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三)

2016-03-16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赵盾赵氏世家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十三)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曹强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东明、王忙有、王亚玲、王炳社、王麦巧、王晓红、马雅琴、韦爱萍、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曹永贞、曹书生、曹强、程正江等。

赵盾

赵盾,即赵宣子,亦作赵武子、赵宣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晋献公时,其父赵衰随公子重耳出奔狄国,娶咎如女生盾。前636年,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任赵衰以国政。晋襄公六年(前622),赵衰去世,赵盾继其父执掌国政。第二年(前621)晋襄公去世,晋人因太子夷皋年少,欲立年长者为君。赵盾言襄公之弟姬雍年长好善,受到襄公的喜爱,并且亲近友好邻邦秦国,立他国家就稳固、顺利、安定,而且也是孝顺先君。贾季则认为姬雍不如其弟姬乐,因为姬乐之母受到两位先君的宠爱,立他为君则百姓安心。赵盾则认为其母出身低贱,儿子就没有威望;受到两位国君宠爱,则是淫乱。况且姬乐出居小国,孤立无援,所以不宜立为国君。于是晋国派人从秦国迎公子雍回国,贾季也派人从陈国召回公子乐。赵盾遂罢免贾季,埋葬襄公,欲立公子雍为国君。但太子之母缪嬴日夜怀抱太子夷皋哭泣于朝廷,哀求赵盾,于是赵盾和大臣被迫改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赵盾并派兵去拦截到秦国迎接姬雍的一行人。晋灵公元年(前620)秋,齐、卫、郑、曹、许等国都因晋君新立来拜会赵盾,并在扈地结盟。此时,赵盾更加独揽国政。灵公六年,赵盾与弟赵穿等率兵攻秦,大战河曲。八年,周顷王去世,赵盾率八百辆战车平息其内乱拥立匡王。十三年,赵盾率兵伐郑救援陈、宋。十四年,灵公长大成人,奢侈而残忍,赵盾等多次劝告,灵公不但不听,反派鉏(chú)麑(ní)刺杀赵盾,幸亏鉏麂不忍杀死忠臣,撞树身亡,赵盾才免于难。后灵公又准备趁宴请赵盾之际,埋伏士兵将其杀死,多亏赵盾原来救济过的亓眯明做晋君厨师,及时提醒赵盾离开,又徒手杀死恶狗敖,赵盾方得以逃脱。赵盾于是出奔,但还未到达边境,其弟赵穿已在桃园杀死灵公,来迎赵盾回国执政,于是晋国史官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认为自己无罪,但董狐说,赵盾“身为正卿,亡(逃亡)不出境,反(返)不诛国乱(讨伐作乱的人)”,应当承担弑君的罪名。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既称赞史官直书不讳,又为赵盾感到惋惜,说他如果逃出国境,即可免除罪名。赵盾又立襄公之弟黑臀(tún)为君,是为晋成公。成公元年,赐赵氏为公族(与国君同族)大夫。成公七年,成公卒。前599年,晋景公立。赵盾约去世于景公元年至三年,谥号“宣孟”,其子赵朔承袭爵位。(《赵世家》1782)

赵括

赵括(?—前583),春秋后期晋国大臣。赵括为晋文公重耳大臣赵衰之子。晋景公十二年(前588),晋开始设置六军时,赵括与韩厥、赵穿等皆为卿,各领一军。景公十七年(前583)被杀。(此据《晋世家》。《赵世家》则言晋景公三年即前597年屠岸贾攻灭赵氏时赵括被杀)(《晋世家》1678)

赵衰(cuī)

