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语英译研究(2010—2014)

2016-03-16李晓燕龚小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

李晓燕,龚小萍

(西华大学,成都 610039)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语英译研究(2010—2014)

李晓燕,龚小萍

(西华大学,成都 610039)

摘要:缩略语形式简单而内涵丰富,中西文化差异致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以实现语义等效。纵览2010—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其英译中存在死译、译名不统一、文化内涵丢失及用词不当等问题。基于读者反应论提出了约定俗成、译名统一、文化等效等翻译原则,以期提高政府工作报告中缩略语英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读者反应论;缩略语英译原则

引言

缩略语源自于国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事,因其强烈的号召性和影响力,被广泛使用在反映国家方针政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缩略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其译文不仅要贴近原语的语义,还要准确地传达出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信息。

原语与译语读者背景信息的差异导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缩略语信息接受存在着鸿沟,如何处理译语读者背景信息的缺失问题是翻译实践者和研究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先前的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存在如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冗余现象、中式英语、译文晦涩难懂[1]等问题影响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信息的正确理解。学者们提出的顺应英语读者思维方式,提升译者翻译技能及对特色缩略语加注等策略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语英译有一定的启示和局限性。本文站在翻译实践者的立场,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缩略语英译的不足并提出其建议性翻译策略,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一、读者反应论

读者反应论是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即要求目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重视读者反应是实现译语文本读者和原语文本读者在理解和欣赏上尽可能一致的前提。同时奈达指出翻译即交际,对译文的评价不宜拘泥于其相对应的词汇转化、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而是目的语读者所获得的信息量、准确度及对译语文本的接受程度[2]。翻译的宗旨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让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大致相同的感受。译文读者对译文做出的反应和原语读者对原文做出的反应大致相同,若不能实现,则需对译文进行不断的修改。

翻译过程中,译者是第一读者。他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和阐释过程与大多数读者类似。在阅读原文本之前,译者处于一种先在的理解或知识的状态,阅读过程中它积极地向文本开放,与文本交流、对话, 文本的理解、意义的产生便成为可能[3]。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应对原语文本充分理解,在考虑译文读者的反应、接受能力及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实现文化信息的正确传递与无缝融合。

二、政府工作报告(2010—2014)英译文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查阅2010—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笔者发现缩略语翻译技巧主要为直译、意译、解释性翻译。然而,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致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以实现完美译文。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存在着死译、译文不统一、中国文化内涵丢失、用词不当等问题。

1.死译

所谓死译即译者试图保留原文独具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因译文缺少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阐释,势必会导致译文晦涩难懂。报告中的缩略语如“五缓四减三补贴”,其中文内涵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关部门于2008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其英译文为:the five-four-three employment support policies。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缺乏与之对应的词语表达,报告中译者采用了直译策略。Five, four, three英文读者只能联想到相应的数字或者设想到大概有三、四或五种就业政策,文化“真空”状态下,英文读者难以把该译文与稳定就业及应对企业负担相联系。

字对字直译,目的是忠实原文,实则虚置原文,丢失了原文信息。曾剑平曾指出汉语缩略语英译时容易实现字面上的形式对等, 但这种简单的字面对等不能传达缩略语所含的信息,因而不具有可理解性[4]。

2.译名不统一

同样的中文缩略语在不同年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英译文存在多个版本。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但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多种译文如:pension planning system; old-age pensions; rur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old-age insurance。此外,同一缩略语在同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存在多种译文。译名不统一易造成信息混乱,影响目的语读者对信息的接受度及我国对外文化交流[5]。

3.中国文化内涵丢失

文化内涵丢失是指缩略语英译过程中,大量背景信息被省略,未能准确地传达出其蕴含的完整信息致使译文读者难于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如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第二类是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公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第三类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2010年报告中其对应的英译文为:low-income housing。Low-income housing英文读者只能联想到西方国家低收入家庭或群体的居住环境却未能设想到此类房屋价格优惠且政府为改善低收入者居住条件所作出的成绩。

译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翻译策略无疑误导了英文语读者,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阻碍文化之间的交流。

4.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主要是指在英译过程中,词语的选择与缩略语的中文文化语境不相符。政府工作报告隶属于政治文献,用词严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字斟句酌,既不丢失信息,又不曲解原意[6]。比如译者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钱”译为hot money.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金,热钱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少的时间以钱生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Hot” means having a high temperature, producing heat[7]991。金钱与热量没有直接联系,因此译者一时疏忽酿下错误,不禁被行家所耻笑。

