现代《墨经》研究开拓者梁启超(1873-1929)说:“古书中最难读而最有趣者,莫如《墨子》之《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1]第二位开拓者胡适(1891-1962)说:“《墨子》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从鲁胜以后,几乎无人研究。”“到了今日,这几篇二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竟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奇书了!”[2]

“《墨经》简练堪称奇,简而又简如淘洗。”《老子》5000言,细说道家哲理。广义《墨经》8400多字,巧论科学逻辑。“语言浓缩文奇简,字里行间有奇趣。墨者团队人俱诵,提纲挈领好记忆。”《经上》是科学定义、划分和简单命题。《经下》是科学定理论证。

狭义《墨经》共183条,囊括各门科学知识,5700多字。《经上》百条,524字,平均一条5字。条目最短3字。第8条说:“义,利也。”(“义”(道义)就是给人以实际利益)条目最长11字。第93条说:“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根据所听到的言词,把握对方说话的意思,这是理性认识的辨别分析作用)

“逻辑科学堪称奇,漫长古代无匹敌。”人常说中国传统文化长于政治伦理,短于科学逻辑。《墨经》特长恰在于科学逻辑。“漫漫长夜观往古,逻辑严谨无伦比。来龙去脉察缘由,个中奇趣待揭秘。”《经上》100条,78条用定义法,11条用分类法,或用定义分类结合法,规定逻辑科学范畴。有11条表达逻辑科学命题。《经下》83条,是科学命题论证。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前期墨家注重伦理和社会生活,后期墨家注重逻辑与科学。[3]

《墨经》是千古奇书,用精练古汉语,概括各种科学知识,俨然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把《墨经》183条,纳入现代科学知识分类系统,可见《墨经》科学的深湛义理和崇高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国学瑰宝,亟需发扬光大①,使之质变转型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强大精神动力。

《墨经》科学精神,对当今科学教育和科教兴国实践,有重要启发借鉴意义。特赋诗一首,吟咏《墨经》奇趣精义:“天下奇书数墨经,长于逻辑与科学。自然科学有概念,框架就是逻辑学。范畴理论称王国,涵盖自然人文学。方法理论称精辟,止式论证众人学!”

二、现代汇释为大众,毕节团队立新功

梁启超、胡适首创《墨经》的现代科学研究,沈有鼎《墨经逻辑学》有杰出贡献。《墨经》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重点难点,攻关难题,热点焦点,闪光亮点和学术增长点。百年墨学研究论著发表的数量,呈加速度增长的趣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墨学研究2500年,由量变到质变发展到今天,给学术界提出一个崭新的课题,即研究方式由分析到综合,研究力量由个人到集体。贵州工程与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与逻辑研究中心王兆春、卢凤鹏、张仁明、张丽萍、樊国萍和黄朵等,组成研究编写团队,依靠集体力量,与时俱进,与世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前进和墨学研究发展的需求,推出最新成果《墨经汇释》,在墨学研究领域举旗树碑,敢为天下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突出创新意义。②

我认为,这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尊重历史和尊重原典文本,不以今律古,不随意增删原文,不脱离历史背景和文本语境而牵强解经,不人为拔高墨经在逻辑、科学领域的成果和价值。(二)力求体现自孙诒让以来特别是现代墨经研究的成果,以语言本体研究为依托,对以往存疑的条目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解释或解决方案,为《墨经》的解读和研究提供更全面、科学、系统的参照,也为今后墨学的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三)以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解释学理论相结合,并引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注重释义中对句、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分析,以实现墨经注解释义上的突破。(四)按语部分,主要说明选择某家说解的理据,或者进行全新解释,并阐明理由,这是较有创新性的一个部分,但鉴于墨经研究固有的一些困难因素尚未彻底解决,这本书还是留下了不少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和研究空间。

三、兼收并蓄众人智,比较论说求贯通

王兆春等大作《墨经汇释》(以下简称《汇释》),兼收并蓄现代科学研究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比较论说,务求阐发墨家的真知睿智,贯通《墨经》的科学精义。精选学界有代表性、理据充分的高见,列入释义。

