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体系创新*

2016-03-15杨博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北文化产业影视

杨博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体系创新*

杨博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影视文化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议题。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目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体制改革落后、人才队伍不健全、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河北省影视文化发展的相关策略设计,主要应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深化河北省影视产业文化布局调整;跨界合作、多管齐下,多方位经营策划;打破传统模式效应,数据分析、服务升级;打破单一评价体系,数据服务全面开放;专业复合、结构合理,满足影视产业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市场规则、集团运作,建立品牌效应下的链条产业;市场主导、制度扶持,营造地方政策服务市场环境。实现河北影视文化产业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可操作化,真正实现河北文化大省的示范作用。

河北;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创新

一、影视文化产业的界定

(一)文化产业的界定

文化产业就是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也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变化。它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等有形产业以及创意理念、信息调配、资源重组、营销策划、品牌运用等无形产业。文化产业的科技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节能环保,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创造社会财富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从事规模文化商品生产的服务业,它的最终目的是赢利。影视业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子项,它是一个庞大而综合的行业,是围绕影视作品所进行的包括生产、发行、产品开发、产品推广、营销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的体系。影视业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力、传播力和科技创新力上都在文化产业的十几个子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是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

(二)影视文化产业的独特性

影视文化产业与现代化传播途径结合,形成了超快速、大容量、多渠道传播的特点;同时影视文化产业的综合性与多元化,对于信息传递的明确性、观众接受的便捷度上效率更高;影视文化产业对于不同形式的表现物(观念、思想、人、物等)都可以做到全面阐释其内涵与外在的双重效果,其他产业形态是无法企及的。

二、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体系现状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成就概述

我国对影视产业的改革举措,是从1983年l0月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开始提出的,首次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即“四级办”政策。这一改革,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性。1985年,国家明确把广播影视业列为第三产业。在此政策鼓舞下,此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上研究部署了文化改革发展。2010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电影产业给出具体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列为7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对象。

河北省顺应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的战略,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指出“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剧本为本”;《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强调,按照布局合理、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重点发展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8大行业,巩固和提高重点行业对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作用,推动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项目建设,努力把重点领域性行业打造成局部强势。2013年9月由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保定学院承办的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邀请了河北省社科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省社会科学界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年会以“地域文化资源与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围绕深入挖掘河北省地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文化内涵、打造强势文化产业、创造提升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在政府与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河北省广播电视系统的收入占全省GDP的0.2%,在广播电视业所在的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0.6%。2011年底,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7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3%[1]。尤其是近些年,河北省影视文化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先遣连》《荀慧生》《闯天下》《少年毛泽东》《打狗棍》,动画片《西柏坡》《老子道德三百问》,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王牌》等,引发了社会上 “河北现象”“河北启示”的讨论。讲好“河北故事”是河北省影视文化的初衷,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陈力导演、郭法曾特型演员,也造就了郭靖宇、高群书、范建会这些本土知名青年导演。2013年成立了河北省新媒体创作中心,为“三网融合”建设又增添了一股力量。

(二)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

虽然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占GDP比重为12.2%,而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能够占到20%以上[2]。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建设仍不完善

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待征,如果没有一个分工充分、各种专业化资源都可以自由配置的市场,就会极大地束缚企业的手脚。兄弟单位之间资源划分不清,界限不明,就会产生资源重复浪费、经营分散、整体水平不高的不良现象。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下,资源的优势整合、规划化的格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文化产业尚未全面实现集团化发展,河北广电网络集团和河北电视台隶属于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二是公平竞争环境不完善。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如果市场主体没有平等起点,市场竞争环境就是不公平的。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但是还有更多的文化事业单位没有改制,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

