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式参与性”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实践

2016-03-15喻小红梁文慧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参与性理论课思政

喻小红,梁文慧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1131)

“专题式参与性”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实践

喻小红,梁文慧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1131)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许多困境,采用“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有利于破解这些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参与性;专题式

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重要文件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需要。教育部201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就曾经强调要立足当前形势与任务,把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希望以此为起点掀起新一轮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潮。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有益探索

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惑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得到提升,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是教材内容与授课时数之间存在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所规定的每门课程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因而教学时数安排得比较多。而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教学,须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这样必然占去较多课时,因此,课堂教学时数安排就非常紧张。

二是教材统一要求与高职学生差异性的矛盾。现用教材是全国统编,而且本专科通用,不能照顾高职院校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开设三门思政主干课程,教材内容丰富、理论程度较深,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育主管部门的期望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反差。

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学生出现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思政理论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少,看手机、听音乐、“讲小话”,甚至趴在桌上睡觉的多,有极个别学生干脆不来上课,问其原因,通常回答为“头疼”“胃疼”“不舒服”等。

四是尚有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灌输轻体验、重认知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从总体看,教学实效性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偏差。1.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的有益探索

在探析思政理论课“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对安徽省内多所高职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联系,了解到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些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都开展了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既贯彻教材的基本精神,又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选取中国最美矿山——顾桥矿作为契合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将改革开放建设成果、企业文化等引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安徽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专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学生参与法、视频观摩法、实践体验法以及每课播报等活动,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外,银川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都从不同视角对“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家都主张把书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政课教学由理论灌输向用理论解读鲜活的现实转变,避免学生被动地接受纯理论说教。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均证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必要性。

2 “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

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借助安徽省2013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改项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安徽省合肥同城高校思政理论课‘手拉手’建设》以及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路径研究》等项目平台,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

2.1 依据一:教材内容的广泛性“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是在深刻研究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精神的基础上精心凝练而成。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教学内容中除涵盖了思想道德、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美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理论外,还涉及到创新创业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知识。思政课“既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养成高素质人才的道德伦理及贴近现实的形势政策等知识,其涉及面之宽深,是任何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所传授的知识都无法容纳的”[1]。在全国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上,有专家提出“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的实现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机统一起来,以其达到‘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2]。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同。

2.2 依据二: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皖教工委〔2009〕1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教育实效。”[3]2015年初,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来安徽指导工作时指出: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不行,但是,脱离社会现实抽象地讲也不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展开。因此,要针对学生关注点展开思政教育。目前,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是国家、社会的发展、是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未来的就业创业、安全问题等等,据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脱离这些现实问题去空谈思想政治理论,要按照文件精神,关照学生切身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宣传党和政府文件精神,解除学生思想上的种种疑惑。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指出:“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4]这些文件的发布为高职思政课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向和途径,为开展“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系统的政策支持。

2.3 依据三:人的全面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高职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人生中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仅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的巨大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提出要塑造完美人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包含认知学习和情感发展的内在体验。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而没有哪一门专业课程或基础文化课程能够起到思政理论课在人的全面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为转瞬即逝的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5]他以德国职教体系为例称,德国人在几十年前就认识到:职高的职责并不是为特定的工作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获得成功。

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思政理论课教学肩负着重要职责,教师需要领悟教材精神、拓展知识领域、提升教学能力、更要摸透学生需求,要研究如何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十分关注的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怎样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做、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就思想政治教育单独进行抽象的纯理论教育,学生是不愿意听的。而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将教材语言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大众语言,以降低教材理解难度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譬如:“基础”课既要站在就业的层面去讲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也要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学生认识就业与学习的关系,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6]

2.4 依据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职思政课作为重要公共基础课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职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时刻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及时将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企业需求传达给学生,引导其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基本上都是各类企业,入职后,他们需要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及其管理、保障等方面不断进行提升、改进与创新。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综合素养的培育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行业企业对于入职员工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提供简单重复的劳动上。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是商科类院校,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是基本职责;另外,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等个人能力提升方面来看,也要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通过思政课对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精神塑造、职业素养提升、企业文化认同、法律规章的遵守、良好心理品质的锻造、不懈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等方面加以培育,以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3 “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状况及其成效

3.1 “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状况

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大思政教学”理念和实践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避免了单纯地就理论讲理论的固有模式,既体现了教材的基本精神,又上活了思政理论课,关键是获得了学生的真心喜爱。该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融合性、现实性、学生参与性的有机整合。

3.1.1 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专题,多学科融会贯通开展教学“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从学校思政“教育”的视角,而是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进行剖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点和疑难点逐一进行梳理,特别注意关照高职高专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融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党和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传承与践行、法治精神的弘扬和环境适应等为一体,以引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理论困惑和端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必须加以教育引导的各个方面如思想政治、形势与政策、法治精神、心理健康、就业创业、安全稳定、社会责任、廉政建设等内容糅合到课程教学里,结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际局势、高职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要以及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整合出五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展开教学——专题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启人生新阶段;专题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专题三: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专题四:学习宪法法律培养法治思维;专题五:大学生的法律权利和义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及学生的有效参与,融合多学科知识、结合鲜活的生活实例、运用多种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传授给学生,特别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1.2 开展各类调研活动,结合社会现实组织教学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长期坚持的企业调研工程给予“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以有力的实践支撑。从调研中得知,各类企业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双方开展校企合作是愉快的,大多数学生思想进步、态度端正,行为举止规范有礼,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有成效。但企业方面也指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工作适应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职业观念、再学习能力、就业心态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的空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生存之道、是发展之首要因素。加强职业观念教育,找准学校与企业育人的契合点,这可以使学生较快的从在校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尽快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另外,企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开设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适应不同企业及岗位的需求;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十分渴求,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思政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观的教育培养教育。

