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极端环境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2016-03-13福建省消防总队南平支队蔡剑锋

电子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急通信保障消防

福建省消防总队南平支队 蔡剑锋



浅析极端环境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福建省消防总队南平支队 蔡剑锋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地质运动处于新的活跃期,一些极端环境也随之而来,如:地震、洪涝、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次生灾害也频繁发生,如:化工、交通、垮塌、危化品泄漏等事故灾难,大跨度大空间、超高层超体量及地下建筑、大型石油炼化设备及存储罐区等高危高难抢险救援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这种极端环境下的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提升消防灭火救援能力,正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极端环境下的通信保障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消防;应急通信;保障

1 极端环境下应急通信保障面临的主要难题

(1)如何快速到场的难题。我国地域广大,地型复杂多样,而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具有突然性、不确定性,对于环境的破坏力惊人。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道路中断,救援人员到场困难,而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如何携带沉重的通信装备随警出动、快速到场是第一大难题。

(2)大范围通信盲区快速组网的难题。对于一些地广人稀,加上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公网通信较为脆弱,通信盲区多,保障能力、快速恢复能力较内地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公网通信中断时间长,来自运营商的支撑有限。各地对应急通信装备的需求有差异,操作使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另外,受经纬度影响,部分地区对卫星天线的要求较高,对星有难度。

(3)长时间连续通信保障能力不足的难题。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置时间一般都较长,通信装备的供电是一大难题。同时,灾害发生地域生活设施无法保证,长时间工作所需的给养物资的配置也是一个问题。

2 当前消防队伍应急通信保障问题的分析

(1)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有待于完善。现有的人员数量和业务素质与目前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从目前通信队伍的配备情况看,各支队的信通人员参差不齐,通信人员严重不足。通信人员除了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指挥中心运维外,还担负着本单位各类日常办公的保障任务,如各业务软件系统的运维、应用指导,电话、电脑、各类电子设备的维修。尤其是电视电话会议的保障任务繁重,视频会议、各类培训、日常考核、点名等使用频繁,占用人员多、时间长。同时,通信保障人员的流动性大,技术骨干流失严重。

(2)应急通信装备有待于提高。当前处个别单位有配备卫星便携站外,其他支队均未配备。简单易用的卫星电话也一般只配备到支队级,而真正发生灾害事故第一到场的一般是大、中队官兵,这就导致了发生灾害时无法第一时间保障与支队及总队的通信联络。目前装备配备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按照部局要求配置的车载装备多、便携装备少,散装装备多、模块化装备少,短距离通信装备多、长距离通信装备少,卫星通信装备重型的多、轻型少,装备配件也不配套、齐全。有的 350兆手持电台、卫星电话没有耳机,现场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听不到呼叫,影响通信效果;有的摄像机没有带接口转换线,无法配合卫星设备快捷上传图像。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现有应急通信装备由于体积、重量大、集成度不高,携行困难,依靠通信保障分队人员,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3)应急通信模式和规则尚不健全。指挥层级与应急通信保障的中枢节点的对应关系不明确;随行出动前没有明确联系方式和时间;搜救队通信员与指挥部通信时,通话规则及用语不规范,难以保障现场指挥效能和通信质量。

(4)极端、复杂条件下测试性训练不够。各支队对本地复杂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应急通信的测试性训练都不到位。部分支队对辖区内各类应急通信装备信号覆盖情况了解不深,对卫星站、卫星电话、短波电台等各类器材性能、有效应用场景和手段掌握不透,没有针对灾害类型、地理情况、辖区应急通信装备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通信保障预案。实地拉动训练少,现场指挥部、搜救队随警出动的通信人员和装备缺乏合成训练,联络不畅。通信、宣传部门资源没有有效整合。

3 强化应急通信建设几点建议

(1)健全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应急通信是保障灭火救援作战指挥和宣传报道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要按照第一时间通信联络、持续通信保障的要求,信通部门要与战训、宣传、指挥中心等部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建立联勤联动协作机制,强化随警出动意识,快速调集应急通信人员,将卫星电话、卫星图传等装备运送到救援一线,建立有效的指挥通信网络,确保第一时间与上级指挥和媒体连线报道的通信畅通。

(2)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从实战出发配足、配强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和救援队的干部、通信士官。总队可建立几支应急通信力量,如结合卫星、短波、系统平台等技术装备训练周期长、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特点,成建制、模块化编成人员装备,开展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构建一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跨区域机动队伍,能快速投放到现场,建立畅通的指挥通信体系,保障通信、宣传任务圆满完成。

(3)加强模块化应急通信装备建设。对现有装备进行研究、改造,总队及各支队配备部分轻型化、小型化应急通信装备,如单兵消防卫星背负站、小型无线转信台天线,小型移动供电设备等。开展接力通信、阶段通信试点,根据灾害现场不同时段和区域,科学配置通信装备。同时对灾害现场覆盖通信装备和北斗卫星定位装备进行试点论证、推广,完善现有装备功能,形成模块化应急通信装备体系,在地震等重特大灾害现场,公网瘫痪、信号无覆盖和交通中断等极端、复杂条件下,能够快速响应、方便携行、有效组网。

(4)强化应急通信装备测试性训练和实地拉动演练。针对不同灭火救援作战编成特点,探索全区应急通信的装备编成和保障模式,并根据不同灾害特点,充分考虑各地地形、地貌、天气的影响,在实战背景下每年定期开展装备测试性训练和演练,掌握不同场景下的装备特性、组网规律,修订跨区域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明确阶段任务、通信节点、应用手段、使用规则,提高应急通信应用效能。

(5)建立与消防宣传部门及公安机关的协同配合机制。使通信保障最先发挥作用,以最快速度将采集的现场视频、图片和现场情况说明通过通信装备传输至各级指挥中心。后方宣传人员和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紧密配合,及时筛选现场图像,采编或转发画面,力求新闻时效性。要通过整合力量、建立作战模式,形成高效的宣传报道和通信保障机制,确保消防宣传部门能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灭火救援的视频和图片,抢占舆论先机,树立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应急通信保障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原型设计
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分析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