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E、K、C对禽、兔营养水平的影响

2016-03-17王传学唐式校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需要量家禽雏鸡

王传学,唐式校,王 义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维生素E、K、C对禽、兔营养水平的影响

王传学,唐式校,王义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摘要:维生素E不能在机体内合成,但能在机体中大量贮存,遍布于各种器官及组织,饲料中的维生素E在脂肪酸败时易被破坏。维生素E具有保护生殖器官正常机能的作用,与神经、肌肉组织代谢有关,严重缺乏时,可引起肌肉营养不良,具有抗氧化能力。大部分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维生素E,动物性饲料则含量很少。维生素K的天然化合物有两种:即K1和K2。K1存在于青绿饲料中,K2有在于微生物体内。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时,血中凝血酶元浓度降低,血凝时间变长。当雏鸡缺乏维生素K时易发生出血。成年鸡并不显示症状,但其所产的蛋维生素K含量低。这种蛋孵化出的雏鸡易引起出血。当家禽饲喂大量磺胺类药物后,因肠道细菌作用,易引起维生素K缺乏。当家禽消化道发生某些疾病时,可影响维生素K正常吸收,使凝血时间延长或引起出血。动物肝及肠是合成维生素C主要场所。但易氧化破坏,一般情况下禽、兔不需要在合理的配合饲料中单独添加维生素C。在饲养环境不良,饲料配合不当,感染了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侵害,气温过高等情况下,维生素C合成能力下降,家禽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补加部分维生素C会有良好的效果。生物素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植物及消化道微生物均能合成,在家禽体内参与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与脂肪合成有关。生物素缺乏症状为脚部、喙及眼周围皮炎,皮肤粗糙,有棕色渗出物,腿及翅上无羽毛,皮肤龟裂,生长不良,骨粗短症。

关键词:禽;兔;维生素;营养水平

1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抗不育症维生素,分α、β、θ三种,其中α活性最高。维生素E不能在机体内合成,但能在机体中大量贮存,遍布于各种器官及组织,对酸和热相当稳定,缺氧时可耐热至200℃,但在光线中易氧化。饲料中的维生素E在脂肪酸败时易被破坏[1]。

1.1作用

1.1.1维生素E具有保护生殖器官正常机能的作用

研究这种维生素的作用机制证明,维生素E不足,在体内能积存阻碍动物胚胎发育的脂肪代谢的有毒产物。家禽缺乏E,孵化率下降,胚胎常在孵化最初4天内因循环障碍而死亡,也可能出现在孵化后的几天及出壳时继续死亡。缺乏维生素E,公鸡发生睾丸变性,丧失配种能力。

1.1.2维生素E与神经、肌肉组织代谢有关

维生素E与神经、肌肉组织代谢有关严重缺乏时,可引起肌肉营养不良,主要是骨骼肌,有时也可于心肌,出现共济运动障碍,后肢麻痹,同时引起肌纤维变性,此外,维生素E缺乏也阻碍了对铁的吸收。

维生素E不足引起兔的脂肪肝变性,肌肉营养不良,幼兔出现麻痹症状。

1.1.3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能力

在禽、兔肠道和体组织中可防止胡萝卜素或维生素A、D因氧化二失去效用,所以维生素E有保护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D的作用。

雏鸡缺少维生素E后,可发生营养性脑软化,多发生在5周龄前的雏鸡,发病的雏鸡通常体况良好,其特征为大脑损害,头扭转,退行行走后向两旁倾侧而行等,雏鸡患有渗出性素质症(一种出血性疾病)时,皮肤呈草莓色,尤其在翅膀下面,在心包腔内经常发现渗出物,可用维生素E和硒元素防治。维生素E对生物素有保护作用(因防治脂肪酸败),如果缺乏维生素E,则可产生火鸡跗关节肿大,预防跗关节肿大需要生物素、胆碱、烟酸、磷与锌等[1]。

1.2来源

大部分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维生素E,在谷实饲料的胚中含量最丰富,青绿饲料和优良干草都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动物性饲料则含量很少,由于饲料中普遍含有维生素E,所以禽、兔饲养实践中不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症。

