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6-03-16施芳洁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树互动式师生

施芳洁

(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略谈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施芳洁

(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课堂互动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创设互动式的音乐教学情境,由师生共同塑造情感共鸣、心灵共振的音乐美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方式阐述了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互动意识小学音乐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小学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教学过程中,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科学性体现互动式教学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基础上的,形成一定的教学规律;艺术性体现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课程内容使得互动式教学教无定法。互动式教学从形式上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种。

一、以师为导,创设互动课堂

师生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是组织者,发挥着协调和指导作用,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充分体现教师的能动性,才能使互动式教学连贯、有序地进行,达到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的。

(一)疑问为媒,好奇引发互动。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尊重、信任学生,以宽容、耐心、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善于设置容易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好奇心引发兴趣、思考与互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音乐学习的喜爱。

例如在学唱《大鼓和小鼓》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好强、弱音,整齐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教学视频课件。首先是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动画视频,播放完毕后,荧屏上出现两个哇哇大哭的卡通形象,一个是字母F,一个是字母P。一下子全班学生鸦雀无声,出什么事了?老师旁白:“咦?你们是谁啊?为什么在这里哭呢?”字母F说:“我叫小强。”字母P说:“我叫小弱。”然后共同说:“我们住在《大鼓和小鼓》家,我们迷路了,呜呜呜呜……”原来是这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强和小弱回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那么,我们来认真学一学、听一听、唱一唱《大鼓和小鼓》,我们要仔细听好。听一听小强和小弱的家到底在《大鼓和小鼓》这个大家庭中的什么位置呢?然后将小强和小弱送回家(把强弱记号写在谱例上)。带着“乐于助人”的心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快就学会音乐知识。

(二)赏识为钥,自信激发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赏识,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地赏识可以瞬间沟通彼此的心灵,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适当、合理的赏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内驱力,增强自信,振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学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舞蹈、手语及手工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还能传达情感,鼓励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首先,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做音乐律动:《手操》拍手、转手、举手、压手指、做小螃蟹、小鸡嘴……刚才我们的双手做了很多动作,同学们太棒了。你们知道我们的一双手还能做什么吗?下面我们分组,哪个小组想出来的最多,哪个小组的双手就是最勤劳的。接着播放背景音乐《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将学生分为四组,四组同学分别都想出双手的很多用处:第一组:劳动的(扫地、擦窗……);第二组:生活的(吃饭、穿鞋子……);第三组:艺术的(舞蹈、手工制作……);第四组:运动的(跑步、游泳……)。同学们的双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你知道不知道手还可以讲话呢!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四道题目,每小组就分别请四位同学上来猜,其他组员用手做动作提醒他答案,一定不能用嘴巴说,否则作为弃权。看最后哪组猜对的题最多便获胜。学生在音乐教师的赏识中,自信心十足,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得都很积极,互动一直在继续,赏识一直在加油。学生了解了勤劳的双手原来还有这么多神奇的作用,从而对《我有一双勤劳的手》这首歌曲更加喜爱,在学习演唱中更努力认真,唱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好听。

二、以生为本,体验促进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生生互动正是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鼓励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在音乐环境中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合作中学习、理解、体会、感悟、表现音乐,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互动音乐课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一)合作表演。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经逐步成为小学音乐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团结互动、共同表演,体验到一起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学唱,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学会使用欢快的声音熟练演唱《我和小树来比赛》,并积极参与听、唱、动的合作表演,以提高自主与合作的能力。《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曲在不同的节奏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休止符与一字多音及强拍后半拍与紧接在后面弱拍同音的唱法。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音乐教师将歌曲根据歌词改编成小故事,并由学生进行表演。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的学生都分别扮演小树和学生……表演完毕后,评出表演最好的一组为胜出的一组。经过对《我和小树来比赛》剧的表演,学生对音乐知识加深了了解,并亲身体验到歌曲中种小树、期待我和小树都快快长高、早日成才的心情。

(二)课堂游戏。

游戏是一项可以令小学生眉飞色舞、欢呼雀跃的一项活动。将游戏运用在音乐课堂学习,主要是从音乐课程入手,让学生在体验、感受音乐的同时,通过音乐游戏互动接触音乐的节奏、情节等各种要素,整个游戏互动中的音乐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是服从于音乐知识的指导。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参与、乐于创造,教学效果显著。

例如教学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一课,要求学生在学习鼓的敲击方法的同时,学习体会敲击出:强弱、长短、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出的不同情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音乐教师可以创编一个随着乐曲一起表演的游戏:饥饿的虎大王。由于乐曲比较长,可以将乐曲分为三个片段,片段1:引子——寂静的山林(鼓和双响筒)、老虎的脚步声(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央);片段2:老虎磨牙(刮鼓边),片段3:老虎追赶猎物(音乐变急促,追赶似的)。并根据三个片段创设三个相应的表演情境,由预先练习好动作的学生分组进行动作配合游戏。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可以轻松地敲击鼓面来表现,表演的学生表现出摇头晃尾和打哈欠的动作。片段2:“虎大王非常饥饿,它开始在石头上起劲地磨牙。”用鼓槌急促地刮鼓边表示,表演的学生做出拉锯式动作以示正在磨牙的老虎。片段3:“虎大王突然发现猎物,脚步轻轻地慢慢接近猎物后突然加快了奔跑速度,猛地一扑……”敲击的力度要由弱变强,速度也要由慢变快,最后要用一声最强音“啪”表现虎大王捉到了猎物。表演的学生展示逐渐靠近猎物接着飞身一扑的动作,表示捕到了猎物。小学生天真可爱,在这个游戏里,神情各异,全班学生都笑声一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习印象,在互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互动式教学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师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愉快、合作、灵动的学习氛围,加深了师生情感,增进了生生友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严文利.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

[2]郭田源.“寓教于乐,以生为本”打造小学高效音乐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3]王春雷.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4]王红霞.谈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音乐大观.2013(11).

[5]冯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北方音乐.2013(06).

[6]张爱华,宋方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7]任咪咪.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蔡之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9]马静.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10]张静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小树互动式师生
麻辣师生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我们的小树屋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