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

2016-03-16周捷信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圈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周捷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

周捷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摘要:就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相关的研究。介绍人才培养的现状,并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阐述主要构建模式——“生态圈”模式的内涵与具体构建路径,提出创新创业理念营造创业环境、分阶段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法。最终希望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能够通过对于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促使各个创业主体能够进行层次性、阶段性的创业教育培养,使学生能够达到持续受教的目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打好每一步的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

伴随着我国当前各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应届毕业生们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要改善并解决这一困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内容。因而开展相关的研究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与思考。据此笔者就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展开相关的论述,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所进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其通常是根据各院校及专业的特色,或同相关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相联系所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1]。在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下,所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以下三种:第一,创新课程教育;第二,举办学生赛事或活动;第三,构建创业园或科技园。各大高等院校可依据其学校本身的办学优势,及其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来选取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当中清华大学、中南大学、义乌工商学院三个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借助于符合自身教学特色[2],并合理运用其所掌握的有效资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下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效果。然而在我国更加广泛以及数量庞大的高等院校当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较为落后,在思想观念与政策落实上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系统化体系构建的不足,大量的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仅仅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副产品,对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够将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素养教育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程度仍有不足,也就使得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够切实地落实到高等院校日常教育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

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能够将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从而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者所共同构成的人才培养“生态圈”,在此当中,各个方面的资源能够促使创新创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得相应的资源帮助,并能够通过生态圈的健康、良性运行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最终同各方面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生态圈模式的内涵

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可依据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所培养对象、内容及过程的不同,来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生态圈”模式。首先可由学校进行组织牵头,将企业与学生进行对接,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此平台主要包括创业实验室、创业公司与专业工作室三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3]。一方面创业实验室为创业公司提供人才储备,创业公司为专业工作室提供创业反哺,专业工作室为创业实验室提供创业经验;另一方面创业实验室能够帮助专业工作室进行创业项目的创造与复制,专业工作室能够同创业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创业公司最终又能够反哺于创业实验室[4]。

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生态圈”借由政府、学校与企业所共同构建的平台,进而由创业实验室、创业公司与专业工作室所构成[5],在其所运行的生态循环当中,产生了一定的阶梯型创业发展教育模式。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将创业实验室作为其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原点,通过创业实验室能够为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指导与场地。在创业实验室当中通常也会安排有相关的创业指导课程。日常创业课程的授课人员可由学校、企业双方所共同选取,进而对于学生的具体创业项目及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与环境。在创业实验室当中其所培养的人才往往通过相关的评价体系,能够将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筛选出来,进而通过选取创业难度较低、可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内容,来促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实施具体的创业项目,并最终能够向社会提供相关的产品及服务[6]。最终,通过学校创业实验室以及相关企业的针对性指导,选取那些日常经营状况良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最终发展为创业公司,通过创业公司实际运营能够对创业实验室形成反哺,最终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圈”能够长久、健康地运行。

2.生态圈模式的构建

要建立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应当依据下列几个步骤实施[7]。

第一,明确高校的中心地位。高校作为联系企业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中间环节,其发挥着将各项创新创业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体现着其作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设计与实施者。

第二,明确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当中,其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主体为高校、企业与学生这三者,此三者共同作为“生态圈”当中的活动主体,其对各自所建立起的创新创业基地提供着资金、知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要素支持。

第三,打造“生态圈”价值。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通过利用高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以及在创业实验室当中所开展的创业课程教育等方式手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态圈”价值,并借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来将此三方面的教育资源内容整合进相应的信息分享平台当中,最终达成对于创新创业资源的高效整合。

第四,积累创新创业的资源与经验。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建,能够促成对于创业人才培养的最终教育目的,不断地积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并最终将其加以可持续地长久利用,进而达成高校、企业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面共赢局面。

三、人才培养生态圈模式的实施

1.创新创业理念,营造创业环境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各个地区的高等院校其在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机制以及其所拥有的相关创新创业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过程当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体系及其形式内容,不能照搬照抄,而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办学特色,来实施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8]。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而言,其根本依据是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因而应当在日常创业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将一般适用的基础性创业内容作为主要的课程教授内容,将重点放置在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素养。

