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渡人》的多重主题解读

2016-03-15徐思思

关键词:摆渡人迪伦荒原

徐思思

(汉江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摆渡人》的多重主题解读

徐思思

(汉江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摆渡人》是一本令千万读者灵魂震撼的心灵小说,除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真情也是小说大受欢迎不可或缺的因素。爱情、救赎和家这三重主题相互交融,使作品别具一格,值得瞩目。通过解读《摆渡人》中富有浓郁哲理的多重主题,可以揭示小说背后蕴涵丰富的人性内涵,引导人们重新思索人生,也为在爱情迷途中的人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摆渡人》;多重主题;解读

一、克莱儿·麦克福尔和《摆渡人》故事简介

《摆渡人》(Ferryman)作者是英国文坛近两年受人瞩目的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一部最著名的作品。该书一举摘得多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15岁女孩迪伦乘火车去探望久未谋面的父亲,以火车事故导致她意外而“亡”为导火线,以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勇敢拼命地保护她的灵魂和她反摆渡崔斯坦为主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形象地刻画了女孩不畏艰难险阻、魂飞魄散地追求爱情时那执着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最终女孩说服崔斯坦与自己一起返回人世,并在人世相遇。

二、《摆渡人》的多重主题

《摆渡人》巧妙、惊人的故事情节与小说中所展示的多重主题密切相关,爱情、救赎和家这几个主题相互交融,引领读者以自己的心灵与小说中感人至深的真情相互碰撞,迸发出灵魂深处的火花。多重主题与丰富的内涵或许是《摆渡人》被认为是一本灵魂治愈小说的核心原因,解读《摆渡人》中的多重主题,可以揭示小说背后蕴涵丰富的人性内涵,引导人们重新思索人生,同时也给读者的灵魂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一)爱情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它不但是小说形成的根本,而且使人类美好的感情得以展现。[1](P87)相信大家都被《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纯真的强大爱情所震撼,这种爱情强大到可以不畏魂飞魄散也要寻找到对方,这也是《摆渡人》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小说中迪伦和崔斯坦之间产生的爱情是顺理成章的。当女性处于危险中,对唯一值得自己依靠的人产生感情是很正常的;而男性对一个单纯的且会无条件地关心自己的女孩心动,这也是人之常情。正是爱情这一强大的支撑体,支撑着迪伦克服千难万险,也不畏失败后的魂飞魄散,从“家”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追寻自己的幸福;也正是爱情的力量促使着他们敢于解放禁锢的思想,才能返回人世。

透过爱情主题看小说隐喻的道理比比皆是。在穿越荒原之前,迪伦因为缺乏爱情,所以她很胆小,内心是一片无尽的荒原;在穿越荒原之后,迪伦因为收获爱情,所以她蜕变成一个坚强勇敢的摆渡人,引领自己的爱人脱离荒原无形的禁锢,将他摆渡回人世。这暗示了在真爱面前,人人都是强者,爱情的力量很伟大。

崔斯坦和迪伦从荒原返回隧道口的途中,崔斯坦为了救心爱的迪伦而受到恶魔的攻击,留下的伤口让他痛得龇牙咧嘴。以前他的伤口几天之内就会不治而愈,但是这次的伤口都几天了还没有消失,并且随着他走得离荒原越远,伤口似乎也在逐渐恶化。这不仅暗示了崔斯坦可能摆渡了足够多的灵魂,也到了该解脱的时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为真爱付出,才会痛。

虽然爱情是永不褪色的主题,但是克莱儿能用她那细腻、唯美且颇具张力的文笔使读者不忍释卷;用充满画感的文字,将连接“家”和人世的荒原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情感真挚动人;让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饱含真实的人生况味和隐喻,引领人们重新思索人生,也为在爱情迷途中的人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二)家

家这则主题是《摆渡人》所隐喻的一条暗线,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女主人公从逃离家到回归“家”,再从逃离“家”到回归家。以家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回家之旅。

迪伦心中认为名声赫赫的吉斯夏尔中学专门磨平人的热情、创造力,尤其是消磨人的意志;[2](P5)老师也令人很压抑;同学都是一群跟风盲从、不动脑子的人。[2](P7)原本计划和自己从小就认识的唯一的好友兼同学凯蒂一起密谋逃离这里的办法,但是去年凯蒂因她父母离异也被迫转学离开这里。小说中描述的这一切都表明了迪伦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厌恶,感觉自己和同学不合群,也不愿意同流合污。