释义由“校注”、“直译”、“意译”、“诸家说”和编者“按”等项要素构成,方便读者迅速获取重要的知识信息。“意译”目的,是发掘原文主旨,用明白晓畅语言,解读《墨经》精华。编者“按”对比析论各家高见,说明择取的原因,体现研究团队的创新观点和最新成果,务求贯通《墨经》义理,推动墨学研究进展。

如《汇释》99条《经》:“止,因以別道。”[校注]:“止:一种反驳推理的方式。因:动词,凭借,其后宾语‘之’省略,代指‘止’。以,连词,表示目的。”[直译]:“止,凭借它来区别道理。”[意译]:“可以凭借‘止’这种推理方式来区别道理。”指出高亨错误地把“道”属下句,把“因”错改为“同”,错解为:“同者即逻辑之全称命题也。别者即逻辑之特称命题也。”[按]:“高亨改字为训,恐怕不妥。”

很明显,《汇释》所作训释,基本都基于文字、音韵、训诂的方法,并以此为出发点,辅以“内证”和“外证”之法,将历时的研究与共时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说,部分条目的训释是有一定创见的。在“诸家说”这一环节上,其选择不求多、全之功,而是在对诸家说进行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说解列入其中,并利用按语对整个条目的训释进行归结,说明取舍或作出结论的原因。如《汇释》16条(略去“诸家说”):

【意译】洁身自好者有愧于谦逊之不足。

【按】我们认为,此与下条“廉,作非也”俱为讨论道德品性之辞,而“嗛”通“谦”之用法,常见于先秦时文献,可证。故作如上校译。

“校注”部分以通假作解,辅以文献为证;“按语”部分则通过“内证”之法,说明作出训释的依据。

同样,在16条《说》文的训释中,仍贯彻了这样的做法:

【校注】“为是为是之台彼也”当作“为是,为是之诒彼也,弗为也。”为:做,指。是,表肯定。

【直译】做肯定判断,做肯定判断而欺骗对方,则不做此判断。

【意译】做肯定判断时,如果只为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欺骗对方,那就不当为。

①孙诒让:台,毕云一本作“治”。顾云“台”读当为“诒”。顾说是也。《说文·言部》云:“诒,相欺诒也。”谓獧(狷)者不为欺人之言。下“为是”盖误衍。

②姜宝昌:其(孙诒让)说是也。狷者所为虽求己心快足,但欺诒他人之事不为也。

③吴毓江:台,读为“殆”,危殆也。狷者谨介守分,义不危殆他人。为是而危殆彼也,不为也。

④李渔叔:“台”当读为“诒”,训“遗”,与也。句意:一介不以与人,斯无益于民,正所谓磏仁为下也。墨家主兼善天下,虽摩顶放踵为之,于此种磏仁之狷者,非所善也。

⑤谭戒甫“:为是”二字是出故“。是”和“此”同意,也和“己”同意。“是”与下“彼”这相对。《说文》“:台,说也。”按古言“台说”,今作“怡悦”。也,同者。此句是推辞。《论语》谓“狷者有所不为”,《孟子》谓“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然则杨朱正是狷者一流人。句意:以为己故。为己而怡悦彼的则不为。

【按】我们认同孙诒让释“台”为“诒”的意见,但不认同下“为是”二字为衍文的说法。另,我们同意谭戒甫“‘为是’二字是出故”的判断,故校为“为是,为是之台(诒)彼也,弗为也。”不删字改字,而合于墨家大义,与上下文意相贯通。此条《说》文当结合本条《经》文及14条《经》、《说》等作解。《经》文言狷者有愧于谦逊之不足,《说》文言其欺诒之行为违背了“信,言合于意”的要求,故“弗为也”。自第7条至第20条《经》、《说》文,先后讨论了仁、义、礼、实、忠、信、佴、、廉、任、勇等重要概念,其内容涉及伦理道德、个人品性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可为佐证。

显而易见,其经文与说文的训解互为参证,诸家说互为比较取舍的依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提高了训释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另外,《汇释》还十分重视训释中保持墨家思想的系统性,这又跳出了传统小学的方法与视野,这是新墨学应该具备的高度。

四、研究历程可敬佩,学术积淀世人惊

毕节王兆春等学人的墨学研究历程,深可敬佩。张仁明到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作访问学者,编写大作《墨子辞典》,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张仁明刻苦研究,坚持不懈,每日写作15小时,令人感动。

张仁明联合王兆春、黄朵,推出大作《墨经辞典》,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我以《兴微继绝,综合创新-〈墨经辞典〉的价值》为题撰文,发表于《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特赋诗一首祝贺:“墨经奇书幸得传,文字古奥知者鲜。墨经辞典善开拓,综合创新树典范。铸造工具为大众,方便治墨心甘甜。兴危继绝鲁胜志,发扬墨学宏图展!”

