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的人文性缺失问题省思

2016-03-18王爽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医科灌输医德

王爽

(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的人文性缺失问题省思

王爽

(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医德是衡量一个医生行为规范的价值尺度,医科类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医德教育。但是,由于部分医科类高校的医德教育仅仅拘泥于专业性、技术性的医术教育,而忽略修炼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重智轻德、程序化及灌输化倾向。因此,医科类高校在知识教育以外,更要重视在校园范围内营造一种充斥人文关怀的医德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养成道德人格。

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人文性缺失

一、医德的人文内涵解读

医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崇尚科学的理科学科,注重治疗的专业技术学习,但同时,医学的主要对象是人,医学始于人,充满着人文关怀,这种渗透在医学领域的人文关怀就是我们所谓的医德。卫生部1988年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对医德的内容做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医德的内容包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文明礼貌服务、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诚实守信。①由医德内容可以看出,医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医学领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工具性知识;二是医务工作者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塑造的人文性内涵。

医德教育应重视医德的人文内涵发挥,人文在《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被选择后留下的优秀文化,是尊重人、重视人、以人为本的文化,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医德教育的人文价值就是在医学领域,充分发挥医学的人文关怀,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将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培养学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优秀价值观,锤炼道德品质、塑造道德人格。

二、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存在人文性缺失现象

通过医德的人文内涵解读,可以看到医德教育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层面的内容,然而我国早先的教育过于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通过分科人为割裂开科学与人文,部分医科类高校过分强调医学的科学性,从而造成教育人文性缺失,主要表现为重视医术教育忽视医德教育、医德教育开展形式的程序化以及教育方法的灌输化等问题。

(一)重智轻德化倾向

在医科类高校中,必修考试课大多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考查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专业技能,必修课课业压力大,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医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笔者在某医科类高校的选修课表上发现,共48门选修课,其中倾向于人文性的科目共18门,不足一半,医科类高校的必修课本来就是以医学知识与技术为主,选修课本应是开展医德教育的重要园地,然而很多医科类高校把选修课的人文课程挤压缩减,最后使得选修课也成为了智育的必要补充。

(二)程序化倾向

部分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走形式、为了教育而教育,医德教育开展形式单一、僵硬呆板,存在程序化倾向。一些医科类高校单纯的将医德教育看成是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完成上级任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甚至有些院校将《医学伦理学》仅仅设置成为一门选修课,医德教育成为了迎接上级检查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种必要的程序化工具。

同时,医科类高校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为医学出身,理科性思维,忽视了隐性德育课程这一重要的德育阵地,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课堂教学成为了医德教育的唯一方式,医德教育形式单一,医科类专业知识课业量较大更是将人文教育和活动的时间不停挤压,医科类院校的文化活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高校较为贫乏,仅有的一些文化活动也忽视了将医德

教育渗透其中,造成了医德教育方式僵硬呆板的程序化倾向。

(三)灌输化倾向

部分医科类高校教师认为医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即教授学生工具性的医德理论知识,由于理科知识教学强调严谨性和科学性,不可避免造成医德理论教学与医学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类似,注重课堂讲授,注重知识点灌输,严格履行教师按照教材备课讲课、学生考前记忆、考试评分的“填鸭式”灌输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因忽略了医德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成为了主要的方法,甚至是唯一方法,教学内容也以课本为主,忽视了学生在人文类课程中的主动参与性。课堂教授采用纯注入式灌输方法,强制学生接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教授,学生为了成绩合格而背诵,医德教育的过程仅仅是一种教师课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过程。

三、医德教育的人文性路径探索

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存在以上三种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认为医德仅仅是医学专业知识中的一项工具性知识,过分强调医德在医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对学生医德品质、医德人格的塑造。笔者认为医科类高校医德教育人文路径探索应该着眼于医德的人文内涵,除工具性的医德理论教育之外,更要重视在校园范围内营造一种充斥人文关怀的医德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养成道德人格。

(一)将医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医科类高校必须在观念上重视医德教育,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并不是单纯的喊口号,也不是仅仅开几堂选修课敷衍了事,而是应该着眼于学校实际、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不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是由上到下、真真切切感受到学校各方对医德教育的重视,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主动内化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医科类高校必须优化学校环境,将医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上到学校文化、中到院系文化、小到班级文化都要体现人文关怀。

医科类高校医德文化的营造可以采用演绎模式,即提出—建设—升华三步模式,首先在学校、院系、班级文化的建设之初,注重培养理念的价值导向性,将道德理论融入其中;其次围绕培养理念营造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围绕最初设立的培养理念开展,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反复体现德育理念,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最后通过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及道德理念的不断强调,师生内化养成道德人格,医科类高校形成充斥人文关怀的医德文化环境。

(二)重视医德理论教学的人文关怀

1.采用“有效灌输”式教学

在医德教育中,由于医德包涵道德规范等理论性知识,适当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大学课堂中,应该注意到这种灌输方法并不是单纯的注入式灌输,而应该是“有效灌输”。“有效灌输”就是在灌输过程中并不是单纯采用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注入,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及教学氛围的营造,灌输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已经是有独立思想的成熟个体,医科类院校学生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特性,例如偏理性,思路条理清晰,较细致严谨,沉稳低调等等,医德教育要注重将大学生的共性与医学生的个性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所熟悉与接受,便于教学的开展。同时,医学生的理科化思维对医德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文性渗透,运用各种人文类教学的常用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3.医德理论教学要注重多种方法结合

除讲授法这一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医科类教师在医德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借鉴人文类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问答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强调学生参与性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的运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体现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医德教育课堂教学环境。

(三)重视隐性德育课程,开发好“第二课堂”

要想发挥医德的人文价值,单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医德渗透在课内课外,就是要利用好隐性德育课程,丰富医德教育方式。利用隐性德育课程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的所有物质建设都应该赋予它人文气息,学校的所有制度制定都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学校的所有文化活动都应该传达人文理念,例如在医科类高校开发隐性德育课程应围绕医德理念,对物质方面的隐性德育课程利用可以对学校的整体建设采用暖色调,建立知名医学家的文化墙,以及在学校的醒目之处张贴名人名言等等;对制度方面的隐性德育课程利用可以将医德规范与学校的校规校纪想融合,鼓励好人好事及惩处道德不良现象等等;对活动方面的隐性德育课程利用可以多开展融入医德教育的文化活动,开发好“第二课堂”,包括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涉及面较广的非常规性活动,例如“发现身边的美”摄影大赛、“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医务工作者”演讲比赛、或者是针对医患纠纷、医德偏差而开展班会讨论和进行辩论赛等等,以及班级干部选举、党员评选、评优评困等针对学生日常的常规性活动。如果医科类高校能够有效利用隐性德育课程,将是对课堂教学单一方式进行的有力补充,避免程序化倾向,开发好“第二课堂”,赋予医德教育人文气息,在学校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德文化,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5.

[1]易连云.德育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肖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于专宗.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方法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4]王心旺.医学生的医德修养与人文视角下的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3).

[5]奚红.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医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

Medical ethics is a value measure to evaluate doctors'behaviors,so med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medical ethics education.However,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limited i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medical skill,and ignores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so there is a tendency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kills and neglecting ethics,stylization and spoon-feeding.Therefore,besides intellectual education,med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build a kind of medical ethics culture filled with humanistic care within the campus,and develop students'moral personality in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medical universities;medical ethics education;lack of humanity

G641

A

2096-000X(2016)23-0234-02

王爽(1987-),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猜你喜欢

医科灌输医德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