赵衰(?—前622),即赵成子,春秋晋文公时大夫。字子余,共盂之子,又称“赵成子”“赵成季”。赵夙之孙(此据《赵世家》《系本》言衰为赵夙之子,《左传》则言衰为赵夙之弟,各书记载不一)。骊姬之乱时,赵衰随重耳出奔狄国。狄国讨伐咎如时俘获两位女子,以年长者嫁重耳,以年少者嫁赵衰。十二年,重耳和赵衰等随众人员商议后,又去齐国。在经过卫国五鹿时,重耳向农夫讨饭,农夫把土放在容器中献给他,重耳大怒,欲鞭打农夫。赵衰则说:土象征着土地,应该行礼接受它(《左传》言劝重耳者为子犯)。重耳于是拜而受之。重耳居齐五年,贪婪舒适,不想离开。赵衰、子犯等与其在齐所娶妻子设计将其灌醉,用车载离齐国。重耳经过曹、郑、卫等国。来到楚国,楚成王待之以诸侯之礼,重耳辞谢不敢受。赵衰认为受到大国厚待,是上天让重耳兴起,劝重耳接受,于是重耳以诸侯礼会见楚成王。到秦国时,重耳与秦穆公宴饮时,赵衰曾吟《黍苗》诗表达尽快返回晋国的愿望。秦穆公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意,赵衰就与重耳再次离位拜谢。前626年,重耳回晋国继位,是为晋文公。赵衰当初在晋时,已与原配夫人生赵同、赵括、赵婴齐三子,后在狄又与咎如女生赵盾。回晋后,其原配夫人坚持要衰迎回其在狄所娶之妻,并让赵盾做赵衰的继承人,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下位侍奉他。晋文公二年(前635)春,秦将以兵护送周襄王回京。赵衰认为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他对文公说,要想称霸诸侯,最好的办法是护送周王入京,尊敬周王。周、晋同姓,如果在这件事上晋国落在了秦国后面,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晋文公于是派兵护送周襄王回京,并杀了作乱的王弟带。周襄王以河内、阳樊地赐晋。文公四年,晋攻曹、卫救宋时编制三军,赵衰推荐郤縠统帅中军。郤臻辅佐他,赵衰被任命为卿。晋文公所以能回国为君并称霸诸侯,多赵衰之策,所以此年十二月,晋军攻下太行山以东后,晋文公即把原邑封给赵衰,并让他主持国政。晋襄公六年(前622),赵衰卒。谥号“成季”。其子赵盾继其主持晋国国政。(《赵世家》1781)

赵朔

赵朔(?—前597),春秋时晋国正卿。其父赵盾在晋襄公、灵公、成公时掌握国政,约在晋景公元年(前599)到三年(前597)卒,赵朔继嗣。据说赵盾在世时曾梦见其先祖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哀。后又大笑拍手歌唱。赵盾为此占卜,龟甲上裂纹中断后又复合。史官援判断说这预示着由于赵盾的过错,祸害将应验在他的儿子身上。到孙子一代,赵氏将更衰落。但后又会复兴。赵朔娶晋成公之姊为夫人。景公三年(前597),赵朔率领晋军下军援救郑国,与楚军在黄河边交战。同年,曾是灵公宠臣、当时做了晋国司寇的屠岸贾要以弑杀灵公逆贼之首的罪名诛灭赵氏家族,韩厥据理力争,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让其赶快逃路,赵朔不肯,他说如果韩厥能不让赵氏家族灭绝,他就死而无怨。韩厥应允,于是赵朔与其叔父赵同、赵婴齐等一起被杀,并被灭族。(此据《赵世家》《韩世家》。《晋世家》及《左传》则言此事在景公十七年。且言赵氏被灭族是由于赵庄姬陷害)(《赵世家》1782)。

赵同

赵同(?—前583),春秋时晋大夫赵衰之子,赵盾之兄。晋景公十七年赵氏被灭族时与弟赵括、弟赵盾之子赵朔等一同被杀(此据《晋世家》及《左传》,《赵世家》《韩世家》则言此事在景公三年〔即前597年〕)。(《赵世家》1783)

赵武

赵武,又称赵武子,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为赵盾之孙,赵朔之子,史称“赵氏孤儿”。约生于晋景公三年(前597),约卒于晋平公十三年(前545)左右。景公三年,晋司寇屠岸贾诛灭赵氏家族时,赵朔之妻庄姬(晋成公之姊;一说为成公女)怀着身孕逃入宫中生下赵武。屠岸贾闻知,到宫中搜查。赵朔夫人把孩子藏在裤子里,祝告说如果赵氏当灭,孩子就哭;如不当灭,就不要出声。孤儿竟不出声,才得幸免。后来,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定计,以另一孩子代替赵武,和公孙杵臼一同被杀。程婴则隐藏深山,抚孤成人。十五年后,景公病,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由于子孙不顺利作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赵武仍在,便趁机历述赵氏祖先功德,并告诉景公赵氏遗孤赵武尚存。于是晋复诛杀屠岸贾家族,又把原赵氏封地还给赵武(此据《赵世家》《韩世家》,《晋世家》则言屠氏灭赵氏在景公十七年〔前583〕。《左传》并说赵氏家族被诛灭是由于赵庄姬陷害)。赵武行冠礼之后,程婴觉得自己使命已经完成,就不顾赵武哭求,自杀而死以报公孙杵臼。赵武为之守孝三年,并安排祭祀用田,春秋拜祭。

