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红色基因,建设大美阜宁——以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为例

2016-03-16军顾波田亚如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
关键词:阜宁阜宁县遗存

孙 军顾 波田亚如

(1阜宁县图书馆;2阜宁县文广新局;3阜宁县博物馆,江苏 阜宁 224400)



激活红色基因,建设大美阜宁——以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为例

孙军1顾波2田亚如3

(1阜宁县图书馆;2阜宁县文广新局;3阜宁县博物馆,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阜宁是知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土地。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长达18个月,阜宁成为当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新四军在阜宁的战斗和生活岁月,给阜宁烙下了深厚的红色印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存,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铁军精神、革命传统、红色资源是阜宁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近年来,阜宁高度重视红色遗存挖掘、保护工作,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阜宁的每一块土地。

关键词:红色遗存挖掘保护根植

阜宁是知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土地[1]。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长达18个月,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阜宁领导和指挥大江南北新四军,同日本侵略者和汪伪集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凝聚成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维护团结、执纪严明、艰苦朴素、不怕牺牲为内核的铁军精神[2]。新四军在阜宁期间,密切联系劳苦大众,创立革命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与阜宁人民结下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经普查、省市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认定,我县红色遗存共计91处,列盐城市之首。保护好这些红色遗存,对于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新时期阜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红色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我县红色资源的现状、特点,吸取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借鉴沂蒙老区、浙江横店等地的成功做法,初步确定我县红色遗存整体保护方案,遵循“全面保护,合理整合,重点打造,深度挖掘”的指导思想,坚持“三整合三突出”的原则[3]。“三整合”,是整合资源,避免散、小、偏;整合财力,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渠道向上争取经费;整合人力,成立阜宁县红色遗存整体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三突出”,即突出个性,坚持不可复制的原则;突出内涵,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突出重点,选择可进入性强、知名度高、教育意义大、发展空间广的资源先期开发,重点打造。

一、整体保护规划

以“红色热土、大美阜宁”为主题,确定“一枚标识、一座丰碑、一块标牌、一份地图、一本画册、一个文化村”的“六个一”整体宣传战略和重点开发措施。即对所认定的91处红色遗存,制作统一的标识和丰碑,以作永久纪念,在县城4个入口处设立阜宁红色遗存导览图,在全县重要道路交通口,设立风格一致的指示牌,渲染红色氛围,强化红色记忆;印制《阜宁红色遗存纵览》画册丛书;深度挖掘阜宁红色遗存内涵,整合阜宁红色遗存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打造“新四军文化村”,将文化村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体验中心。整个规划建设周期为2015—2017年,共计三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2015年具体工作内容

(1)基本完成阜宁红色遗存的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形成基础资料。

(2)完成编制《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方案》,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3)完成全县91处新四军红色遗存的立碑、县城4个入口处红色遗存导览图、全县重要道路交通口指示牌、《阜宁县新四军红色遗存纵览》画册丛书印制等工作。

(4)完成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和新四军第三师师部旧址的修缮提升工作。

(二)2016—2017年的具体工作内容

(1)“新四军文化村”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文化村、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成立地、苏北文工团团史陈列室的复建、整合工作。

(2)重点完成单港村、果林村的环境整治和交通建设初见成效。

(3)全面完成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停翅港的革命遗址文物本体修缮、消防工程及其他保护性基础设施的项目内容。

(4)全面完成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停翅港的革命遗址文物环境整治、场景展示、展馆建设等内容。

二、整体保护方案

(一)摸清家底

全面认知阜宁红色遗存的历史与现状,注重文物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保护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完整性,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编制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二)分类保护

结合文物保存状况,对红色遗存进行分类保护。即对部分破损的旧址进行本体修缮与环境整治,对新建的旧址进行环境整治,对已经损毁的旧址通过复建进行展示并对其环境进行整治。

(三)本体修缮

对部分破损文物本体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实施相应的保护工程,如清理工程、加固工程、防洪工程等。清除位于旧址建筑本体之上、并对旧址本体造成破坏和威胁的植被根系;拆除或搬迁位于旧址保护区内,对旧址本体或环境造成破坏的建筑物或设施。在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对各遗存点进行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在可靠性鉴定与评估的基础上,针对破坏原因进行结构加固和耐久性保护;对建筑的修缮应尽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制定相关病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方案。对各旧址设置有组织排水,并入城乡排水管网,防止洪汛期及雨季积水。

