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电系统中供电可靠性技术应用探析

2016-03-13贵州省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技术

贵州省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彭 雯



供电系统中供电可靠性技术应用探析

贵州省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彭 雯

【摘要】对于我国的电力系统而言,保证供电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研究供电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技术。本文将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供电可靠性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相关措施,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技术;应用

0 引言

我国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为此要进行电网改造,加大设备投资,并采取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不但能够确保居民的优质生活,同时能够减少由于停电导致的损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供电系统中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配电网闪络

所谓配电网闪络,主要指的是因为电网长期处于高压作用之下,造成供电系统中的砌体、液体介质的绝缘表面出现不正常的放电现象,即为闪络。供电系统出现闪络会导致电极间的电压快速下降至最低值,且伴随火花、电流等,导致绝缘体的表面温度过高发生碳化,绝缘体表面损坏,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

1.2过电压现象

所谓过电压,主要是指所需电压超过了设备该时段既定的最高电压。供电系统产生过电压属于超负荷现象,若长时间存在过电压现象,则会导致电力设备受到损害最终发生事故,供电可靠性无法保证。

1.3线路故障

供电系统在其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电力设备、线路受到损害。例如,天气恶劣以及不正确的人为操作,会使得供电线路产生故障,供电设备无法正常的运行,造成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

1.4维修不到位

供电系统要想保证能够正常的运行,首先要确保各类型设备、线路的完整和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供电设备以及线路的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及时的对供电线路、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已损坏的部件,保证供电系统正常供电。

1.5缺乏有力的电网网架结构

主网主要存在单T接线或单辐射电源进线的变电站,不满足变电站“N-1”准则要求;负荷中心区配网线路存在联络关系的线路因负荷均偏重,未通过线路“N-1”校验,不利于线路间倒供电;配网存在部分线路过载、线路分段过少、单线用户数较多的现状,不利于配网线路倒供电,对供电可靠性影响较大。

1.6缺乏有效的自动化系统

在供电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设置有效的自动化监控与报警系统,以便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做出反应,一旦出现供电问题能够及时发出救助信号,尽量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的供电系统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要做好相关研究,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 如何有效的加强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1做好设备更新,避免设备元件存在老化现象

在供电系统供电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线路的长期使用,难免会出现磨损与故障。部分设备与元件因其长期使用需要报废,若继续使用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定期检修,做好设备更新工作。此外,部分元件因其制造的材料与工艺不过关,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工作,保证无法使用的元件能够及时报废。加强设备各年度评级及风险评估,对中风险以上设备纳入下年度检修技改计划实施解决,在实际供电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新型设备、元件的使用,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保证供电可靠性有效的提高。

2.2健全供电系统的结构

按照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做好供电模式的选择工作。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而言,以往的供电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电网发展要求,导致供电可靠性较低。近年来,城镇快速的发展,对于供电的稳定性要求更加严格。所以,需要对供电系统的结构进行调整,保证供电的功能、效率、安全等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加强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供电新模式。线路随着电网项目实施,优化电网网络结构,逐步从根源上消除电网部分主变过载、线路过载、线路分段过少、单线用户数较多的现状,提高主变及线路“N-1”校验通过率,且加强线路间联络关系,从线路间联络逐步发展为各线段间联络,以更灵活安排系统运行方式。

2.3构建自动化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自动化指的是借助新型的技术、设备,配合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控电网的运行状态,确保各设备、元件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反映在计算机中,从源头控制故障的产生。一旦出现供电故障,自动化系统能够对该区域进行自动隔离、阻断,部分系统能够自动消除故障。此外,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如停电的次数、电压、电流负荷状态等,合理优化供电结构,保证供电可靠性。

2.4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控制

在供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加强供电可靠性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更好的进行供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供电系统在电力企业的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包含多个领域,且目前均在逐步实现自动化,整体朝向科学、智能化发展。为了更好的保证供电系统发挥其效果,必须加强供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具体从停电持续时间、停电户数、停电时户数方面严格控制,即是在电网规划建设时要充分分析电网现状,逐步加强各条供电线路间联络,严格分段线路,以确保在故障及预安排停电时能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进行供电工作,促进电力企业长期发挥效益。

2.5确保电网可靠性规划与电网运行状况紧密结合

制定完善电网规划修编、审订流程,在流程上确保电网规划的滚动修编,合理审订,并充分考虑并提取电网运行现状数据,充分考虑当前电网的可靠性现状,确保电网规划能够及时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城镇电网运行现状,汇集相关部门意见,分析电网运行情况,编制电网(配网)薄弱点分析报告,作为电网计划参考依据。在年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引入电网(配网)薄弱点分析报告内容,考虑负荷增长需求,优化完善年度电网计划编制,确保电网薄弱点、负荷增长点能逐年得到有效解决。

2.6加强综合停电统筹,精细化维修作业

以减少用户停电次数为目标,落实综合停电管理的流程、制度。按照时间,综合梳理各生产部门施工、检修等工作计划以编制年度停电计划,并进行年度综合平衡。加强月度综合停电平衡工作,尽可能对涉及用户停电的施工检修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健全停电计划的申报、审批流程,尤其严格控制临时停电计划,做到申报、审核、变更、执行的闭环管理。同时加强转供电,制定转供电管理办法,加强对计划作业、抢修作业及转供电操作等各方面工作。

制定检修作业标准时间,优化停电安排,精细化倒闸操作步骤和时间,切实减少停电时间;根据作业指导书,开展抢修班组作业车辆、材料和工器具的定置定量管理,推进班组精益化管理。

2.7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供电系统日常供电的过程中,要想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还需做好电力人员的管理,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供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做好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的安全教育与专业素质培训工作,增强电力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电力事故。对于供电系统的领导人员,必须加强监督指导,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若工作人员无法按规定操作则予以一定的处罚,确定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作为电力操作、检修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恪尽职守,及时汇报供电系统供电中存在的问题,不可玩忽职守。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做好自身的分内工作,保证供电系统稳定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供电的过程中不但要尽可能的避免操作失误,还需加强检修工作,提高供电质量,完善各自工作职能,不断总结吸取经验,采用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从而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志萍.基于供电可靠性的中压配电系统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9(9):29-32.

[2]陈盛斌.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的策略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5-146.

猜你喜欢

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技术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探讨
配网故障快速复电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探讨
浅谈某石化企业供电系统的抗“晃电”措施
试论高损台区的分析管理及现场检查方法
基于Saber模型的6脉冲整流负载对飞机电源品质仿真分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浅析提升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可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