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探索

2016-03-16徐世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陌生化审美

徐世超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贵阳 550001)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探索

徐世超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贵阳 550001)

摘要:陌生化理论自从出现之后,对文学翻译研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审美的异域性以及杂合性会给审美接收者带来一种十分新奇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赋予文学翻译陌生化的特征。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通过对陌生化的应用,能够十分有效地避免将翻译的文章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的或者说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言文本的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的保留,这样能够实现异域化,也会使翻译审美主体以及审美的接收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进而十分有效地延长审美接收者对于文本的关注的时间以及感受的难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审美接收者审美的快感。基于此,针对陌生化、陌生化效果以及其在文学审美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文学翻译;审美;陌生化;作用;特征

引言

陌生化是一种文学理论,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当中对于陌生化这一文学术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主要就是对一种文学现象进行描述。这种文学现象出现在二十世纪的俄国,主要指的就是当时的诗歌文学以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德国的戏剧当中的一些文学现象,这些文学现象就被称作是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自从这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出现之后就对整个的西方的学术界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并且随着现代文学的不断发展,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开始在文学翻译当中出现,因为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是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的,所以说在文学翻译当中也是能够应用陌生化这种艺术手法的[1]。

一、对陌生化以及陌生化效果的认识

陌生化在一开始的词语当中是并不存在的,而是俄国的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根据构词法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词语。陌生化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从词面当中就能够看出,就是对陌生的一种表示。上面我们也说到过,其实陌生化这个词语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对当时的一种文学现象来进行描述,并且当时的这种文学现象是非常受到当时的文学家推崇的[2]。自从这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出现之后就对整个西方的艺术界产生了十分深远以及巨大的影响。陌生化主要就是使得审美的主体对于自己在生活当中所熟知的一些习惯起到一种反作用,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审美过程当中审美者会对自己所熟知的这些事物做到视而不见,也就是说采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之后,即使是面对熟悉的事物,审美者也能够不断地进行新的发现,这样就会十分有效地来延长审美者对于事物的关注的时间以及进行感受的难度,能够十分有效地增加审美者的审美快感,并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审美的主体在对这个世界进行观察的过程当中将自己最初对世界的认识进行推翻,在原来对于世界的感受当中逐渐地出现新的感知,这也就是说通过对陌生化的应用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黑格尔认为艺术想要进行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新奇感,如果说艺术失去了新奇感,那么也就是失去了艺术进行发展的源泉以及动力,所以说艺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不断地保证艺术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新奇感的一个过程,新奇感的保持一定程度上也就体现了陌生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使得审美的主体能够感受到与别人不同的感受。但是布莱希特则是与黑格尔的观点不同,他一直都是在美是生活这个命题上进行探索以及前进,她一直都认为其实美是一种客观就存在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是艺术这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自己的一种真实存在的体现[3]。但是我们则是认为上面两者的思想都是不全面的,翻译的陌生化其实就是将上面两者的观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是一种综合的体现,而不是单一的一种认知。首先我们需要认清的就是翻译当中的陌生化其实不仅仅单纯地表示一种美学的概念,其实它还可以产生一种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陌生化也是一种翻译的审美特征,但是这种审美特征所造成的结果却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概念,同时也是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的。同时陌生化也是一种翻译的审美特征,但是其造成的结果却不仅仅是对源语文本的更高的层次,对源语文本的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熟悉。翻译当中的陌生化的文本不仅仅能够十分有效地制造审美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陌生化让审美的接收者能够更加深刻地对文本的客体进行理解以及熟悉。其次就是通过审美接收者对于文本的真正的理解以及熟悉,通过这种熟悉以及理解能够帮助审美的接收者更好地对语言的异域性的意识进行了解。

二、翻译理论对陌生化概念的运用

我们来尝试着对现在的文学翻译当中的陌生化进行一个定义,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陌生化其实就是将源语言当中的那些陌生化的文学手法来进行很好的保留,或者是将文学样式、文学手段、文学主题以及文学信息进行相应的陌生化。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陌生化能够十分有效地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者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通过这种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将文学作品当中的源语言的文化的差异来进行保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异域化。

1.异域化的追求是文学翻译审美陌生化性的要求

在现在的文学翻译当中想要对陌生化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应用,那么首先需要具备的一个前提就是译入语言以及源语言这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是存在着显著的异域性的,如果说这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完全没有异域性可言,那么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采用陌生化这种表现手法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当中将源语言当中的文化进行了保留,这也就是陌生化的表现手法,正是这种陌生化的表现手法的存在使得在进行翻译作品的审美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源语言的语言以及文化的魅力,使得审美的主体在进行审美的过程当中能够不断地有着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审美当中的新知以及新奇[4]。

2.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是翻译伦理的要求

现在很多翻译家都十分提倡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源语言当中的一些语言的习惯以及文化特征进行保留,并且将这种语言习惯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当成一种美。其实在翻译过程当中进行陌生化的应用不仅仅是对源语言的语言习惯以及文化特征进行的一种保留,更为主要的就是翻译者对于差异是怎么看待的问题。法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穆南曾经阐述过自己对于翻译理论的一些看法以及意见。他认为,翻译之所以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共相的存在,正是因为共相的存在才使得不同的语言之间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成为了可能。个性的存在是对翻译存在的必要性的一种解释,正是因为不同的语言之间有着自己的个性,这也就使得翻译有着自己的意义;但是也是因为这些个性的存在使得翻译的过程当中有着种种的困难。既然说这种个性的存在既是现在进行文学翻译的必要性的理由,也是进行文学翻译的障碍,那么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是让这种差异性继续保留还是使得这些个性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进行消除呢?这就是现在翻译理论进行讨论的主要问题。