(四)环境整治

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风貌整治、环境治理、景观保护等环节。对新四军军部旧址停翅港、新四军第三师师部旧址与黄克诚旧居、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周边的其他建筑进行风貌整治,对保护区内不协调的其他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或整治,与红色遗存保护点的历史风貌和氛围相协调。整治保护区内的环境,如整理电线电缆、清除破坏性植被根系、清理垃圾和污物、保护水土格局、实施环境绿化、修整道路桥梁等。保持各旧址的视线通廊,对各旧址及周边进行新四军文化主题景观的设计,保持周边特有环境景观。

三、整体保护内容

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应与展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全面揭示文物价值和新四军历史文化内涵为工作重点,建立红色遗产专题展示体系,统筹协调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充分发挥旧址的多维价值[4]。

根据阜宁红色遗存分布现状及展示需求,对部分价值突出的损毁旧址进行复建,进一步丰富新四军文化展示主题与展示内容,旧址复建应具备充分的历史依据;对现有的旧址进行改扩建或展陈提升,展陈设施、内容、方式进行完善与升级,各文物遗址的展示应力求主题分明,相互补充,形成完备的新四军文化展示主题体系。内容如下:

(1)以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停翅港为核心,形成以新四军军部建设以及军事斗争史为主的展示中心。项目内容主要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停翅港专题展等。

(2)以新四军第三师师部和黄克诚旧居为主,建设新四军第三师苏北抗战纪念地展示中心。位于益林镇西南村,建设内容包括三师师部旧址、黄克诚旧居、三师主要领导人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雕像,三师重要战斗场景,以及新四军第三师抗战历史陈列等。

(3)以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为主,重点展示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历史发展。由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扩大会议人物碑廊、中共中央华中局及其华中地区党的建设历史陈列馆、华中党校和“送别桥”等设施与旧址组成。

(4)以复建“新四军文化村”为主,由文化村、湖海艺文社、盐阜区首届参议会、盐阜银行、江淮印钞厂、苏北文工团团史陈列室、盐阜区群众抗战文化展示馆、抗战文化墙及相关场景组成,重点展示新四军文化、盐阜群众抗战文化、阜宁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

四、实施保障措施

(一)基础投入保障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配套。加大红色遗存基础设施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力度。以政府引导性投入作为阜宁红色遗存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主导保护与展示内容的文物本体修缮、环境整治、基础性配套建设[5]。

(二)机制体制保障

一是设计管理架构,阜宁红色遗存的各个保护点涉及文化、民政、旅游、私产、民俗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基础上,坚持文物保护管理单位主导红色文化遗村整体保护的要求,由中共阜宁县委、阜宁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工作引导作用和各相关单位的协调作用[6]。二是完善红色遗存整体保护实施过程中的政策支持,要在保护用地、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红色遗存整体保护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法律政策保障

一是大力推广文物保护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大力推广、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制订的法规、规范和行业标准,依法管理;二是加强红色文化遗产地的监测。依法加强红色遗产的文物本体和控制范围的监管,严肃对待各类破坏文物本体、影响红色遗产地环境和形象的行为[7]。

(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引入一套教育培训体制,建立完善的中高层红色遗存的文物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二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没有经过培训的一律不能上岗,保证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从财政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鼓励更多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五)资金保障

一是自有资金,主要是当地政府支出,用于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建设;二是专项资金,向上级政府争取各类国家财政专项划拨资金,用于文物本体保护和文化展示的内容。

红色基因源远流长,铁军精神代代相传。今天,我们传承铁军精神,保护红色遗存,就是要把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建设好中国梦的阜宁篇章。

参考文献:

[1][2]张开明,等.卫国干城—新四军将领在阜宁[M].长征出版社,2007.

[3][5]李国强.基于经济价值评估的陕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2011.

[4]娄海波,王红英.创新红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

[6]高菲.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l.

[7]孙和平,等.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阜宁阜宁县遗存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阜宁县古河镇突出“两特”“两环” 强化精准监管
阜宁与世界 有“侨”相连
阜宁县融合发展 筑牢防线谋新篇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
危难之时方显卫士本色——江苏省阜宁县环保局抗击“6·23”特大自然灾害侧记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灰岩段混积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