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

2016-03-15田敏

湖北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操作性成品娃娃

●田敏



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

●田敏

“娃娃家”是深受幼儿喜欢的经典游戏。但如果材料投放不合理,很容易让幼儿在游戏中“无事可做”。

笔者曾亲历过这样的情景:在“娃娃家”里,有一张床,床上有一个布娃娃,一张小桌子,两个小凳子,桌子上有缩小版的燃气灶、碗、盘、勺子、奶瓶以及各种塑料蔬菜水果,还有用纸箱或纸板制作的诸如微波炉、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一名女幼儿抱着娃娃,喂娃娃吃东西,一名男幼儿在桌子上摆弄蔬菜、水果和碗盘,5分钟以后,女孩开始发呆,动作越来越机械,男孩则开始将娃娃家里的“小家具”丢进锅里炒起来。

在这一“娃娃家”游戏中,对幼儿动作的要求比较简单,无需太长时间幼儿就可以一一玩遍,接下来就无所事事了。如果多玩几次“娃娃家”游戏,幼儿要么简单重复,兴味索然,要么在“家”做一些“破坏性”的“工作”。究其原因,就在于材料的投放不合理。一是投放的材料操作性不强。在角色区,可以说操作是交往的基础。案例中由于给幼儿提供所有物品都是现成的,没什么变化或延展活动情节的余地。二是材料长期得不到更换。游戏材料长期不变,幼儿的游戏内容为材料所限,他们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停滞不前,幼儿要么左顾右盼,要么百无聊赖。

那么,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呢?

多投放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的材料。芬兰儿童教育家苏塔玛曾经指出,一种理想的游戏材料是操作性的器件而不是消极的占有物。成品游戏材料虽然外形逼真,但功能固定,用法单一,留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而非成品游戏材料,尤其是一些废旧物品,如包装盒、瓶子、布头、树叶等,具有灵活、耐用、成本低等优点。很明显,非成品游戏材料比成品游戏材料的可操作性更强,但必须强调的是,给幼儿提供的废旧物品必须是安全的,而且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手推车,暗示幼儿可以推车外出购物;投放各种类型的衣服,示意幼儿可以给娃娃穿脱衣服或整理衣物,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等;投放一些筷子,可以让幼儿练习夹东西;投放非成品材料橡皮泥等,让幼儿可以拿来做糕点、面食……只有充分释放幼儿的活动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持续地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根据教学主题,定期更换游戏材料。“娃娃家”里的游戏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可以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投放材料。

在“娃娃家”游戏中,笔者根据主题《我爱我家》,在第一次投放时,选择了许多动物布偶,并且给每个小动物提供一个家,让幼儿在给小动物找家的活动中,学会一一对应;还投放了许多小米、豆子、乒乓球等,让幼儿在给娃娃喂食物的过程中练习舀、夹等生活技能。在第二次投放时,笔者结合“能干的小手”,增加了许多小衣服、小盆、晒衣架、夹子等。孩子们认真地把衣服放进小盆中搓洗,把干净的衣服搭在晒衣架上,用夹子认真地夹上。到了游戏结束时,许多幼儿还意犹未尽。

结合主题活动“小厨房”,笔者在第一次材料投放时,放入了一些常吃的蔬菜、水果、点心,让幼儿学会给蔬果分类,制作简单的蔬菜、水果沙拉及点心拼盘,请“客人”来品尝自己的成果;第二次材料投放时,以制作面点材料为主,放入了一些纸片、小木棍、小豆子等,让幼儿学会撕纸做米粉、米线,用橡皮泥当饺子皮,小木棍当擀面杖,小豆子当饺子馅做饺子;在第三次材料投放时,时值圣诞节,于是笔者放入圣诞树、苹果等,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周群)

猜你喜欢

操作性成品娃娃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