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2016-03-16马婷婷侯爱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

马婷婷,侯爱萍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马婷婷,侯爱萍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就是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最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实效性的评价方法要注重系统性、特殊性、综合性等原则,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SPSS因子分析法,是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效果即实效性问题一直是思政课教师广泛探讨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方法的选择

什么是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最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反馈是卷面考试成绩,但这并不能充分说明学生思政水平的高低,实效性更多的表现在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上,涉及一个人从到校园、家庭到社会的成长历程,应该由师生、家长、单位、公共舆论等共同监督。从根本上说,人的思想境界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的信仰、理想也要经过漫长的人生考验,因此,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评价需要把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把理论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更要把短期效果和长远效果综合考量。它既属于广义上的教育评价问题,又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有鉴于此,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法的选择要注重系统性、特殊性、综合性等原则,在具备科学性的同时兼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近几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交叉研究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将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的一些科学方法应用到人文学科中。如农丹华《高校党建绩效评价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乔永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探析》,尹亮亮《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等文章,都是突破传统评价方法的有效尝试,也为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供了参考。

通过一段时期的学术总结和实践积累,笔者认为有三种方法即: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SPSS因子分析法,都是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比较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估。接下来,笔者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大体演示三种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应用综合评价方法的第一步是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对象由多个部分组成:教学主体、客体、教学机构、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等,涵盖多个方面,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是主要的评价对象有两个:一是教育者即老师,二是教育对象即学生。因此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一是针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二是针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评价,而后者应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在这个指标体系中,首先是针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即老师是否具备把握思政教育特点、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语言等方面设立一级指标及所属多个二级指标,构建出“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及标准”,该评价指标既要体现出高校老师的一般评价标准,又要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其次是针对学生思政状况的评价。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看学生能否对教育内容加以认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依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知、情、意、行等多重角度,可以设立政治素养、道德法律素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一级指标以及所属多项二级指标,最终建立一个评价指标集合。

指标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重复性、交叉性以及过于定性化的指标,要趋向具体化、日常化,并尽量选取有数据支撑可测性强的指标,例如在政治素养的培养方面,怎么才算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国家时事?这就需要院校积极配合,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或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如时事讨论会、专题小讲座、党史展览及一些公益活动等,根据学生表现作出统一标准化的数据统计。建立好评价指标体系之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加以运算。

3三种适用的评价方法

3.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下面以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为例简单演示该方法的使用过程。

3.1.1构造判断矩阵

确立“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及标准”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指标权重问题,以往计算权重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随机访谈法等往往过于主观随意,缺少科学性和客观性,层次分析法能重点解决权重分配问题。首先构造一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C=(Cij)n×n。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赋值:1、3、5、7、9、1/3、1/5、1/7、1/9等。

3.1.2分析权重

其次,以发函等方式请教多为教育学领域专家,对评价指标给出重要性等级的标度,

3.1.3合成运算

得到指标权重之后,通过问卷、随访、听课等方式对某老师进行打分评价,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分值,即Y=(y1,y2,……y9)T,运算R=W*Y,最终得到某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结果。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评价中。

3.2模糊综合评判法

有学者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教师教学技能差异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的潜隐性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和界限的模糊性特点,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些评价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处理。”[1]这种观点一语中的,指明了思政课实效性评价的模糊性特点。确实,思政课实效性的评价无法做到完全的定量分析,肯定要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一种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糊数学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2]34它专门针对不确定性的概念和认知进行判断和认定,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对其隶属等级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使得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下面,以评价某位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为例演示该方法的使用过程。

3.2.1确定指标评语集

首先,用适当的方法计算权重(推荐层次分析法),然后,取本评估模型所定义的评语集V={ V1优、V2良、V3及格、V4差}四个档次。评价等级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比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好、较好、一般、差}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2.2确定模糊综合判断矩阵

由辅导员1人、班主任1人、学生会和班团干部8人、普通学生10人组成20人评估团,对某位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法律素质、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变通,例如调整评估团成员,加上学生家长、实习单位领导等。然后将评价结果换算为隶属度数值。

3.2.3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矩阵合成运算

根据模糊评判理论,用加权和的方法进行合成运算:评判结果=指标权重°评价隶属度,以某位同学的最终评判结果为例:B=A°R=(优0.044,良0.361,及格0.460,差0.135)。

其中0.460一项数值最大,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隶属于“及格”,因此,该名同学思想政治状况评语为“及格”。如果需要得出具体的分值方便排序,可以对评语集合赋值V={优95,良80,及格60,差50},再算一次广义上的加权和,则该生得分:0.044*95+0.361*80+0.460*60+0.135*50=67分。用这种评价方法扩展到对学院、全校进行抽样调查,就可以大体看出该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3.3SPSS因子分析法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会碰到指标数量较多的情况,指标之间还可能存在相关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重叠,这样在征集反馈信息的时候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有时候需要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找出共性因子,削减变量个数,减少计算量,这就应用到SPSS因子分析方法。该方法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是一个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法可以避免权重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科学准确地确立了指标权重,尽量避免了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成分,多用于指标权重分析。模糊评判法利用数学运算把主观成分加以定性分析,结构严谨,比传统方法更加科学客观。SPSS因子分析法在大量收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运算,评价具有全面有效性,但是也需要很多前期数据整理工作。以上几种方法各有优缺,但操作性强,计算过程完全依赖计算机软件完成,都是方便快捷的实用方法。

此外,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和教育测量学也密切相关,教育测量学中的积分测评法、品德情境测评法、OSL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4]282-284等也是计算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可以适当变通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当中。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希望我们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验证,反复检测,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又能运用正确有效的评估方法进行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相关理论依据和原则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68-72.

[2]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薛薇.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校对朱正余)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138-03

作者简介:马婷婷 (1982-),女,山东淄博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课题(14SDGXSZKKG13);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5SC109)

收稿日期:201507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2.04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