逐字直译、译名多样化、文化内涵丢失、选词不当等问题影响着中国文化信息的正确传递,有损于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作为“文化传播大使”,如何处理译语读者背景信息的缺失问题是译文质量的关键,也是翻译实践者和研究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读者反应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2010—2014)缩略语英译原则

形式简单的缩略语蕴含了社会现象、文化知识等多方面内容,其内容比一般词语更为复杂。英译过程中,仅字面上对等难以让目的读者理解。因此,翻译中只有充分理解原文,忠实于原语,时刻关照目的语读者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

1.约定俗成原则

按照语言发展规律和语言使用习惯,已经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语言不能轻易更改。近年来,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较频繁的缩略语“三个代表”,早期将其直译为“three represents”,虽有学者曾质疑其语法结构,但它符合英语do’s and don’ts 的语言规律[8]。经过多年的话语实践,该译文已成功移植于西方文化中且被英文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因此沿用耳熟能详的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最近五年报告中的“十八大”“科学发展观”都一致沿用约定俗成的译名Eighteen National Congres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由此可见,一些译名虽然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但一经流传且被读者接受,一般不再进行改动。

2.译名统一原则

政府工作报告缩略语的单一性决定其英译名的唯一性,因此其英译文也应与之相对应而不是多个不同译文。

养老保险:pension planning system; old-age pensions; rur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old-age insurance。Pension plan refers to a system in which you, and your employer, pay money into a fund while you are employed. You are then paid when you retire[7]1471. Insurance: something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against sth bad happening in the future[7]1060.综合其英文解释义,pensions 包含了old-age信息,因此译文“old-age pensions”显得累赘。Insurance和pension相比,pension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因此,pension planning system既符合中国文化,也更加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3.文化等效原则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是跨文化的交际。鉴于中西文化差异及中西语言体系的独特性,缩略语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应注重中西思维方式、历史文化及语言习惯差异,契合异域文化,缩小文化鸿沟,实现“文化等效”。

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这样的缩略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若直译为“rice bag program”和“vegetable basket program”,读者势必会误解。相关资料表明“菜篮子”与我国副食品供应密切相关,“米袋子”则关系到我国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增加了grain supply,non-grain food信息以对其进行详细阐释。翻译实践中,不免会遇到中文词汇在英文中缺乏对等表达的情况,这时采用增译或加注或解释性说明的手段进行处理,并阐释出其具体含义来契合目标读者的文化知识从而化解文化交流上的矛盾。

结语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缩略语虽言简意赅,但却涉及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知识,具有百科知识性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导致目的语读者与原语读者信息接受差异的主要原因。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进行语言之间的对等转化,更要促进文化间的顺畅交流。紧扣原文语义,遵循约定俗成原则、译名统一原则、文化等效等原则,尽可能地使用贴近目的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有利于拉近目标读者与原语文化之间的距离,从而尽可能地实现文化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参考文献:

[1]武光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0,(6):64—68.

[2]范祥涛.奈达“读者反应论”的源流及其评价[J].外语教学,2006,(6):86—88.

[3]陈志杰.动态的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89—92.

[4]曾剑平.汉语缩略语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58—61.

[5]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2014,(3):103—107.

[6]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1):58—61.

[7]A.S.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M].北京: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991—1 471.

[8]王振南.对“Three Represents”及数字式略语译法的探讨[J].中国翻译,2008,(2):61—65.

(责任编辑:刘东旭)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2010 to 201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response Theory

LI Xiao-yan, GONG Xiao-ping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Abstract:Chinese abbreviations are various in meaning but simple in their forms, thu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ranslators to convey the equivalent meaning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Reading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2010 to 2014),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disunity of terms, omiss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impropriety of choosing words in transl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reader-response theor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rinciples, such as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 unity of terms, and cultural equival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d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Chinese abbreviations in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Key words:government work reports; reader-response theory;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abbreviations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114-03

作者简介:李晓燕(1988—),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笔译研究;龚小萍(1971—),女,四川三台人,教授,硕士,从事英语笔译理论与实践及澳大利亚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26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46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为啥要提倡工匠精神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透视职业院校的改革与现代职教体系的发展路径
2015′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新热词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