迪伦的妈妈——琼,为了掩盖额头上的皱纹,每天晚上不辞辛苦地往脸上涂抹各种昂贵的乳液和美容液,但是终究于事无补。[2](P4)这暗示着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承载的不仅是抚养、教育,更多的还是操心。可这种操心反让迪伦觉得是负担、厌倦,因为她想从家中获得温暖,找到可以诉说的对象,而不是妈妈整天的喋喋不休。家不是一个温馨完整的家,学校没有一个知心、可倾诉的朋友。作者利用迪伦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厌倦,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她鼓起勇气去见那久未谋面的爸爸,另外她从电话里得知爸爸也很想了解她的情况,或许他可能是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虽然意外的火车事故没让她与父亲见面,但是终究还是逃离了家。

因火车事故,迪伦意外而“亡”。每个灵魂离开人世后必须在灵魂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越过荒原,才能到达“家”。在穿越荒原的那些天,她与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相爱了。穿越荒原途中,勇敢、强悍的崔斯坦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恶魔的进攻,引领着迪伦的灵魂穿越危险的荒原,她到达了灵魂称之为“家”的地方。这些天,她收获了爱情,也让她明白虽然“家”很美好,但是没有崔斯坦的“家”是残缺的,是一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于是她寻找一切机会逃离“家”,重返荒原,并以自己坚韧的意志在荒原找到了摆渡人崔斯坦。

在从荒原返回人世的途中,她又耐心地解开了封存崔斯坦多年的思想禁锢,并勇敢地引领他和自己一起尝试着返回人世。相信男女主角在小说结尾时的对话“原来你在这里”和“我在这里”让所有的读者都印象深刻,这标志着这场充满爱、艰辛、信念、勇敢的回家之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且渡人渡己的完美回归也升华了主题。[3](P142)

(三)救赎,亦是摆渡

除了上述的爱情和家这两个主题之外,救赎是《摆渡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不仅因为救赎的内容在小说中占据大量的篇幅,还因为救赎的情节使小说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小说从救赎的角度出发,按照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展开救赎情节,使得救赎途中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人惊心动魄,引人深思。小说还采用了许多形象的人物心理描写,将两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救赎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暗示了只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照亮救赎之路,从而拯救人类的灵魂和生命。

第一个救赎故事讲述的是崔斯坦摆渡着迪伦穿越荒原,途中他以自己的经验、机智、勇敢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恶魔的进攻,使她的灵魂免遭恶魔的毒手,让她安全地到达“家”。这是灵魂的救赎。

第二个救赎故事是迪伦反摆渡着崔斯坦从荒原穿越到人世。看似强悍的崔斯坦,在返程中却显得胆小懦弱,而看似羸弱的迪伦,却支撑起了返程的全部信念。她不厌其烦地鼓励并宽慰崔斯坦,使他打破荒原的禁锢,和她一起尝试返回人世,最终他们在人世相遇。迪伦不仅拯救了自己和崔斯坦的生命,还拯救了他们的爱情,所以这是生命的救赎,亦是爱情的救赎。

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设置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节点:导火线、危机、高潮、结局等。作者自然地将两个救赎故事都注入这些节点,令读者从一次次激奋、沮丧、惊心动魄过渡到希望、温暖。另外,它启迪着读者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明天,明天才会更美好。

三、结语

《摆渡人》是一篇灵魂治愈小说,它那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构思、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多重主题的相互交融,不但使作品别具一格,值得瞩目,而且又不失其内涵和令人深思的空间。通过解析富有浓郁哲理的三重主题,能引导读者体会到小说表面上看似乎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其本质上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类自身进行探索后加上自身的见解,对社会和人性的揭露,也是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真实写照。此外,小说也折射出人性之美,真爱、勇敢、信念无不涤荡着读者的内心,也让人们明白当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将如何迈出自己的脚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不后悔。

[1]吴丽娜,肖桃华.法国文化视角下《基督山伯爵》的主题及文化解读[J].长城,2014,(6).

[2][英]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M].付强,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3]徐珊.解读电影《地心引力》的多重主题[J].电影文学,2015,(1).

猜你喜欢

摆渡人迪伦荒原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摆渡人》
关于《红楼梦》《荒原》神话叙事的比较研究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黄河上的“摆渡人”
《摆渡人》: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你不知道的鲍勃·迪伦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
难忘雪漫荒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