2.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一方面,政府充当着文化单位的领导者、管理者、所有者、经营者等多重角色,文化单位的创作生产、资金供给、人事任免、收入分配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越位”行为处处可见;文化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条块、行业分割,对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行业,如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会展服务、手机信息等行业,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分工,“缺位”现象处处可见。另一方面,“管办”不分的文化体制,使国有文化单位形成了垄断利益集团。面对市场化发展趋势,他们会寻求政府支持,保护垄断,限制竞争,并利用垄断者的地位,对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使本来就低迷的文化消费市场难以得到更快的发展。同时,这种体制还延缓了国有文化单位进入市场的速度,影响了其他所有制的文化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使整个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受到明显的抑制。“管办”不分的文化管理体制,应验了“全能”政府的弊病,成为制约包括河北省在内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3.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文化产业是融知识、智能、技能、创意、创新等高端要素为一体的产业,人才是其根本。目前,河北紧缺各类文化产业人才,人才的引进、激励和培养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欠合理,综合素质较差;一些地方的干部对文化的认知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不清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对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文化产业比较茫然,在管理上侧重于控制性、限制性行政手段,而缺乏鼓励性、引导性、扶持性经济手段;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为滞后,不能很好地为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05年,河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包括个体户)50.2万人,占全省所有从业人员的1.41%。此外,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的缺失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障碍,特别是缺乏文化产业品牌的市场组织和中介人才。新兴文化产业的人才更为缺乏,文化产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4.资金渠道不够全面畅通,融资能力低

2005年,河北省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文化投融资格局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局面。但文化产业发展过多依赖国有资本推动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国有资本约占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总量的近70%,港澳台和外资占固定资产的10%,民间资本占固定资产的20%。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投资中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民间资本和外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较大规模的投资只集中在印刷业、娱乐服务业等个别行业中。以广电业为例,2006年河北省广播电视行业从业人员为28630人,实际创收为22.93亿元,广告收入约为14.43亿元,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约为5.7亿元,付费电视收入412万元。而浙江在从业人员与河北几乎相当的情况下,实际创收约是河北省 3倍、广告收入约 2.5倍、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约3倍、付费电视收入约18倍[3]。

三、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深化河北省影视产业文化布局调整

在当下开展“善行河北”和“讲好河北好故事”的大环境下,应充分发挥河北地理位置位于京津冀的核心优势。“河北冀军”突起的形势正在发生,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继承与挖掘河北优势文化,如春秋战国的燕赵文化、文人豪杰关汉卿,河北梆子、武术、剪纸、年画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西柏坡、地道战、李大钊等红色革命文化等,将燕赵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做到对河北文化有效开发与利用,在体现历史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做到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开发旅游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在把文化传播出去的同时,在新的视野下对传统文化进行资源二度挖掘,内容精良化,突出河北省文化特性,依托河北文化属性制作一系列的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电视剧和晚会,彰显河北文化大省的气势。打造品牌文化,创造出原有文化在当下的衍生文化产品。

影视文化产业从宏观方面是电影和电视两个部分,但是这两方面在市场运作上存在很多的不同。电影是通过院线在发行公司的同一调控下进行资源配置,面对目前全国的影视文化产业更加侧重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河北省电影产业想在全国的院线市场份额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就要与 “华谊”“中影”等品牌企业抗衡。这在目前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存在多种问题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质的突破。为此,在电影和电视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下,应采取迂回战略,重点从电视产业入手,全方位推动数字技术。以河北省电视台、河北网络电视台、新媒体为媒介,实现局域性的精品建设。在此基础上,在数字媒体这个相对广阔的平台上,有效整合资源,最终实现河北电视产业在全国电视产业中厚积薄发。南京台的《南京零距离》,从市级的节目成为全国新闻节目旗帜与标杆的成功经验,可为我省影视文化产业学习借鉴。

(二)跨界合作、多管齐下,多方位经营策划,打破传统模式效应

数字技术是近两年影视业的宠儿,数字出版、数字学习、数字游戏、数字影音、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等数字技术与影视产业的结合,将带来全方位的推动作用。我国数字电视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与新兴的手机网络这种联盟合作、跨媒体合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新媒介与传统影视媒体对接,形成融合趋势,将开创新的观众收看模式。电影、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的多方资源共享,让“点餐式”业务功能成为可能。这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产业投资战略。河北省目前的资源文化市场还没有全面整合,资源素材还存在重复和浪费的现象。河北省要建立完整高效的影视文化市场体系,要具有前瞻性。面对数字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新发展,要集中投资形成投资主体的前沿化,这样才有可能在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的新媒体产业中最大限度整合原有内容资源,逐步转变面向新媒体市场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演变成一个新媒体的整合机构。