1.3与维生素E营养有关的因素

动物对维生素E需要与饲粮组成、饲料品质、不饱和脂肪酸或抗氧化剂含量有关。

高能日粮需供给较多的维生素E,以防止脂肪代谢中形成过多的有毒产物。3~8周龄强度生长的肉鸡采用高能日粮时易感到维生素E不足。维生素E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减少。籽实饲料在一般条件下保存6个月,维生素E约损失30%~50%。

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日粮而引起维生素E缺乏。因饲料长期贮存和变质而引起增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及过氧化物会影响维生素E的代谢。含硫氨基酸及硒有加强维生素E某方面的生物作用。维生素E的拮抗物质,如四氯化碳、硫酸氢钠、硫酸胺制剂、鳞甲苯酚酯及饲料酵母曲等能刺激脂肪过氧化为维生素E的拮抗物质。

2维生素K

维生素K又称止血维生素。已知自然界的天然化合物有二种:即K1和K2。K1存在于青绿饲料中,K2有在于微生物体内。另外还有一种人工合成的水溶性K3(2-甲基-1.4萘醌),对雏鸡的活力等于K1的2倍,K2的3倍。维生素K不耐碱,不耐光,能耐热[2]。

2.1缺乏症状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时,血中凝血酶元浓度降低,血凝时间变长。当雏鸡缺乏维生素K时易发生出血。成年鸡并不显示症状,但其所产的蛋维生素K含量低。这种蛋孵化出的雏鸡易引起出血。当家禽饲喂大量磺胺类药物后,因肠道细菌作用,易引起维生素K缺乏。当家禽消化道发生某些疾病时,可影响维生素K正常吸收,使凝血时间延长或引起出血。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已经开始应用于雏鸡的配合饲料中,据报道,每千克饲料中加入5~10mg K3能保持感染球虫病雏鸡在感染期间的正常血液凝固时间,降低了雏鸡的死亡率。

2.2影响维生素K营养的因素

2.2.1兔、禽间的差异

兔的肠道合成通过食粪可满足需要,而家禽肠道合成少,吸收差,特别是笼饲时要增加维生素K的供应。

2.2.2饲料中的拮抗物质

草木樨及某些杂草中含有与维生素K化学结构相似的双香豆素,通过酶的竞争性抑制,妨碍维生素K的利用,发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能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

2.2.3药物影响

日粮中添加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能抑制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如磺胺喹噁啉可使日粮维生素K需要量增大10倍。

2.2.4疾病的影响

患球虫病时,采食量减少,维生素K食入量下降,肠壁吸收障碍。因此对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所以对患球虫病的鸡要增加维生素K的供应,可降低死亡率,肝脏疾病也会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3维生素C

维生素C在禽畜体内能合成肾上腺,肝及肠是合成维生素C主要场所,但易氧化破坏,一般情况下禽、兔不需要在合理的配合饲料中单独添加维生素C。

在饲养环境不良,饲料配合不当,感染了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侵害,气温过高等情况下,维生素C合成能力下降,家禽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补加部分维生素C会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雏鸡成活率,起到刺激生长的作用;缓和产蛋鸡夏季食欲减退的作用;提高夏季蛋壳质量,碳酸钙沉积在胶原基质上,高温会破坏产蛋鸡蛋壳胶原基质的形成,维生素C参与形成胶原化合组织,所以促进形成良好的蛋壳;有利于高产笼养小母鸡脚软病的防治;减缓公鸡受精率下降的速度。

4维生素的需要量与供给量

4.1最低需要量

为预防及纠正鸡维生素缺乏症,必须供给动物足够的维生素数量。我国及美国NRO饲养标准中列出的属于这种需要量。

4.2最佳需要量

维生素满足最佳需要量时,鸡生长发育情况最好,能挥发动物遗传潜力,体内有一定贮备。这种需要量比最低需要量高。

4.3实际添加量

除考虑以上数据外,还要考虑到饲料本身维生素含量、生物学效价及维生素再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还要增加一些剂量。 具体的参考做法见表1。

表1 各种因素对家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畜牧学校.家畜饲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71-72.

[2] 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042-02

中图分类号:S816.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0

猜你喜欢

需要量家禽雏鸡
叶酸在鸡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