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16-03-13母宇辉中检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论管理工作

母宇辉 中检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浅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母宇辉 中检商贸(北京)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日益加快,因此,企业在生存和经营中,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实现企业更高的发展,应当对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行提升。人才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工作效率对企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的提升人才效率,发挥人才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励理论的概念及内容,然后分析了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最后探讨了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运用

前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而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企业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个人价值与作用,充分优化人力资源效用,对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优化人力资源,实现员工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一)状态型激励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激励的终点上,给予个体的需求满足状态,进行有效的激励。在对个体需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确保公平性的原则,如果公平性难以得到保障,个体激励水平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状态激励理论,体现出公平性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不公平现象带来的不良结果,进行有效的应对和消除[1]。例如运用亚学斯的挫折理论、公平理论,能够更好的确保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理论,能够对动态系统分析方法加以运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查找和分析,同时对其关系加以明确,并基于此来预测个体的行为,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过程型激励理论当中,主要包括了强化理论、目标理论、期望理论等内容。个体对自身存在可能性进行发觉,给予强烈的需求,才能对自身能力进行最大的发挥,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实现。其中,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持久性、积极性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由激励程度决定的。

(三)需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主要是以个体的需要为基础,重点研究个体行为和动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使被激励对象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2]。在需要型激励理论中,员工的需要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需要深入的分析员工需求的结构、层次,对最大的激励要素进行寻找,对有效的激励方法加以运用,才能够起的更好的激励效果。在需要型激励理论中,包括了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内容。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自我实现、尊重、交往、安全、生理等方面对个体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为具体激励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的优化

在企业管理当中,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充分的发挥出员工的自身潜力,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威廉·詹姆士教授的研究表明,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激励环境不理想,或是没有激励环境,员工的潜力通常只能发挥出20%~30%。而如果企业中具有良好的激励环境,员工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励,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80%~90%的工作潜力[3]。由此能够看出,在企业管理当中运用激励理论,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二)员工价值的实现

在激励理论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就是层次理论,在员工需求的五个层次当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层次,对于员工的理想实现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员工激励当中,应当从社会性需求开始。企业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建立,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判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选拔进修、人事考核等方面,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员工的自我实现是最为重要的,普遍具有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愿望,通过对这一信念的树立,能够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推动企业更高发展[4]。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给予员工具有适当挑战性的工作,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逐步开发和挖掘员工潜力,实现员工的潜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企业效益的提升

在企业当中,管理者最为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的绩效和效益,只有取得充足的效益,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不过,在一些企业当中,一些能力较强的员工所取得的工作绩效,有时甚至不如能力相对较弱的员工。由此能够看出,对于员工绩效水平的高低来说,个人工作能力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5]。工作环境、激励水平等,都会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激励水平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企业的效益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

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建立企业文化

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受到广大企业领导者的重视。在企业管理当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协调,让员工能够在共同企业价值的引导下,拼搏奋斗、主动乐观、自主创造、团结进取,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主要包括了办公环境、体育活动、物质保障、价值观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口号标语等诸多内容[6]。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对价值理念进行深化,建立顺应企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念,发挥出良好的引导性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价值观念赋予更多的内涵,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在标语口号的设置中,要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进行浓缩,调动员工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进行体育竞赛,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对销售制度、组织制度、生产制度等企业制度加以完善,对企业文化发展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

(二)提高满意程度

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应当注重对员工满意程度的提升,让员工能够在工作找到乐趣,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要注重对良好工作环境的创造,如果工作环境紧密、阴暗、狭小,会对员工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难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如果工作环境宽阔、分明、明亮,员工心理上和身体上都会感到舒适,从而能更加投入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企业应注重对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营造,企业领导者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让员工也在工作中充满热情[7]。同时,领导应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员工适当的鼓励,为员工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员工更好的开展工作。此外,企业应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企业领导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员工,利用自身的魅力取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让员工能够心悦诚服的工作。

(三)优化竞争平台

对于员工来说,公平的待遇是十分重要的。员工在工作中付出自身的努力,期望能够得到相应的物质及心理需要的满足,从而产生激励效应。企业在安排员工职位的时候,应当根据员工的能力决定,确保员工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处自己的才能。在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当中,应当遵循严格的标准,注重公平性。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应当为员工创造公平、民主的竞争平台,明确各个方面的管理标准,在支撑、奖金、工资等方面,体现出竞争差异,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8]。同时,企业领导应当深入一线,对员工的资料进行充分掌握,对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加以了解,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分配制度上,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应当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付出努力更多的员工能够付出更大的回报。对于奖励制度和工资制度,企业应进行充分的优化,充分发挥良性竞争的作用,确保竞争平台的公平性,强化考核与评价手段,从而对员工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四)增加发展机遇

在员工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目标,因此,企业运用激励理论,应当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让员工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是自身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员工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促使员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再教育,获得各种证书,同时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一定的奖励,提高员工的期望值,增强员工的主观愿望,让员工产生更大的成就欲和热情[9]。有条件的企业可对培训基地进行建立,人才资源素质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而企业的战略房展方向性往往较强,所有,应当对力度和针对性进行提高,更好的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力量。企业可组织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对员工能力素质进行有计划的提升,同时对相应的检测措施和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建立,促使员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此外,对员工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进行优化,让员工在工作当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五)加强心里保障

在当前的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员工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在企业管理当中,应当对员工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接触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能够踏实、勤恳的工作,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才能。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制度,除了常规的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之外,还包括了公积金制度等[10]。通过这些福利制度,员工能够更加用心的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而不用过分担心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影响工作效率。企业对于休假制度,应进行充分的落实,根据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加以执行,让员工的休息权利和休息时间得到保障,使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和休息放松,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此外,企业应当对员工合同进行严格的订立,让员工自身工作能够得到保障,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结论: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当对激励理论进行充分的应用,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工作热情、工作效率,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员工产生充分的激励作用,促使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1]徐冰,孙杰. 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探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79-80.

[2]谭忠游. 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再造中的运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7:216-218.

[3]庄家炽. 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74-75.

[4]纪橡梓,李莎莎. 浅析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人力资源管理,2011,01:28-29.

[5]陈铭. 浅析非物质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供电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56+128.

[6]黄友文. 激励理论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创新探讨——以顺德某电器企业为例[J]. 时代金融,2011,21:124-125.

[7]陈丽君. 激励体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78-80.

[8]王媛,王文奎. 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关键问题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34-36.

[9]贺福利,张晗. 现代管理学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以股票期权激励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17-118.

[10]李辉丽. 浅谈双因素激励理论在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1:24-25.

猜你喜欢

理论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不工作,爽飞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