(三)数据分析、服务升级,打破单一评价体系,数据服务全面开放

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回馈作为影视文化产业的最终落脚点。在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的丰富资本市场中,建立科学、完善、精确的评估体系对于确立和提升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的地位和水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要兼顾商业、专业、渠道和大众心理四方面的内容,去弊存利,收到四方多赢的效果。

传统的影视数据都是由统计局对电影和电视分别统计的。电影主要从电影投入和产出统计,主要是电影制作单位数和电影产量、放映场次、观影人数和票房收入数据构成;电视主要从电视台数、电视节目套数、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时间及电视剧集数、收视率、广告和付费数据构成。但随着制播分离后许多社会团体及民间影视公司进入市场,各种规模影视投资和制作公司出现,甚至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旧指标难以统计和完整反映。影视作品除了院线票房与收视率外,还随着播出渠道多样化、网络在家庭中的普及,使视频网络、手机电视与电视台可以同台或者同步播出。网络的播放量和流量统计也是有效的数据。另外,网络的点击与评价也是作品评价的风向标,具有参考价值。

要想做到数据的全面统计与平衡,就要从影视文化产业的审批机制、生产机制、创作机制、发行机制以及资料保存整理等方面做到规范统一,在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内部建立高效、便捷、科学的资料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库的同时也就整合了影视素材资源。影视素材分类、加工后形成的数据库,可以与社会其他影视机构或者个人形成资源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可以交换或者购买的方式将素材进行多次利用,这样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只有将河北省的影视文化资料产业做到系统、详实、全面,才能根据河北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为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做有针对性的策略设计。比如每年的影视精品工程巡回展,不仅有效利用精品节目而且节约了再创造的资本投入;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影视文化产业的高品质,这就是在规范体系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的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相应的具有商业性的大型活动,也会为河北省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

(四)专业复合、结构合理,打造优秀的影视产业队伍

影视文化进入市场、走向产业化道路后,要想盈利,单纯靠懂艺术或者懂管理的人是无法将影视引领到正确的市场运营道路上来的。影视产业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管理运营、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化程度高的经营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又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态。加强影视文化人才的管理与引进,在政策上可采用资金扶持、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现金奖励等。目前,大片时代已经到来,电影的大成本大投入已经成为争夺票房的基本保证。同样,电视节目领域也迎来了“大片时代”,这就是在节目创意期—录制期—后期制作期—发行宣传期等都进入了精良化时代。也就是说高品质节目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多数量的节目,日益反映出“高投入、高回报”的特殊属性。节目质量的精良化,节目资金的高投入,必然要求河北省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建立知名制作公司和团队,打造河北省名牌影视制作单位,用精良化的整合资源进入全国一线影视文化市场,“河北冀军”正是在这种观念下诞生的。

(五)市场规则、集团运作,建立品牌效应下的链条产业

集团化建设是高端资源整合的第一步。广播影视集团化,就是若干实体按照市场运作和现代制度,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形成广播影视集团的过程 。

也是借助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加强分工、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是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电影的公司化运营,电视体制下的“制播分离”,都是影视文化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运作的前提保证。河北省影视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精英集团。该集团现在已经形成艺术高校基础、动漫产业拓展、精英剧场进入影视圈,这个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很具有代表性。、

(六)市场主导、制度扶持,营造地方政策服务市场环境

以服务文化市场为原则。产业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文化引导的政府行为必然会使文化发展过于单一化。在影视文化的产业下,尊重市场的选择,为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触碰到一些敏感地带的影视文化作品,地方可以出台相应的级别,不同的级别在不同的环境下播出。网络上的网络剧就要比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相对宽松,这也是在收视渠道多元的今天,网络剧更容易抢占市场的原因。在全国文化一盘棋的局面下,河北地方政府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为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建设在全国激烈的竞争中提供制度和政策支持,起到基石的作用。

[1]赵鸿颇.河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学报,2009(8):16.

[2]郭燕.河北影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4):35.

[3]耿小博.河北影视文化产业现状与观望[J].媒介传播,2009(7):36.

(责任编辑:邢香菊)

2016-05-23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融媒体环境下河北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4031307)研究成果。

杨博,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河北文化产业影视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孙婷婷
影视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