赵武接续赵氏家族后27年,晋平公即位。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做了正卿。约在平公十三年(前545),赵武卒,谥号“文子”。(《赵世家》1784)

赵鞅

赵鞅(?—前458),春秋末晋国正卿。又名志文,又称赵孟、赵简子、赵简主、简主。赵武之孙,景叔之子。景叔之时,晋国政权已逐渐落于六卿,尤其是韩、赵、魏三家大臣之手。晋顷公八年(前518),赵景叔去世,其子赵鞅继任为晋卿。赵鞅在位60年(前517—前458),使赵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为赵氏最终与韩、魏两家分晋、建立赵国奠定了基础。

晋顷公九年(前517),赵鞅会合诸侯在周境内驻守,为护送两年前因王子朝之乱出奔于泽地的周敬王进入周都城作准备。十年,赵鞅和知栎护送周敬王进入周都复位。十二年,赵鞅等六卿诛灭晋国国君宗族祁氏和羊舌氏,分其领地为十县,分别以本族人为大夫。晋公室从此更加削弱。定公十二年(前500),鲁乱臣阳虎逃奔晋国,赵鞅接受其财物,给予厚待。鞅曾病五天不省人事,名医扁鹊认为无妨,并说从前秦穆公也有过类似情况,醒后带来了上帝的预言,鞅也会这样。据说赵鞅醒后果然带来上帝的预言。鞅与诸子谈话,毋恤最使他满意。一次,赵鞅说自己藏宝符于常山,让儿子们去找,结果均无所得。唯毋恤言常山下临代地,占有常山即可得到代地。鞅于是知毋恤贤能,遂废太子伯鲁,以毋恤为太子。定公十四年(前498),晋国大臣范氏、中行氏叛乱,第二年春,赵鞅与韩宣子攻打范氏和中行氏。赵鞅要求邯郸大夫赵午归还卫国士民五百户,要安置他们到晋阳,赵午应允,后因其父兄反对而违背承诺。鞅于是捕杀赵午,赵午之子赵稷及家臣凭借邯郸反叛,晋定公派将军籍秦围邯郸。这年十月,范氏和中行氏进攻赵鞅,赵鞅逃到晋阳被围。荀栎认为三位大臣作乱,仅驱逐赵鞅不公,建议将三人全部驱逐。定公于是派荀栎等率兵进攻范氏和中行氏,范氏、中行氏战败逃到朝歌(河南淇县)。这时韩不佞、魏哆为赵鞅求情,于是赵鞅入宫与定公盟誓。第二年,知伯言董安于曾参与策划范氏和中行氏叛乱,应予处置。赵鞅很为此事忧虑。董安于闻知后自杀,赵氏遂安。鞅家臣周舍喜直谏,他死后鞅常因听不到争辩之声而忧虑,所以不仅赵地的人顺从他,而且整个晋国的人心也归向他。定公十八年,赵鞅围范吉射、中行寅于朝歌,中行寅逃奔邯郸。十九年,郑国来救范氏、中行氏,鞅领兵袭击送粮给范氏的郑兵时誓师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囝免。”结果大败郑军。二十年,赵鞅和阳虎送卫太子蒯聩入卫,为卫人所拒,未果(《左传》言后终入而立之)。定公二十一年,赵鞅攻取邯郸,中行寅逃到柏人,鞅复围柏人,中行寅和范吉射于是逃奔齐国。邯郸、柏人于是为赵氏所有。赵鞅名义上是晋国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封地同于诸侯。定公三十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诸侯于黄池,吴王与定公争为盟主,赵鞅跟随定公,终让吴王为盟主(《吴世家》则言“赵鞅怒,将伐吴,吴乃长晋定公”)。晋定公在位37年卒,赵鞅免除守丧三年之礼,一周年即止。晋出公十一年(前464),赵鞅病,太子毋恤和知伯伐郑,知伯醉后辱毋恤,并建议赵鞅废毋恤另立太子,鞅没有听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赵鞅卒,太子毋恤继位,此即赵襄子。