张仁明联合卢凤鹏,推出大作《墨守辞典》,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我以《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墨守辞典〉的意义》为题撰文,发表于《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7期。特赋诗一首祝贺:“墨守就是坚固守,墨子善守万古传。积极防御一脉承,捍卫神州盾牌坚。承上启下铸工具,墨守瑰宝待承传。推陈出新结硕果,墨守辞典树典范!”

五、墨学研究可持续,解放思想攀高峰

墨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端正研究方法。借鉴[美]库恩(Kuhn,1922-1996)提出科学革命范式论,认为科学发展的实质,是方法论的变革更新。借鉴[德]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的元数学纲领。所研究的墨学是对象理论,用来研究墨学的方法论,是元理论,工具性理论。借鉴美籍波兰裔学者塔尔斯基(Tarski,1902-1983)的语言分层论。墨学自身是对象语言,研究者使用的语言,是元语言,工具性语言。

借鉴旅美华裔学者傅伟勋(1933-1996)创造性诠释学,研究分5个层级:(1)“实谓”:确定语言,原典怎么说,校勘考证。(2)“意谓”:确定意义,解释,训诂,语义。(3)“蕴谓”:深层义理,多层蕴涵。(4)“当谓”:应当说出,说出当说,创造性诠释。“当”:应当,应该。当代研究者认为应当怎么说。“当”:理想期待,完整明确说出。(5)“创谓”:创造创新,超越开拓。傅伟勋创造性诠释学5层次论,为现代和未来墨学研究,开辟无限光明的前景和丰富多样的可能性。

《荀子·正名》说:“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同是人类,有同样性质,面对同一世界,天生器官相同,意识相同,形成共同科学。对全世界、全人类而言,逻辑学和数理化天地生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有共同性、共有性、共享性、一元性和唯一性。

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4]发达、完善、典型的西方逻辑,可以作为开启不发达、完善、典型的中国逻辑之锁的钥匙。贺麟说:“我们不但可以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互相比较而增了解,而且于使西方哲学中国化以收融会贯通之效,亦不无小补。”[5]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诸子百家、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理应跟世界先进科学文化融会贯通,联系接轨,实现研究成果的质变转型,推陈出新,除旧布新,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这是新时代学人的神圣历史使命,严肃社会责任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期待墨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广大学人同道,继续解放思想、解除束缚、冲决封闭、敢作敢为、创造创新、创转创发、勇攀世界科学文化高峰,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贡献。

王兆春等学人,有继续推进研究的广阔空间余地。《墨经》101条:“止: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王兆春等原稿“直译”:“对方依据这些这样,推论出那些也这样;我依据这些不是这样,来怀疑那些是这样。”以上“直译”有不准确处。

沈有鼎亲自对我讲:“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是指用反驳对方演绎推理大前提的方法,来反驳对方用不正确大前提(“彼以此其然也”),演绎出错误的个别结论。如对方推论说:

所有天鹅是白的

这只鸟是天鹅

所以,这只鸟是白的

公式是: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有S是P

“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是指用反驳对方演绎推理大前提的方法,来反驳对方用不正确大前提(“彼以此其然也”),演绎出错误的个别结论。如我质疑推论说:

并非“所有天鹅是白的”(等值于“有天鹅不是白的”)

这只鸟是天鹅

所以,“这只鸟是白的”不能确定(有疑问)

公式是:

并非“所有M是P”(等值于“有M不是P”)

S是M

∴“S是P”不能确定(有疑问)

《墨经》101条王兆春等“纂义”说:“用与对方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不确。“反对”应修改为“矛盾”。“所有天鹅是白的”跟“所有天鹅是黑的”是“反对关系的命题”,二者真值关系是:“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不是必然一真一假。“所有天鹅是白的”跟“并非‘所有天鹅是白的’”(等值于“有天鹅不是白的”)是“矛盾关系的命题”,二者真值关系是:“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然一真一假。

