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创新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策略研究

2016-03-18滕爱聪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育

滕爱聪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创业创新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策略研究

滕爱聪*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起了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就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适应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转变。文章在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背景、国内外的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创专融合、平台建设、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转变策略。

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的时代主题对作为科技创新前沿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迅速做出回应的突出问题。

一、创业创新战略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早在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举措。

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看,虽然高等教育的对象迅速实现了“大众化”,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之间出现了脱节,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高度趋同性,在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表现出“先天不足”,虽然每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近八百万,却难以回应当前社会对两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创业战略的提出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已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即开始在大学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发展得相对成熟,高校里普遍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与社区建立广泛联系,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一体的良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1969-1976年间,大量新成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中81.5%的就业机会;1980年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是由大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2]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涉及英国 60多所高校,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实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开发出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选学30课时-200课时。[3]

(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看,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在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虽然随着近年来政策的推动和实践的探索,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国内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殊不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并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本科毕业生中仅是少数。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1日,2015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671人,创业比例为0.74%[4]。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脱节。在课程系设置方

面,创新创业教育一般放在公共教学部门,而专业课程由各个专业教学系部组织,这样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毫不相关,创业教育内容显得空洞乏味。第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院舍学派”,他们多偏爱学术研究,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创业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而受当前教育体制方面限制,在引入具备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教学课程方面工作,仍然未实现突破。第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严重滞后。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看,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也主要集中在新兴科技领域,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先进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实践发展迅速,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却明显缺位,这也是困扰当前国内高校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创业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策略

(一)明确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看,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创业潜质的人,注重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塑造,而不是培养创业技能训练。而创业素质——首创精神、冒险精神、社交和管理技能等的培养又不是仅仅通过开设相应课程可以达到的,需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在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中,融入包含创新创业教育元素的“隐性教育”。

(二)实现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融合

脱离核心专业技术谈论创业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创业教育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只能沦为空谈,因此创业创新教育必须依托专业教育而进行,将创业创新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掘创业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带领学生设计创业项目。当然两者的融合并不是两方面课程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多地体现创业创新教育的元素,实现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创新型人才双重培养目标。

(三)创建校、企、社合作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要提升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效果,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更为通畅的资源渠道。校内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比赛项目,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往往难以吸引学生持续投入并将其发展为一个持续的项目,因此难以服务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行为。借鉴西方国家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的经验,需要调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激发并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良性生态系统。从我国当前实际看,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需要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都与高校实现创业创新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三方的合作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作为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大学,应牵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政策、资金、实践、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并将此基地发展成为重点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创业创新教育要做到普及型与针对性相结合,既要培养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创造创新意识,提升其专业应用技能;又要选拔具备创业潜质和创业动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切实提高创业创新教育的针对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即应通过创业创新通识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确立未来自己的成长方向。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方式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具备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能够在专业体系内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成长机会。可以通过创业实验班或创业拓展队的形式,给予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以特殊的训练,协助其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提供相应的机会和渠道,助力其成功创业。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各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准确把握创业创新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传统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的关系,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1]黄婧.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为例[J].学园,2016(2).

[2][美]Jerry A.Timmons.战略与商业机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6.

[3]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

[4]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广东省就业质量报告[R].广州: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2016.

In the background of"popularize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university,as an important front in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shoulders the glorious mission entrusted by the time.This requires the talent training methods in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and complete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positioning.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in the aspect of target positioning,a special integration,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bas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reform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alent cultivation method;transformation strategy

C961

A

2096-000X(2016)23-0195-02

*通讯作者:滕爱聪(1984-),女,河北保定,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