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小额贷款违约情况及应对

2016-03-13覃少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贷不良率小额贷款

覃少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农户小额贷款违约情况及应对

覃少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一、农户小额贷款现状

近年来农行某市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农户小额贷款增量3545万元,2012年农户小额贷款增量2567万元,2013年农户小额贷款增量1084万元,2014年末农户小额贷款减少879万元。

(二)不良急剧攀升。2011年末,农户小额贷款不良贷款额、不良率为812万元、3.21%;2012年年末不良贷款额、不良率为1221万元、7.25%;2013年末不良贷款额、不良率为1438万元、8.35%,201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338元,不良率达到16.7%,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13 个百分点。

(三)清收难度不断增大。随着农行某市分行2010年集中发放的三年期农户小额贷款陆续到期之后,不良贷款防控形势严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存量不良贷款清收效果的不明显,“前清后冒”现象突出,风险不断累积,不良率呈持续攀升态势,化解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二、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一)失去地缘、人缘优势,农行经营农户小额贷款准备不足。2001年至2006年期间,农行大力推进商业化改革,实施发展战略收缩,大面积撤离了农村市场,大量网点的撤并及人员的裁减,致使自身农村金融服务功能逐步萎缩,相当部分边远乡镇已形成金融服务空白点和信贷支持的断层。2006年末,农行某市分行乡镇网点覆盖率仅为14%。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明确了农行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后,农行逐步重返农村市场,但此时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农总行、省分行要求高速度、高规模发展模式下,某市分行从心态和管理机制上都没有做好返农村市场的准备,也没有时间去分析消化、去重新规划自身在农村市场的地位。基层网点、人员少,管理半径大,对农户认识不足、准入把关不严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考核机制存在缺陷。一是考核机制片面追求发放速度和规模。从2009年5月起,上级行对投放农户小额贷款实行倒计时,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措施,如对不完成农户小额贷款放贷任务,且排名末位的支行,客户部经理,就地免职,对分管副行长引咎辞职,对行长实行黄牌警告等。但却忽视了风险考核,简单地以发卡量为考核目标,导致各分支机构在短期内投放了大范围大批量的以“金穗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农户小额贷款呈现“井喷”之势,给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和风险控制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农户联保的贷款方式放大了农户小额贷款风险。 一是联户违约,攀比观望形成信用风险。农户联保小组成员是几个贷款人临时组成,仅凭借款人提供的担保人身份证明和印章办理联保手续,未真正落实有效担保责任,小组成员以农户联保的形式向农行取得等额贷款,成员之间互为借款人和担保人,形成既借款、又担保的现状,常常出现只要一户不还贷,整个联保小组直至整个村整片区不归还贷款的“羊群效应”,农户联保贷款实际上联而不保。某市分行自2009年开办此项业务以来,违约比例高达62.5%。二是百户联保,大额套贷形成集中风险。一些私营企业或个体大户申请办理大额贷款时,达不到规定的贷款条件,就以其家庭成员或多个农户等名义,通过农户联保简易贷款方式套取贷款。一些贷款到期后因无力足额归还,形成集中度风险。三是主动联保,顶名获益形成清偿风险。农户联保小组成员受利益驱动,主动参与为企业联保贷款从中获利。如,某县养殖企业以“顶名返利”为诱饵,曾用62个农民的名义,在农行某支行获取贷款300万元,用于企业扩建改造,此项贷款仅给顶名农户返利就达15余万元。企业贷后负债过重,经营艰难导致贷款不断恶化。该行虽然向法院起诉并胜诉,但由于联户人员众多,司法部门直接收审农户影响社会稳定,只能追索其他还款来源。

(四)社会风险分散补偿机制缺位。由于服务对象和领域的特殊性,农业生产除了面临市场、政策风险外,还面临自然灾害、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当前农村市场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结合程度不高,广大农户因灾造成的损失,得不到补偿,最终转变为信贷资金风险。

三、政策建议

(一)适度转变农贷发展战略。农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执行服务“三农”的长期战略中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建设和风险管控先行,业务发展与信用建设并重的原则。针对农行当前村镇网点不足、农贷人力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适时将农贷发展战略由普惠制、广覆盖向精细化、强管理的方向转变,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业务发展。同时可以采取向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拆借农贷资金或入股当地村镇银行等形式,“曲线”支持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寻找银行资金盈利能力和农贷风险管控能力之间的平衡点。

(二)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要强化农户小额贷款风险考核,改变过去单一以发卡量、放贷量为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做到发卡有数、放贷有序、管理有力、清收有底。同时,要纠正农户小额贷款中存在的不规范经营行为,杜绝一切不合理的捆绑作业,切实减轻贷款农户负担。

(三)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和补偿机制。一是由政府出资或多方筹资,村民入股,以市县级为基础,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抵押担保难落实是当前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重要原因。在目前广大农户普遍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等资产和权利还无法用作贷款抵押的情况下,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是解决当前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贷款难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二是建立金融机构支农风险补偿或扶持资金。农业作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基础产业,政府部门要发挥行政作为,尽快建立支农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以补偿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资金损失。

(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要牵头推进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区域间征信信息的采集、交流、查询等资源共享,为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司法等国家公权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抵赖债户的打击力度,提高震慑力,切实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为加大信贷投入扫除障碍。

猜你喜欢

农贷不良率小额贷款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基于农民视角的中国农民银行农贷政策检讨
——以湖北为个案(1935—1945)
我国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研究
银行辞职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业信贷部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
不良率农行最高
从“农贷割据”到“农贷统一”——民国时期四川省农贷格局的演变(1935—1942)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