三、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特征

1.翻译陌生化的前提

陌生化的存在其实就是对传统的文本经验进行的推翻以及违背,是与传统的文本经验不相符合的,是对于前在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强有力的反驳,也就是说陌生化的存在是对传统的语言以及文本的前在性进行的否定以及消除。当然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前在性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当下性的。正是因为当下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会显得前在的存在是那么的没有新意,那么的没有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对于前在性的取消其实就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不对传统的前在性进行沿袭,而是需要我们将这些传统的前在性进行改变,使得这些陈旧的前在性能够变成独特的以及陌生的文本经验或者是符号体验。而在文学翻译当中,取消前在性就是意味着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是需要取消译本当中语言以及译本经验的前在性,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是不能够对传统的、大家都已经熟知并且了解的前在习惯的语言以及文本经验进行应用的,而是需要将这些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陈旧的语言以及文本经验通过变形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达到反映文本语言的陌生性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文本成为了独特的、陌生的文本经验以及符号经验。我们在进行这种处理的过程通常来说是有着异域性的保留以及本土性的杂合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处理的,其中第一种方式我们往往都是称作异域化翻译,而第二种方式我们通常来说都是称作杂合化翻译的。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时候需要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前提就是翻译的文本是需要有着自己的可感性的,在进行陌生化这种艺术手法的应用的过程当中就是对语言以及文本经验当中的那种传统的前在性来进行消除,在进行消除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文章当中的前在性的存在进行一定的歪曲以及变形,正是通过这种歪曲以及变形才能够保证翻译之后的文本能够以一种与传统不同的存在形式出现在审美主体的面前。我们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对陌生化这种表现手法来进行应用能够十分有效地打破审美的主体 已经在传统的过程当中养成的接受的定势,能够使得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感受的时候感受到更多的新奇感,不断地有新鲜的事物进入到自己的审美当中,保证审美主体不会出现审美疲劳。在文学翻译过程当中,对翻译的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的过程一方面是体现了文本客体的一种选择,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在通过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之后对于审美主体的接受定势进行打破,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提高译文的可感性[5]。在进行翻译的陌生化处理的时候需要具有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需要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源语言当中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化特征都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的,如果说这种独特性不存在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采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翻译了。

2.文学翻译陌生化实现的过程

其实在文学翻译过程当中进行陌生化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就是实现翻译文本的复杂化以及难化的一种过程。审美的主体所具有的审美的定势其实就是译入语为审美的主体所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而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想要打破这种审美的定势以及惯性,这样就能够保证审美的主体在进行审美的过程当中能够有着比较新颖和奇特的感受。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翻译的过程当中就需要通过复杂化以及难化的形式来对原有的那种文本的规范以及格局来进行打破,甚至于需要对译入语的翻译规范以及格局进行打破,这样就能够给审美主体营造出一种与前在感受不同的文本的印象[6]。想要在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获得译文的复杂化以及难化的形式,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对前在的文本进行一种变形,这种变形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使得翻译的作品与之前的文本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我们在进行这种变形的过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对前在的文本的语言以及文化特征进行杂合,也就是既不是一种完全的归化,也不是一种完全的异域化。所以说在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是否达到了这种陌生化的效果,就需要看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对于陌生化的把握的度的问题,也就是异域化和杂合化的度的问题。

3.文学翻译陌生化的度的把握

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对于陌生化的把握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了审美客体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审美的客体其实不仅仅只是包括了源语言的文本,同时这里的审美的客体也包括了译文。因为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翻译者需要对译文进行反复的推敲,使得译文达到自己的目标,那么在进行推敲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进入到对源语文本的一种审美的过程当中去。也就是说,译文以及源语文本都是审美的客体。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对现在的文学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翻译过程当中对陌生化进行应用,本文针对文学翻译当中的陌生化进行了探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琳,张春柏.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91—99.

[2]胡作友,李晓东.语境与“陌生化”语言的翻译[J].海外英语,2010,(2):96—98.

[3]陈琳.论陌生化翻译[J].中国翻译,2010,(1):13—20+95.

[4]蒋海霞.“陌生化”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9):50—51.

[5]陆珊珊.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2—115.

[6]谷秀春.陌生化与文学翻译[J].科技信息,2011,(23):223+258.

(责任编辑:刘东旭)

Exploration of 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XU Shi-ch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defamiliariza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search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 aesthetic defamiliarization and inclusiveness create a novel aesthetic feeling for the aesthetic receiver. That is to say, we need to giv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 feature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will effectively avoid familiarizing the text into what the target reader has well known or the obvious content. And effectively preserves the lingu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Defamiliarization will enable aesthetic subjects and aesthetic readers to continuously have new discoveries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hus prolonging aesthetic readers’ concentration on the text and perception of the difficulty and adding to the aesthetic excitement of read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defamiliarization, the effect of defamiliar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terature aesthetics.

Key words:literatur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defamiliarization; effect; feature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117-03

作者简介:徐世超(1988—),女,山东海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4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47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陌生化审美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