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2016-03-13侯爱莉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基础设施

侯爱莉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侯爱莉

人民币国际化是已经引起普遍关注的课题,“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来的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实力,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遇,使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平台向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推进。但是如果使人民币最终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成为关键货币,则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机遇 挑战 改善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涉及国内18个省市,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通过陆上与海上两个通道,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20世纪末本世纪初经济学界开始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作为中国经济的金融符号,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交易、计价结算和储备的需求,自然也就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越来越热烈。目前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郑木清(1995)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要经过三步走的战略设想:部分周边地区和国家;亚洲地区;全球范围。黄益平(2009)认为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内主要是汇率等金融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对外则是积极参与国际大小事务,加强与周边区域及亚洲国家的合作。但也有对人民币国际化持谨慎观点的声音,陈建奇、张岸元(2014)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存在“从价值尺度、到流通支付手段、最后到储备手段”,或者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顺序值得商榷,而且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存疑,应该审慎推进。

而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报告(2016),人民币有可能在两年之内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带一路”是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提出和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战略之一。经济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贸易的繁荣,“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区域内双边和多边贸易的极大便利与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的加强将会带来双边和多边经济的极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采用何种货币进行贸易计价和结算的情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44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GDP规模,分别占到了全球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人民币作为该区域内最坚挺的货币和最大经济体的货币,具有成为该区域内关键货币的天然优势。也可以说,“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一个有力的平台。

1.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从国内的使用到国际的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带来双边和多边贸易量的大幅度增加和金融交易的频繁。自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和实施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贸易投资建设都取得积极进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有一半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那么全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将会提升到7.05%,这样无疑会大大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这就要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为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便利,为跨境贸易和跨境金融交易扫清障碍。如果跨境支付障碍和麻烦重重,即使有一些利益的驱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不会太顺利。便利的跨境支付,会减少人们对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抵触感,使区域内其他国家人们更加愿意接受人民币,也才会有使用人民币的动力。

另外,跨境电子商务中人民币计价结算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更加开放,海外购物逐渐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已经有比较高的渗透率,国内提供第三方跨境支付的平台如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些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也在尝试从现在的美元标价逐渐转向美元人民币的双标价,这些都将使人民币逐步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支付货币,从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使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中可能成为关键货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建投资支出不足,人均公路、铁路里程均远远低于我国。而我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教训,建筑业和制造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正好可以实现该区域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尤其是,中国有较高的轨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较高的储蓄率,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所以,在援助或投资这些国家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条件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程度和范围。但是,对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要循序渐进,始于与中国没有纠纷的传统友好国家的合作与对接,在有了这样成功合作的案例和经验基础上,逐步推进与区域内其他国家进行合作,这样更容易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也使合作过程更加顺利,更易成功。

要想借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还要从许多方面来改进国内的经济贸易结构、进出口结构、金融体制结构、金融监管水平等。

1.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首先是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实力决定的。因此,中国首先需要提高制造业的水平,能够制造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不被击败,能够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的认可,他们才会愿意购买中国的产品。当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高到一定程度,要求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就顺理成章。同时,要刺激国内消费水平,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使中国市场成为沿线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出口市场,占有这些国家销售市场的相当份额,这样中国才会具有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话语权。

2.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企业、人民对人民币的需求会增加。这有可能引起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这对我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推出能够对冲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和防范因汇率波动而造成损失的保险产品。这样做一方面开拓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一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了汇率风险这个障碍,免除了沿线国家、企业和个人使用和储备人民币的后顾之忧。同时,沿线国家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也会带来资本流动性的波动加大。这将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挑战,需要通过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对资本的流动方向和规模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并能够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需要设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法律规范来预防和制止投机和洗钱行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波及范围广、涉及层次深,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正好能够与“一带一路”在某种程度上相契合,因此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提升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总之,“一带一路”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至于人民币是否能就此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沿线国家区域内的关键货币,目前还不能定论。要想使人民币成为该区域内的关键货币,还需要多方面努力。

[1]陈建奇,张岸元. 2014.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参考,(6):10-13.

[2]黄益平. 2009.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经济评论,(5-6):20-25.

[3]郑木清. 1995.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6-26.

[4]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6.“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 3-5.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基础设施
聚焦港口国际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