第二,借助校企合作,创造育人环境。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间的合作,来打造出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环境,要不断地增强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效价值探讨,要从软件条件与硬件条件两方面合力作用,共同打造出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学习环境,为人才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并且最终通过对于相关企业的引进,使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能够同实际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或社会的实际需求,并针对其创业的项目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其能够符合相关的需要及条件,并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创业成功率的目的[9]。

2.分阶段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在第一阶段当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范围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相关创业类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应当以基础类的课程内容为主,在此阶段当中对于学生的培养重心应当放置于对学生创业思想、环境与热情的培养等方面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创业观念;进而采取相关的创业竞赛,利用同企业间的合作来实施相关创业项目并落实具体的内容。通过此种方式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且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将那些创业意愿强烈、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筛选出来,并对其开展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在第二阶段当中,通常培养的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高等院校其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再凭借校企之间所搭建出的合作创业平台,以及相关的创业比赛、创业基地等多种多样的创业形式,来针对具体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他们选取那些操作起来较为方便,且便于复制的创业项目,通过对于第一阶段当中那些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较强学生的筛选,使他们能够同相关的创业项目对接起来,进而成立相关的“专业工作室”,从而能够正式地迈向社会当中,为相关的企业或社会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

在第三阶段当中,对于那些成立了专业工作室并且实际运行经营的情况良好的创业学生,可进一步开展帮扶措施。通过对于国家相关的创业政策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当中的各种资源等进行合理的运用,扶持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帮助其成立相关的“创业公司”。创业人才所建立的创业公司便可当做学校的创业教学案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以鼓舞那些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潜在创业学生,并且也能够将这些创业教育资源进行重复性的利用,学校可同创业公司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对高等院校的相关教育活动进行反哺,能够有助于推动创业教育的长久、良性发展。

四、校企合作的价值体现

1.师资团队的优势性

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可组织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在此师资队伍当中应当囊括有较高比例的企业人员,这些人员应当由不同行业、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或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组成,通过兼职授课的方式将他们纳入到人才培养“生态圈”当中。此种比例所构成的师资队伍,在日常的创新创业课程讲授过程当中,其所讲授的内容不但更加真实、生动,同时其也能够给予广大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源要素,其中主要包括资金支持、项目指导、经验分享等涉及到创业过程当中的多个具体方面内容,从而给予具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遇。

2.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当中,必须注重相关创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效果。将企业以及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将日常理论教学同创业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创业形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同灵活性的原则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即掌握相关的创业必备知识与技能,使创业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同时运用灵活性的原则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在创业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类重大机遇,从而实现成功创业。最后要将日常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模块化的尝试与探索,使其能够更加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创新创业的精神理念,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10]。

通过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进而吸收并接纳相关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促使高等院校同企业之间能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知识内容通过制度化的创新设置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运用理论知识内容将其实施于日常的课程设置之中。将那些灵活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可依据一般的创业模式进行模块化的设置,在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依据灵活性的原则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教育过程的创新性

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其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展开,在各个阶段当中均安排有相关的企业进行参与。在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当中企业通常采用培训、课程讲授等方式来开展创业知识内容的讲解;在第二阶段当中,企业主要通过开展相关的创业竞赛,并在此过程当中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并给予学生相关的创业项目与奖金;在第三阶段当中,相关的创业人才可独立建立创业公司,在其公司能够实现健康、良性的可持续运转后便能够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反哺,并最终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贡献。

五、结语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目标方向,同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类新型方式,校企合作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是培养当今社会急切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就我国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后就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其内涵与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最终为人才培养生态圈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与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各高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秀敏,梁丽,陈骅,等.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2]贾学芳.依托电子商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中外企业家,2013,(24).

[3]陈颖,王元元,刘鸿高,等.积极探索社会实践路径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J].价值工程,2013,(2).

[4]居珈璇.高职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俞国红.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电子商务,2015,(4).

[6]倪彤光,顾晓清,潘操,等.计算机专业“3+1”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13,(4).

[7]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8]王亚伟,吴成林.基于第二、三课堂的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6).

[9]金根中.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6).

[10]孔维达.浅谈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J].学园,2015,(22).

(责任编辑:朱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022-03

作者简介:周捷信(1983—),男,广东梅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3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3.010

猜你喜欢

生态圈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