另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由于在卫国不得意,曾打算去赵国见赵鞅。走到黄河,听说赵鞅杀窦鸣犊和舜华,认为此二人为晋之贤大夫,鞅未得志时,是依靠他们才能从政的;等到他已得志,却杀了他们,于是临河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即返回卫国。又,孔子听说赵鞅不请示晋君就逮捕邯郸大夫赵午,以致退守晋阳,所以在《春秋》中记载说:“赵鞅以(凭借)晋阳畔(叛,叛乱)。”

司马迁则在其《自序》中谈到作《赵世家》的原因时高度评价赵简子平定周乱,说:“嘉(赞赏)鞅(简子)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赵世家》1786)

郑姬

郑姬,春秋时齐国人。齐桓公第六位夫人,齐孝公姜昭的生母。(《齐太公世家》1493)

中行偃

中行偃(?—前554),亦作中行献子,春秋后期晋国大夫;晋厉公八年(前573)十二月,厉公宠姬之兄胥童作乱袭杀大夫郤至等时,偃曾和栾书被劫持,几乎被杀,后因厉公不忍一日杀三卿而得免。一月后,中行偃和栾书袭击、囚禁厉公,杀胥童。第二年正月,栾书、中行偃弑杀厉公,迎立襄公曾孙公子周为国君,此即晋悼公。悼公十三年,中行偃任晋中军统帅。悼公十四年(前559),晋、秦“迁延之役”中中行偃率诸侯军伐秦,败于棫林;晋平公元年(前557),中行偃又率军败楚军于湛板。平公三年(前555),中行偃率鲁、宋等诸侯军队打败齐军,围困齐灵公于临淄,焚其外城。次年(前554),中行偃疽发于头而死,但眼不闭。栾怀子抚其尸保证完成伐齐使命,偃才瞑目(参见《左传·襄公十三至十九年》)。(《晋世家》1681)

钟子期

钟子期,春秋时善解琴音者。姓钟,名期(子为通称)。楚国人。年少时即善听音,精于音律。与著名琴师伯牙关系密切,“伯牙鼓(弹)琴,钟子期听之。方(刚开始)鼓琴而志在太山(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高大的样子)乎若太山。’少选(须臾)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ɡ shānɡ,水浩大的样子)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昧》)伯牙曲中所寄之情,钟子期听而必得。一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北面),卒(猝,突然)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曲),更(继而)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放下)琴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指体昧曲意)犹吾心也(与其曲中所寄之情相吻合)。吾于何逃声哉(无处藏声)?’”(《列子·汤部》)其死后,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上再也没有能解其琴意、值得他弹琴之人了。(《报任安书》)

仲由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时鲁国卞地(今山东泅水)人。孔子学生。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性爽直刚强,好逞勇斗力。曾与颜渊侍坐,向孔子言志说:“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用坏)之而无憾。”孔子也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因其勇猛,无人敢对孔子恶言相加)。”同时又指出:“由也好勇过我(超过我所用),无所取材(就不适用了。材,通‘哉’)。”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

由擅长处理政事,先后做过鲁大夫季康子家臣(其间负责拆毁三桓氏封邑城墙,收其甲兵,以削其势力)、蒲邑(今河南长垣)大夫、卫大夫孔悝封邑宰。但仁德礼义的修养还不够。季康子(《论语》中作孟武伯)曾问孔子:“仲由仁乎?”孔子说:“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由也升堂(前厅)矣,未入室(内室)也(学习虽有收获,还需更进一步)。”当孔子问弟子们治国理想时,由“率尔(轻率的样子)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道义)也’”。孔子认为“为国以礼”,而“其言不让”,故笑他。他还曾对孔子的“正名说”提出异议:“子之迂(迂腐)也,奚其正(为何要先正名分呢)?”受到孔子批评。

前480年,卫太子蒯聩挟持孔悝作乱,由“闻而驰往”,怀着“食(sì,吃)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去救护孔悝。战斗中,蒯聩使人以戈击之,断其冠缨,子路谓君子死,冠不免,乃结缨而死。(《鲁周公世家》1541,《卫康叔世家》1601,《孔子世家》1933,《仲尼弟子传》2185、2194)

【责任编辑朱正平】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SZ04)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赵盾赵氏世家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翳桑之报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赵氏孤儿
举手之间的善意
武士报恩
赵氏的祖先造父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