当然,类似上述条目训释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墨经汇释》作者团队经过与我、与其他学者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大部分已经得到解决。我想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具有求实、求真精神的学术团队;这是一本经过反复研磨、修改,凝聚心血而成就的墨学新作。

诸子百家、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跟世界先进科学文化融会贯通,联系接轨,是世界一体化,全球化时代学人的神圣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梦圆梦的社会需求,业务职责。以《中华大典》编纂为例。《中华大典》是以国家名义和力量,组织编写的中华古籍大型系列类书,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项目,经著名学者300多人论证,全面系统科学整理,分类汇编总结先秦到清代古籍,纳入现代世界科学分类系统,全部出版近8亿字。③

2001年我任《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中央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领导的《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编篡委员会向我颁发聘书说:“兹聘请孙中原先生为《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2001年1月。”此项聘任资格,由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华大典》总主编兼《哲学典》主编任继愈审定批准。任继愈命秘书,把拙著从国家图书馆全部调出,审阅两遍,下结论说:“孙中原不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批准聘任。此事由时任《哲学典》常务副主编焦树安,在编委会全体大会上,多次向众人讲述,意在说明任继愈用人谨慎,严格把关。我受命编撰诸子百家各总部稿数百万字,墨家总部稿50万字。用e考据(电子数字化考据)和系统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总量十亿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电子版,对从先秦到1911年的墨学资料,穷尽检索,完全归纳,纳入现代世界科学分类系统。分列典籍、人物、流派和范畴总部。

范畴总部,列世界观、认识论、逻辑名辩论、心性论、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道德修养论和美学等分部。逻辑名辩论分部,列“辩,名,辞,谓,言,言意,说,故,然,法,理,类,或,假,效,譬,侔,援,推,止,必,已,当,悖,谬,狂举,假”等范畴,任继愈亲自审定。见《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页1-2729,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和我相关的各项系列研究成果,是世界文化融会贯通,联系接轨的亲自实践和点滴贡献。

墨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现代科学共同体,推进世界科学文化融会贯通。衷心期待王兆春等学人,继续致力于墨家经典的研究,致力于墨家思想的发掘,致力于墨家精神的弘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攀《墨经》研究的时代高峰。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9.24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说,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我把短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合并简称为“创转创发”,作为成语,行文常用。

②王兆春、卢凤鹏、张仁明、张丽萍、樊国萍和黄朵(以下简称“王兆春等”)编写《墨经汇释》,贵州工程与应用技术学院文化与逻辑研究中心协作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

③上海大一印刷有限公司制版印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编纂〈中华大典〉问题的批复》国函[1990]73号;《群策群力编好〈中华大典〉--〈中华大典〉编纂工作简介》;《〈中华大典〉编纂工作总则》1992.9.19;《〈中华大典〉的体例、结构及说明》1992.9.19。

[1]梁启超.墨子学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78.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9:31.

[3][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2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8.

[5]贺麟.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69.

(责编:彭麟淋责校:明茂修)

An Eternal Masterpiece,the Modern Reading——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llected Explanation to Mojing

SUN Zhong-yuan

Mojing is an eternal masterpiece,with the refined ancient Chinese,summarizing various kind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just like a mini-type encyclopedia.The study of Mohism has 2500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fr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proposing a brand new task to the academic world,the research way is from analysis to synthesis and the research power is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collective.The team swallows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the modern science research community,and its comparative theory makes analysis to truth and wisdom of Mohism,carrying on the ideas of Mojing.Reflecting on the past 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looking into the future,the selected reading of Confucian and other ancient Chinese classics,sinolog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search should be well digested and understood with the world advanced science and culture,contacting and integrating,realizing the quality change of research achievement,finding something new in what is old,replacing the old with the new and discarding the old and establishing the new.This the the sacred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new times scholar,being serious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emands for self profession development.

Mojing;Explan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81

A

2096-0239(2016)05-0039-05

2016-03-25

孙中原(1938-),男,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逻辑学、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墨学科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近代墨学复兴之批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国墨学史构成分析及启示
医学与墨学的对话——墨者人文关怀的当代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