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轮子齐头并进

2016-03-1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化工管理 2016年34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

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轮子齐头并进

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企业自身,对于技术领域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始终都抱有很大的热情,而且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加快提速,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轮子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召开这样一个探讨企业管理创新的大会,很有意义。

今年年初,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印发了《关于筹备召开“第九届全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的通知》,广大化工企业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经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定,第九届全国化工行业级管理创新成果共五十项,其中评定为一等奖九项,二等奖二十八项,三等奖十三项。本届申报、评定管理创新成果数量分别超过上届3倍,质量也有所提高。这些管理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企业在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两化融合”、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成绩和新经验,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实用性和时代特色;联合会将深入分析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并动员化工企业全面贯彻国家十一部门“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推进“十三五”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纲要,国家十一部门最近发布的“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企业管理创新理念、目标、原则、途径及保证条件、工作重点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规范,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石油和化工行业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当前,资源匮乏、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随着航天航空、电子信息、高速轨道、大飞机、核电以及深海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创新支撑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化学学科和化工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向更宽、更广、更深层次延伸,一些颠覆性、革命性的重大突破成为可能:一是科研人员对原子和分子等微观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多层次分子间相互作用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更为系统;二是实验仪器设备的分辨率、精准度以及灵敏性不断提高,对物质结构和能量过程转化更易操控;三是信息技术与化工研发、制造过程日益融合,以绿色安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化学反应过程更趋完美。这些重大创新条件的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微化工技术、电化学技术、智能医药技术、分子设计技术、照明显示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的重大突破,一批颠覆性的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时代。石油与化工领域科技创新的课题将会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广阔,前景越来越诱人,广大科技人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在“十三五”时期,我们行业必须要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在管理创新水平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尽快改变全行业管理创新落后于技术创新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调双轮驱动的新局面。迈出由石油和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坚实步伐,我们石油化工企业家肩负着重大使命。我们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把高端的技术创新和扎实的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把工艺研发同智能制造融合起来,把技术活力和管理效率连接起来,“十三五”将有可能成为行业发展历史上创新活力最为强劲、创新成果最为丰富、创新发展最为优异的五年,将会成为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成绩最为显著的五年,将会成为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率最为活跃的五年。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轮子。在企业技术创新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清醒地看到管理创新落后于技术创新的客观现实。

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变化——急剧的变化。环顾当今世界,技术的颠覆、激烈的竞争、分散的市场、全能的顾客、挑剔的股东,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21世纪企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世界管理学大师加里哈默博士在《管理的未来》一书中从多方面做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随着变革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公司无法应对。产业领先者的更替很快,所谓的竞争优势也比以往消失的更快。如今,已不是极个别公司面临这样的挑战,而是整个产业。“近年来,许多行业几乎整体都落后于变革的曲线。”

战略生命周期在缩短。由于资本充裕,外包机会涌现,网络全球可达,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比以往更容易。但是,一个行业发展得越快,它的商业模式就会越早达到极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企业战略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战略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放松管制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去规模化”效应,显著地降低了各类产业的进入门槛。长期存在的垄断局面将进一步被打破,自由竞争将会成为主流。

公司将融入“价值网”和“生态系统”,并独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公司的竞争优势不再依赖产品的市场能力,而主要依赖于产品的协同能力。随着合作开发项目和产业联盟的增多,企业自我控制命运的能力也在不断降低。

互联网的出现使市场的主动权从生产商转到了消费者那里。现在由于消费者掌握了充足的信息,不再受企业控制,那些只能提供二流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全球化以及直线下跌的通信费用使产业面临着更多新的、超低成本的竞争者,新进入者不断侵蚀着已有企业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地位。一些经验老道的企业善于在低端竞争,不断把他们的核心活动置于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区域,但也有很多企业发现很难在全球进行布局。随着印度公司在服务业的渗入和中国企业逐步扩大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在盈利的边缘苦苦挣扎。

哈默博士认为:“与20世纪后半叶发生变革的技术、生活方式、地缘政治相比,管理就像一只缓慢爬行的蜗牛。”他预示:传统管理方式正在终结,现代企业家需要管理创新。他还认为,“管理创新来自多个层次:营运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每个层次都能对企业的成功做出贡献,而管理创新无疑是最高层次的创新。”

