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证书制度的对接研究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6-03-15周忆陶

关键词:资格证书技能职业

周忆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双证书制度的对接研究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周忆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80)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的应用技术型和成长型网络技术人才,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在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上引入“双证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而双方不断加大融合的力度与方式,是教学体系设计和构建的新思路,完善了教师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

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双证制”;融合

经济社会中高速发展的4G网络、互联网+、云存储与计算、物联网,使得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技术与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生命力最强大的也是影响力最多的新兴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拥有服务理念、具备高新技术的管理应用型高端技能网络技术人才。因此提升培养网络技术专业管理型技能人才力度,大力推动管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的目标。

一、我国网络技术专业职业技术制度的现状分析

1.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简单的网络开发到技术维护、安全设计,而今更集中需求面向应用领域的网络工程师。要求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能力、网络软件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开发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其掌握知识量的程度和实践技能的积累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巨大偏差,一方面是社会急缺大量能工作在生产一线的网络专业蓝领人才,另一方面却是众多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难于就业[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引入无疑将对这种现象的缓解起到重要作用,它也将成为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证明。

2.教学理念的改进

现行体制下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从知识型向着应用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无论是教学方式和内容都是以职业需要的技能为中心,着重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一线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要适应岗位的需要,体现职业的特点,又具备专业知识,有提升技能的空间。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培养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设计能力、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职业资格证书融入教学过程更是职业岗位认证毕业生的凭证。

因此,在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体现,由于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用实践技能要求高,而教学板块内容更新快,对教学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应技术变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双证制”下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技能,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通过具体工作锻练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实际水平。教学特点以应用过程系统性,和本科教育的学科系统性有着显著区别,体现职业性的特点。在我国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缺乏融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侧重点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1.考核内容与教学过程差异大

现行的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与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内容不配套,教学内容上是本科教育的简版,实训内容与形式单一,与当前计算机网络行业的用人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呈现课程理论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差。

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试方面或重复或分离,使得参加技能考核的学生还要单独选购培训教材,参加培训的时间也有重合浪费,大大降低了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院校实践条件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匹配

高职高专教育脱胎于普通高校教育,网络技术的课程设计缺乏实训环节,多数课程的实验和实训强调课程知识体系的建设,缺少引导和启发学生针对现场的需求进行的开发设计,教学效果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快,而高职高专教师受教学条件限制,知识体系依赖于理论研究,新技术更新慢,技术理论无法及时跟进验证,使得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3.证书种类各异,培训课程难以成型

网络技术专业是证书认证相对较多的学科,而且认证复杂,有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认证,有信产部的认证、有大公司单独的认证,还有少部分从国外引进的资格认证,课程内容繁多,标准不一,费用高低不同,使学校和学生无所适从,更难以做到:将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实际意义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入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之中,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参加合适自己的技能鉴定,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4.职业认证效果失真

近年来高职高专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而大部分学生把升本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加大基础课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力度,忽视技能训练,无疑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更多的学生是对实训设备认知不足,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少且形式单调,体现为缺乏动手能力,专业技术与实际应用融合程度低,这种缺乏职业素养的训练模式与方法,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方向偏离实际应用,新技术跟进速度慢,认证效果明显失去了真实性[2]。

三、实施“双证制”对接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双证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从素养、知识、目标和能力入手,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强调以实际能力的掌握为根本,既要注重学历的专业性,更应强调职业的准确性,为实现高职人才的综合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1.多种模式共举的教学方案

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做到“以学习实践技能为主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实现课程设计“体系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项目化”、实践实训“实战化”[3]。通过建立与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计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目标,达成同时完成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的要求。

2.积极推行课程内容综合化

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创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增加学生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和持续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强化提升,达到了职业素质的要求,完成了岗前训练的目标,实现“零距离”学习的综合目标。让学生不仅拥有专业技能,还具备更新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同时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4]。

3.完善评价体系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目的和职业证书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目标,针对网络技术及相关职业岗位对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应该突破科目界限,构建开放式课程评价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中主动完成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中的课程学习和实训,负责理论考试,由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完成技能考核,考核过程互相认证,既是学生获得学分或毕业证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依据。

4.完善“双师制”培养机制

社会上用人单位认可的网络技术专业认证考试承接于国际化的认证考试,专业课程的先进性和英语环境的应用必不可少,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是理论突出、实践性教学不完善,造成认证课程的技术性操作无法真实体现,增加了学生考取证书的难度,而一支实践技能充备、业务素质高超的教师队伍和仿真度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快速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要求,获得最佳学习效果[5]。

[1]李群,朱接文,吴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7,(11).

[2]徐希炜.高职网络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施[J].考索·探微,课程教育研究,2013,(6).

[3]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4]马必学,程时兴,向丽.基于“双证融接”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5]张炳耀,费重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问题及解决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2003,(9).

[责任编辑:赵天睿]

2015-11-20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改革的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GG0636)

周忆陶(1970-),女,河北宁晋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G420

A

1008-7966(2016)01-0159-02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