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6-03-15广西河池市罗城第二高级中学吕文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4期
关键词:一节课课程标准物理

广西河池市罗城第二高级中学 吕文媚

作为教师,备课可能人人都会,但如何有效备课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关注的问题。因为只有有效地备好一节课才能有效地上好一节课,只有有效地上好一节课,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我们要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就必须有效地备好一节课。那么,对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社会的亲近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着眼于学生对科学概念、观点的理解,形成学生最基本的物理视角,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精神。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得将来所需的所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教育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机器零件”。充分发掘物理教育的育人功能,正确领会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意图,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着手,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二、要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总体的思考方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笔者所在的罗城第二高级中学是属于三类普通农村高中学校,学生无论是基础还是素质都是比较差的,如果还一味的追求考试的分数,那么我们只会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难,永远找不到教与学的和谐点。因而,应立足于现状,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态度与情感等价值观的目标,在备课时就要认真备好学生,精心设计好怎样难度级的难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突破。

三、注意发挥实验的功能,以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物理实验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头脑中留下实验表象,有思维的观察和没有思维的观察,所起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鲜明、生动、新奇的现象使学生兴奋甚至赞叹,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判断、概括,把感性知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这就需要教师事先根据实验精心设计一套由表及里,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问题。

笔者在讲授单摆的振幅时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个大铅球用钢丝悬挂起来,把球拉开一个角度放在教师的鼻尖前,然后放开,让学生观察球的摆动。当球向教师头部摆回来时,学生高喊“躲开”,但教师纹丝不动却安然无恙,球又摆回去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有惊无险”的结局必然会使学生惊讶,“为什么”的念头就油然而生,求知的渴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我们的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差,导致实验教学很难开展。教师要对实验目的要做充分的引导,有时候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个惊喜、一个个成就,进而激发兴趣。例如:在用激光器和平面镜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可以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

本实验需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为什么会出现斑点的移动?

斑点的移动与什么有关?

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先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测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这就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是哪些原因,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 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这样“我看到了”“我知道了”……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的喊叫声充满整个教室。

四、巧妙设疑,有效合理的提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及课堂提问的技巧很重要,有效合理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具有思维价值;问题要具体,表述要清晰、准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不要急于评判;提问要兼顾各类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评价。另外,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巧妙设疑: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设计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处设计问题;在学生的思维受阻处设计问题;在学生所遇疑难之处设计问题。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就特别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复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三者的定性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小小问题就像敲门砖一样,敲开了疑问之门,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正在全国各省市如火如荼的铺开,我们面对的学校基础设施如此落后,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教学更体现它的艺术性。

猜你喜欢

一节课课程标准物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处处留心皆物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