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学生理财习惯的现状及理财能力调查

2016-03-13阎泓博沈阳市第一二零中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活费比例中学生

阎泓博 沈阳市第一二零中学

当代中学生理财习惯的现状及理财能力调查

阎泓博 沈阳市第一二零中学

理财能力是打开幸福生活大门的钥匙,理财能力跟智力、情商同等重要。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财商被认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中国热衷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生的理财教育非常缺乏。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生的理财习惯的现状,并对中学生的理财能力进行了调查。

中学生理财习惯 理财能力调查

一、中学生理财习惯的现状

对中学生来讲,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父母给的生活费。当然,首先是要能做到学习和生活上各方面的支出得到满足,并尽量能有一些剩余。根据我对一些同学的了解,我发现一些同学在理财方面的能力比较缺失。现象一:张同学,家庭条件很好,每个月生活费高达千余元,可以说他的生活费是我们同学中比较多的了。但是这个位同学经常在经济上经常出现赤字,还常常找班级上的同学借钱用。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乐意借钱给他,大家跟他的关系越来越差。现象二:女生吴同学喜欢逛街买东西,她的大部分生活费被用于购买衣服。每到月末,由于缺乏生活费,压力很大,甚至会影响到学习的心情。现象三:某男生王某的父母是农民或工人,家庭收入较低。然而,该同学虚荣心很强,一次一次购买一些大牌的运动鞋,最后跟父母产生矛盾。

二、理财能力调查

为了对当前在校高中生的理财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对沈阳市第一二零中学部分高中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就中学生理财认知水平、理财能力基本状况情况组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过程中,可请几个同学帮忙发放调查问卷,然后综合起来统计。调查总计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其中:分性别来看,男同学131名,比例占52.4%,女同学119名,比例占47.6%;从生源地的角度来看,城市同学有228名,比例占91%,农村同学有22名,比例占9%。最后,对问卷汇总后,可较清晰反映目前我校高中生的理财认知和能力状况。

(一)金钱观取向基本正确

通过此次调查,基本了解到了本校的大部分学生的金钱取向认识,从整体情况看来,大部分人对金钱的欲望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据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中的大部分同学的每个月的生活费分布区间为400元-1700元不等,大部分同学生活费为500元-800元之间。虽然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各不同,而在学校的各项生活开支跟本地区的物价水平基本一致。在对“每个月费用七百元”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回答“够用”和“多了”的分别是101人、56人,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62.8%,从这个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开支是适度的。

(二)不少同学开始了初步的理财行动

从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已对自己的钱财有了一定的规划,换句话说就是开始在理财了。例如:在“平时多余的钱是怎么处理的”问题上,回答“自己攒起来”的93人、占37.2%,“交给家长保管”的90人、占36%,两项合计占73.2%。在这方面,女同学的自主性要比男同学的自主性强一些,女同学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多余部分存起来的人数比例占56.7%,交给家长人数的比例占38.5%;其中,男同学这两项的调查结果人数比例分别是39. 5%和48%。同时,本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一些与理财相关的行为,在这些被调查的同学中,其中151名同学有打工赚生活费的经历,其比例达到了60.4%;有176个同学在银行有自己姓名下的账户,其中36人使用银行账户的频率较高;有112人到银行存过款,比例占44.8%;与同学有借钱情况的有232人、比例占92.8%;用余钱投资的仅有19人、比例占7.6%;从事一些收藏(如集邮、集币等活动的)有36人、比例占14.4%。

(三)对理财知识普遍渴求

被调查对象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对理财知识有一定的意愿,在有无必要了解理财知识的问题上,觉得有必要了解理财知识人数总计158人、比例达到总人数的63.2%,其中,还有19人觉得目前没必要了解理财知识、只有3人认为没必要了解理财知识。从这些分析可得到,我们学校大部分同学对学习理财知识是比较认可的,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没有理财知识学习的机会。

三、改善和增强学生理财能力建议

(一)养成记录财务情况的习惯

学生在用完了生活费之后中经常会感慨万分,就是钱花费得太快了,每到月末都不知道钱流向何处了。因此,本人认为,可使用一个记录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花几分钟时间对当天的开销记录在册。并且要保持每天记录的好习惯,记录要有条理性和准确性。如果没有养成每天记录财务情况的好习惯,那么理财计划就很难实现。

(二)与家长订立一份生活费使用合同

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签订一份比较正式的生活费用合同。合同双方仔细对相关细节进行讨论,比如在合同上对父母给孩子每月生活费的数量明确规定。当我们使用的费用超过了合同上的生活费数量时,父母可以根据合同上的奖惩办法进行处罚;当我们使用费用能持续保持不超过合同规定的数目时,父母可以根据奖惩办法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就能很好地约束和管理我们合理使用生活费,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意识。

四、小结

不正确的消费观是目前中学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随着学生步入社会,因此中学生的理财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潘思齐,佳妮,张盼.关于中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6(06).

[2]章国林.对中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思考[J]2008(06).

[3]彭厚鹏.罗五金.城市中学生消费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5(03).

[4]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03):53-56.

[5]周颖华.倡导理财教育提高学生经济素质[J].现代教育科学,2003.3

[6]郭洁娟.国外理财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32)62-64.

猜你喜欢

生活费比例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愁
人体比例知多少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