面对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的目标任务,面对急剧变革的企业经营环境,面对管理创新滞后的严峻现实,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也面临着十分繁重的艰巨任务。

在当前企业面临的一系列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的艰巨任务中,我认为,当前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最紧迫、最需要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有三个:

一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问题。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准确选择,将会给企业发展选择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行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每年全行业国际贸易逆差高达近3000亿美元。产品结构趋同、产品技术低端,你会干的我也会干,你不会干的我也不会干。大家都在拥挤的低端市场上争夺撕杀,不惜血本拼命降价,浑身是血两败俱伤。能不能尽快走出拥挤不堪的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的市场定位,是当前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紧迫任务。无论是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型企业的培育发展,都需要有一个有远见、有智慧的准确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精准选择,不仅需要管理者的胆识和远见,而且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经验。

无数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的战略定位不仅决定着企业今天的生存,而且决定着企业明天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市场的战略定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市场定位,可以使一个弱小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一个失误的市场定位,可以使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顷刻陷入灭顶之灾。可以坦率地讲,当今我们进入了更加激烈的战略竞争时代,企业的市场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企业效率管理的聚焦问题。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生产要素效率的最大化。管理效率的竞争力直接体现着企业管理的水平,在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管理效率的竞争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更加残酷。

在管理效率的竞争中,我们希望各个企业要聚焦四个关键的指标。这四个效率的关键指标分别是:销售收入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四个综合指标,分别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周转水平、劳动力创造能力和全要素效率水平,这是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十分重要的四个效率指标。恰恰在这四个关键效率的指标上,我们有着不小、甚至很大的差距。2015年我们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是4.93%、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91次、人均销售收入178万元,人均利润8.78万元人民币,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这四个指标基本上都是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我们行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指标有很大差距,而且全行业最好的企业同跨国公司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以全行业两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为例:2015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销售收入是4286.2亿美元,利润为163.6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仅为3.8%,资产收益率为2.6%,人均利润仅为1万美元;而埃克森美孚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是3826亿美元,利润是325.2亿美元,销售利润率达8.5%,资产收益率为9.3%,人均利润为38.9万美元。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为806.4亿美元,利润为5.6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7%,资产收益率为1.2%,人均利润为1万美元;而德国巴斯夫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为986亿美元,利润达68.4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为6.9%,资产收益率为7.9%,人均利润为6万美元。企业管理,只有聚焦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对标才能找到差距。

三是企业技术管理的强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当今的世界,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我们行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前不久,在七部委公布的全国第一批9家创新型企业名单中,我们行业就占2家,烟台万华集团和广东金发集团首批上榜,这是我们行业的光荣。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从总体而言,我们行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还要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进一步强化技术管理,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科技创新这一变量的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强化企业技术管理,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们行业每一个企业都要下大气力做好的重要工作。在强化技术管理、加快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企业和企业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三件大事: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渠道来源。能否做到创新发展,新技术来源十分重要,谁能最早拿到新技术,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甚至获得垄断的发展地位。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的研究开发外,还要能主动的采取“买青苗”、“借外脑”、“建平台”的方式,因地制宜的建立起内外结合的技术来源新体制;二是要改进和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新机制。要坚决打破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多劳不能多得,少劳也不会少得”分配弊端,改进和完善真正能够体现“按劳分配”的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成功的是少数,失败的是多数,如果没有宽容失败的企业和文化环境,企业创新是不可能取得突破性成就和可持续发展的。“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五个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制高点技术的新突破,培育一批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行业发展动能的真正转变。行业创新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就要看企业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大幅度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们全行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不仅要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新路子,还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抢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制高点,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在实现“十三五”这个战略目标中,无论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效率管理的聚焦、还是技术管理的强化,都需要企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做出积极的贡献。“十三五”时期,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有着巨大的历史机遇,需要众多的创新智慧和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大有成就、拥有美好未来的大舞台!我们相信,在国家十一部门“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指引下,在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我们全行业一定会取得更多、更新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全新业绩!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的崭新雄姿!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