3.1.3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参与性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亲身体验感、获得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和多样兴趣爱好选择,是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之处。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把尊重受教育者当做教育的真正秘密所在。”[7]在“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操作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性。

所设专题体现与高职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因此,学生关注度、认同度高,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改变了老师拼命讲理论、学生却认为于己无关的教与学分离状况。该教学模式既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还贯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指导。……探索适合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精神[8],引导高职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发展,认清自己现实状况、所处环境、努力方向。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构建专题理论教学体系,每次课都安排课前新闻速递活动,事先布置实践活动题目和相关要求,学生课下积极准备:课前预习书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论证材料;课上参与教学内容介绍、教学案例呈现,观点阐述及情境再现等。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如有不妥之处,教师及时纠正,正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学活动就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探究过程,老师只是起到帮助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滔滔不绝的灌输者。活动结束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整体梳理、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教学效果很好。每一次活动都与书本上的理论相一致,“理论是活动的支点和指引、活动是理论的再现和佐证”,在活动中,学生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理想信念更加科学清晰坚定,自觉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法律观念意识不断强化、法律素养大幅提升。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无外乎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问题、学业就业问题、情感交友问题、对学校管理的认同问题等方面,绝大部分问题都不难解决,但是,如果没有人引导教育的话,则可能变成大问题。没有参与性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他们内心的问题就不会暴露。而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言行中会让学生内心的问题呈现出来,为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奠定基础。参与性教学活动,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本前提,也体现出了高职学校的职业性特色。

3.2 “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效通过“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长进,从平时的交流以及学生期末对思政课学习评价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化。有学生写道:其实听到这种课,觉得自己没什么兴趣,我想大家都差不多,不过好好听下来,真的很有收获。……让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我现在慢慢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以前我觉得国家的事情离我很遥远,现在感觉好多事跟我息息相关。还有同学写道:原本以为这门课枯燥乏味,不过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老师讲的并不枯燥,老师不是一个劲的在讲国家、政治、思想等大的方面,更注重贴近我们的生活,讲的最多的就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安徽的、合肥的、学校的,但与国家大事又是紧密相关的,老师讲的都是我们感兴趣的,我们听的也很入神,通过对身边事情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大道理,而不是纯粹的空讲大道理。甚至有毕业生返校看望老师时,对一位思政老师说:大学里遇见您、上了您的思政课,今生无憾了。这些评价让老师们产生了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2014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聘请专业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对我院2015届毕业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大部分毕业生在“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人生的乐观态度”方面提升较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肯定的。同时,广大学生在技能大赛、团学活动、志愿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异表现,也诠释了“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良好的实际效果。另外,通过近年来的探索研究和改革实践,多数教师对“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逐步认同并产生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

“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鲜活的生活实例之中的,离开了鲜活的生活实例,理论就是空洞的教条和干瘪僵化的辞藻。”[9]在遵循教育部对于思政理论课顶层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关照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参照企业用人要求,不断摸索、大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其关键点在于——问题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参与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水平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感受到的真实结果。因此,在未来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该模式具有较广泛的认同度和一定推广价值。

4 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己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们将越来越成为—位顾问,—位交换意见的人。他们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0]“专题式参与性”大思政教学模式正向着摆脱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纯理论灌输的传统做法迈进,以多种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践行,顺应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1]王学军.高校“思政课”双重属性的思考.[EB/OL].(1990-07-07)[2016-08-20].http://uzone.univs.cn/blog/blog_199077_hufh4tlju0v8lfbllju1.html.

[2]陈占安.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要全面深化.[EB/OL].(2013-12-30)[2016-08-12].http://politics.gmw.cn/ 2013-12/30/content_9968004.htm.

[3]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EB/OL].[2016-06-23].http://sz.ahedu.gov.cn/170/view/235.

[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2015-08-17)[2016-07-11].http://news.jyb.cn/info/jyzck/201508/t20150817_ 634058.html.

[5]鲁昕.职业教育学生并不是失败者.[EB/OL].(2015-01-06)[2016-06-13].http://edu.gmw.cn/2015-01/06/content_14409209.htm.

[6][10]李廷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及其实现中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84-85.

[7]方章东等贴近与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访谈法教学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5.

[8]冯刚.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EB/OL].(2015-03-19)[2016-05-21].http://news.univs.cn/2015/0319/1084884.shtml.

[9]王炳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0.

[责任编辑:李德才]

A Case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Yu Xiao-hong;Liang Wen-hui
(School of Maxism,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1131,China)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put great attention to in a long run.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establish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lemma and discusses the special 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for this course,which will be of reference to solving the dilemm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aching mode reform;participation;discussion

G641

A

2096-2371(2016)05-0140-05

2016-07-23

2016-09-05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改项目(2013ZDJY16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09)、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2014szkmsgzs004)资助。

喻小红(1960—),女,安徽五河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梁文慧(1956—),女,安徽巢湖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参与性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