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2016-03-15刘存山

关键词:万众大众意识

刘存山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刘存山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内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当下,中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彰显出我国已经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没有创新的人才,就没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没有创新的人才。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大学生。人才是进行创业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有利因素。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高校教育要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及人才保证,要培育高校学生开阔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动力。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给予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内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的新兴战略,高校面临新的时代机遇及挑战。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是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高校应当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准确把握其开展思路,理解其核心内涵。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是激发人的创造力

李克强总理在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李克强总理在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们的回信中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承认人人都存在创业创新潜力的基础上,营造“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新”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创新是以创造及更新改变为内涵的价值导向。创业之中包含创新,而创新又是创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将创新和创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高校教育倾向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 ”同时还提出“创客”、“众创空间”、“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生存发展及内涵建设的时代要求。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2014年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毕业生达727万人;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一)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导向。高校大学生若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那么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便无从谈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

(二)激发大学生刻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精神是个体意识和思维活动、以及生机和活力的实践活动中的外在体现,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大学生刻苦奋斗、勇于承担、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三)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敢于创新思想,追求个性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单纯的知识教育及技能教育,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对具有创造性的意识方面的培养。

(四)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着力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仅仅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时代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新教育思想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时代需要,树立起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观念,树立起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观念,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竞争、创造、创新、奋斗的精神,着力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使大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不断锤炼大学生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的创新创业型人格品质。

(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激发大学生创业应必需的几种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主体意识,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造条件;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授大学生关心社会的理念,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使命感;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让当代大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2.要着力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对高校大学生开展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工作目标。当代大学生具备了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克服困难有所收获;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具备敢于开拓创新的魄力与勇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内容,为当代大学生以后的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大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本身就要求实事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生活。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1.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一方面通过把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每门课程都蕴含着创新创业方面的资源和素质,高校要主动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另一方面,高校应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发和开设一系列创新创业培养专题课,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讲授与课堂外实践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正确回答和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多重形式,实现高校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佳效果。

2.繁荣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社团、讲座报告活动以及文体活动等,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几种形式。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着力发挥两个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内涵:一方面高校要立足国情与本土经验,重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与学校历史文化中关于创新、创业、创造方面的教育因素和核心内容,在具有更强主体性与认同感的校园氛围中深化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利用现有的校园创新创业典型方面活动,通过挑战杯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等专题教育活动,使高校学生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优化品格、完善素质、提高境界,从而通过校园文化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四)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全员参与教育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员参与工程,全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责任,要在高校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高校的各项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都要体现教人育人导向,密切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氛围与教育机制。

2.工作协调教育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协调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宽领域探索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要采取多种方式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要创新形势教育、典型教育、主题教育,丰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探索以大学生党建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重视大学生中组织发展工作,不断加强大学生班委、团支部建设,激活大学生基层组织的活力,调动高校大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3.支撑保障教育机制。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化专业化教师队伍,不仅高校各级各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更要充实完善学生政工与辅导员队伍、班主任与专业导师队伍、学生骨干队伍;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新形势与实际需要,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网络,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与实际问题,要逐步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场地建设,努力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Z].2004,(10).

[2]艾军,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J].青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92-94.

[3]李春燕.高校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考和对策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6):102-103.

猜你喜欢

万众大众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万众期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万众抗疫颂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万众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