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6-03-15广西河池大化县高级高中覃惠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课批判性高中历史

广西河池大化县高级高中 覃惠姣

新课程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好历史文化,加深对于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又被称为评论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指人在信息面前善于运用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批判性审视,做出自己评价的一种思维能力。其主要特点是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独立性,不盲从于传统观点而是有理有据地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是对“旧”的扬弃,对“新”的建构。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质疑与创新,即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进行质疑,找出、发现和扬弃不合理的因素、构建新的因素;二是证伪与求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真理性进行证伪,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求真;三是自由与民主,既不人吟亦吟,也不我行我素,而是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下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历史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分析、综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观点、规律等作出正误判断的个性心理倾向与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既是高中历史课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也是高中历史课适应创新教育需要,更是高中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是高中历史课性质和任务的自身要求

高中历史课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现成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把历史课当作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是历史课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创新即是破旧立新,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是创造性的前提与基础。历史学科的属性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3.是高中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调账传统的精神,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顺应这一趋势,就需要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观念中,一直不能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讲究教师权威、教材的唯一性,这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全面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摒弃那种所谓历史教科书是最权威、最精确的知识。

(二)打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所谓打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即打破传统教学上的学生课上过度地依附教师的不良现象。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导者,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沦为附庸,进而表现出随波逐流、被动的一面,只能够单方面地接受,没有自我表达的机会。这显然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为此,打破这种旧规则的束缚,建立一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导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1.指导学生对多样性史料的全面收集

对史料的收集方法是学生必须知道的,收集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历史事实一直是复杂的和多样复杂的,这就要让学生收集的史料尽量从多视角、多角度去,这样做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拓宽同学们观察历史事实的视野,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要敢问敢想,要不怕权威的力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自主得出答案,培养思维能力。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里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指领高中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让学生组成团队阅读历史教材,加以讨论,要开展一系列与历史基础知识有关的训练活动,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加以分析,进一步有效地诱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文本(教材)出现多元化的解读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是由阅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社会背景、事物感知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在高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趋势和方向,也是构建与组成新的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并为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审美体验的生长与生成创造条件。

(四)进行多元化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式采取的科学性、完备性等,对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潜能、认识与展现自我、培养与树立自信、成就与体验成功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极重要的。

1.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发言次数与质量,作业完成数量与质量,知识掌握程度与问题解决方法、思路、能力,对相关内容的认知过程、情感、动机、价值观等诸多与学生学习相关的部分,以实现量化因素与非量化因素的评价的综合。

2.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层次化与民主化

使评价在师生、生生之间积极进行,重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之口对同伴学习的解释、分析、评估、推理、判断、调节等做出合理的评价,并引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这种来自于同伴群体的评价影响,会对学生持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与能力产生极为积极的和持久的影响。

总之,想要把批判性思维熟练运用到高中历史课程里,就要立足在历史思维内容基础上,由方法论的表层最先出发,不断地去发掘历史课程里潜在的批判性模式思维因子,并积极培养学生在历史批判性方面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历史课批判性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