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3-15蔡湄湄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毕业生

蔡湄湄

(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

蔡湄湄

(福建农林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精准就业指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教师精力有限、信息平台不完善、精准指导不深入等问题。为此,采取打造专业队伍、完善信息平台、精准帮扶、质量评价等多种手段,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

0 引言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连年升高,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难题,其中部分应届毕业生因缺乏精准指导、帮扶,而未能及时就业。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应届毕业生精准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实施的对策,旨在促进应届毕业大学生及时就业,改善当前大学生未充分就业的现状。

1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65万人,比2015 年再增16万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困境存在客观原因,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因就业观念不正确、缺乏指导和帮扶而未及时就业的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福建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强调,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实施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精准发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事关全局,成为推进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

2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现状

2.1 教师精力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专任教师配比较少,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就业指导工作多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其所带学生数多且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不但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承担职业指导、授课、团委学生会指导、日常事务等工作,精力有限,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应届毕业大学生进行精准就业指导。目前多采用突击撒网式的就业指导方式,形式单一、深度和广度不够。此外,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大班授课,针对性不强,不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规划,或对于精准就业指导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2.2 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推送不精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形势下,学生对信息的来源更加依赖新媒体,但目前就业信息数据平台普遍不完善,没有充分收集应届毕业生基本意向及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的双向数据,在推送毕业生就业信息时仅仅是发布现有的招聘信息,未能针对不同职业技能、择业地域、招聘岗位、专业匹配度等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精准就业信息推送,在招聘信息众多的情况下,学生需花大量时间、精力筛选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可能错过最适合自己的求职岗位。

2.3 精准指导不深入,缺乏服务意识

在实施精准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因教师精力有限、评价精准就业指导成效的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对学生的精准就业指导不深入,多浮于表面,只针对学生就业时凸显的问题就事而论,缺乏深入服务就业困难学生的意识,未能够从根源上了解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真正地进行就业指导全过程服务,解决就业困难学生的根本问题。

3 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对策

3.1 打造专业化精准就业指导队伍

目前,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主体多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其面对学生量大,在实施精准就业的过程中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推进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保障。可以成立由专业老师组成的就业规划、创业实践、简历撰写、面试指导、心理疏导等团队,辅导员为就业指导责任联系人,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观的正确引导。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问题,由辅导员分类登记并进行统计,根据实际情况转介给不同的就业指导团队,由专业团队进行有针对行的辅导,辅导员持续跟踪记录,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2 建立精准就业信息化平台

通过整合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指导、招聘信息等各方就业信息资源,依托互联网,应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学生的学历、专业、实习经历、学业情况、社团活动、兴趣爱好、职业技能、择业意愿、求职能力、地域、招聘岗位、专业匹配度等多种维度进行分析统计。汇总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需求信息,从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校内网络等平台,分专业、分生源地,依据学生的求职意向推送给不同需求的学生,同时创建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专门渠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平台,提高学生就业信息接收、推送的精准度、有效性。

3.3 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通过精准就业信息化平台或学生求助等多种途径摸清特殊就业困难学生底数,此类学生有就业意愿,但因实际困难无法正常就业,如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针对此类学生,应由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老师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精准帮扶,直接听取和解答困难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需求与疑问,并对学生开展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发放求职补贴等就业帮扶工作,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优先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此外,通过具体的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引导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通过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引导,让就业困难应届毕业生发现广阔就业空间。同时,可以建立已就业和未就业学生信息库,形成以先进带后进的机制,让班级中已就业的学生帮扶1—3位为就业同学,以点带面帮助个别困难学生就业。

3.4 完善精准就业指导质量评价机制

应逐步建立完善精准就业指导质量评价机制,从师生评价到社会评价,既要注重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又要注重毕业生就业的质量,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反馈意见,多方面评价精准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以便进一步优化、推进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实施。

4 小结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做好应届毕业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面临的困难,提高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工作方法,按照“就业问题分析要精准、人才培养要精准、资源配置要精准、就业措施要精准”的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精准就业方法,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精准就业分类、精准就业指导、精准就业帮扶四个层面,促进应届毕业大学生及时就业,改善当前大学生未充分就业的现状。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 马佳慧.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精准指导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2016(3):98.

[2] 李秀刚.独立学院毕业生精准就业途径分析——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6(2):50-54.

[3] 邵婷.浅析如何解决大学生充分就业问题[J].未来英才,2015(16):254.

[4] 冯静.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6-27.

[5] 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6):84-88.

G647.3

A

1008–2093(2016)06–0032–02

2016-10-14

蔡湄湄(1988―),女,福建莆田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今天毕业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