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创新

2016-03-16冯显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方法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冯显蓉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创新

冯显蓉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加快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分析并研究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才能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成就,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培养出适应新社会事业需求具有高素质及思想教育的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创新

大学生是现代事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我国建设未来的希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兴旺,关乎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因此,国家领导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针,同时重点强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必须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国家早就将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两个根本命题,怎样将任务尽早落实,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思考的问题。目前高校学生正处于国家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我国社会建设需求、以人为本,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探寻出一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新策略,才能从根本上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学生思想现状及特点

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发展高素质人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践活动[2]。

高校学生不同于其他已步入社会的群体,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识及经历。大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有积极思想,也有消极思想,其价值观念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理想不明确。由于高校学生没有步入社会的经历,不了解现代社会的竞争实力,虽然了解个人理想对今后的人生意义,但是没有现实生活的实践,仍然对个人的理想没法确立。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及生活的影响,对人生具有一定的消极情绪,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无法承受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压力,从而丧失了对人生的追求;觉得政治活动与自己无关,没有上进心,经常是以我行我素的态度,不愿从小事做起;对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心存冷漠。多数学生只是在口头上讲要爱国爱社会主义,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不愿深入到基层开始工作。

第二,价值观存在偏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的现象,西方国家文化及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高校学生影响极大,高校学生思想不成熟,同时辨别社会上的是非能力较差,对于价值观不能做到很好地把握,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学生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过多地看重个人利益,使我国传统价值观与个人利益并存。从而出现一批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奉献精神、对社会主义思想较冷漠的学生。他们一直追求自我利益,以自我价值为中心,只在乎个人的得失。多数学生认为能做到大公无私是不可能的行为,而损人利己更是不可取的,最好的行为是公私分明,做到利己而不损人,不愿吃苦,也不愿付出,对价值观保持错误的理解。

第三,缺乏社会公德心。社会公德应是每个公民自身应具备的良好道德行为,表明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社会公德应作以表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多数学生思想中存在着对现实及利益的矛盾,只顾自己的一己私欲。甚至有些学生不懂得怎样做人。在公共场合中行为粗鲁、大声喧哗、蔑视他人;在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个人生活行为不检点,对自己的物品珍惜,而不节约公共产品。自身行为与口头所倡导的文明社会具有不一致的现象。

上述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并不会一成不变。由于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学校通过改进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对学生多加管教,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课堂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世界。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进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及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使教育内容具有适合性、针对性、指导性及有效性。现今社会正处于经济、政治、利益结构的转型时期,促进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变化,在生活、思维与思想上都有所改变,因此,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坚持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教育等,同时还要增加新的教育内容,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教育内涵[3]。

第一,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在党的十七大中明确指出了今后该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走什么样的路,朝着怎样的发展目标而前进,以发展性思维及战略目标朝着我国改革方向而奋斗。报告中明确了我国向现代化发展的宣言,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纲领,是引导全国人民步入小康社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第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多样性、个人的意识及观点日趋凸显的情形下,更要重视发展高校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人民群众应首先将社会责任作为首要的内容。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可以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进步、对历史及未来肩负起责任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高校学生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引导其对我国兴国的努力,领悟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上的期望,教育高校学生要将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凝聚在一起,形成个人对振兴中华的浓烈情感。同时要教育高校学生的团结精神,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要将创新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并作为重点授课内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及教育,使其适应当今充满创新事物社会的需求。同时要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能使人们以正确的方式认识事物的特性,提高人们对外界的观察力,使人们增长创新的能力。高校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培养学生的个性上,增长学生对外界的创新能力。这些不仅能增长学生的智育能力,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德育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

第四,培养高校学生的心理品质。在竞争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情况下,人们要承受过多的社会压力,既要拥有足够的竞争意识,还要拥有能够承担风险的精神;既要有争取的信心,又要有能够对待挫折及失败的良好心理。现代高校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应对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律、自信加以培养,帮助其形成个人良好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力,引导其构建良好的人格品质。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增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及针对性,从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抢先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领地。互联网已经是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阵地。网络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点,同时好奇心极强的学生容易接受网络的信息,因此高校必须重视互联网教育。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大互联网教育的投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等教育手段。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高校自有教育网站,把握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对网站的监督,建立网络环境的行为规范,建立网络中的制度规范,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心理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4]。

第二,通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校与社会活动进行连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到课堂中没有的教育内容。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鼓励高校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并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如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科技发展、社会扶助、勤工俭学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和对社会奉献的精神,促进学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有助于学生调动自我监督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第三,树立学习榜样,激励高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高校学生对榜样通常具有一定的尊重、效仿心理,所以利用榜样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奋斗向上的精神。在高校生活中应该注重榜样的正面作用及反面影响。榜样要以贴合高校学生生活的人为首选,让学生能够拥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学育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榜样性作用。教师是学生在求知路上的一个指路者,占据着学生心中特殊位置。教师通常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政治态度、信仰、精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默默地指引着学生,所以高校教师行为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围绕校园进行活动的一种大众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指的是精神文化。在营造校园文化时要注重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高校可利用重要节日举办主题明确、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世界观,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责任感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以近乎完美、良好的品德、活跃的形式引导学生,同时避免校园文化中出现消极情绪的方面。

第五,通过学习生活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高校领导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应尊重、爱护学生,将服务于学生作为自身的责任。学生多数思想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如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解决,那么将对学生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高校应加强建立思想辅导教育网站,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网上的心理指导,定期为大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及报告,同时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意识,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高校领导及教师不仅要在思想教育中进行辅导,同时还要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进行督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应加强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体系,开展适应性的心理辅导及咨询项目[5]。心理辅导及咨询是以学生为对象、以个别面询、集体辅导、心理训练、互联网咨询等多种方式为主,有方向性地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同时发挥高校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海报等传播途径的作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四、结语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离不开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而现今经济发展日渐快速的社会中,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高校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使学生的眼界变宽,同时从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监督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指引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开展不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保证学生能够以实践的方式改善思想品德。同时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加以疏导,并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创新上,应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发挥最大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实践学习中,遵循发展规律,坚持自我创新精神,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侯秀梅)

Content and Metho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ENG Xian-rong

(School of Marx,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e nee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analyze and research new content and new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new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metho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093-03

作者简介:冯显蓉(1991—),女,河北秦皇岛人,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31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38

猜你喜欢

方法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