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视域下的困境与对策

2016-03-13韩革军赤峰学院政法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工作者微信

韩革军 赤峰学院政法学院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视域下的困境与对策

韩革军 赤峰学院政法学院

当今高校,微信、微博逐步取代QQ聊天工具发展迅猛,并成为主流交流、沟通方式,这些新事物出现在给大学生交流沟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题。一方面,一些不良信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负面冲击。另一方面,学校缺乏有效教育管理措施,微网络知识匮乏,教育手段落伍。如何将挑战转化成机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道难关。

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一、“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特点

(一)“微时代”特征分析

“微时代”就是网络交流中微信、微博与作为主导方式的时代。首先,从微博、微信入手难易程度来讲,两者都是属于操作简单入门容易,面向大众,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用户,只要下载微博、微信客户端然后进行注册登录就可以使用,平民化特点非常强。其次,微信、微博等不仅速度快、讯息传播量大、不受地域制约,还具有沟通及时互动性强、自由度高、发送内容和发送方式多样,表达方式简捷等特点。大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这决定了他们是微信、微博的主流使用人群。“微”软件都支持手机终端,智能手机业已普及,这也为微信、微博的使用提供了更加方便有利的条件。同时,手机即时通信的移动化、零散性和随时在线的特点,完全贴合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受到广大大学生欢迎。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特点。第一,学习和理解事物的主动性更强。首先,新生代大学生接受信息更广泛,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落伍,因为学生并不理解教育工作者所传达思想内涵,反对被动接受。其次,学生参渴望表达心声,在以往教育模式下很难实现。再次,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微时代”更注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即“人人即媒体”,他们对待事物拥有不同的见解和更多自己的看法,理解事物的主动性更强。第二,表达欲更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权威与威严不可触犯。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也不敢道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在心理和思想上已臻成熟,看待事物有自己独到见解,传统教育模阻碍了他们这种需求,所以他们渴望拥有表达内心的平台。互联网本身的平等、共享性正好迎合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微网络”传播信息采用匿名方式,也大学生崇尚表达内心的天性,激发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渴望。第三,“微时代”下大学生更愿意自我教育。首先,“微时代”特点就是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接受、采纳意见自由,大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再是单纯聆听和顺从教育工作者教诲;其次,大学生所处年龄正是思想活跃和自我时候,凡事都希望自己先思考做出判断,然后再接受或者参考别人的意见;最后,“微时代”下更具备大学生希望自我教育的特点,与原来的被动接受教育相比,大学生更愿意接受自我教育。第四,现代社会讲求快节奏,大学生作为潮流的引领者更愿意接受快速高效的节奏,他们已经习惯这种可以即时地交流与分享信息,快速、高效、简单的“微时代”生活。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冗杂,舆情难以监控。第一,信息冗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时代也是如此。首先是信息冗杂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源芜杂。因为每一个微用户都是一个独立媒体,他们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表到微界面上,造成真假信息、消极不良信息掺杂其中,使人们很难防范;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于大量的系统垃圾和虚假信息却束手无策,造成大量冗杂信息。第二,舆情难以监控。舆情监控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但舆情监控很困难。首先,由于缺乏公共的校园网络舆论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实时掌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阻。其次,在微网络中容易出现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服从‘真理’的现象,所谓的‘真理’就是一些网络达人或推手的观点,他们有的可能是良言,有的却是别有用心,很容易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误入歧途。这些都使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进行。

(二)教育者素质不能满足“微时代”要求。“微时代”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没有与时俱进。其不足首先表现在,教育工作者对微时代的网络舆情了解不足,对微时代下的大学生了解不足;其次,缺乏对微时代的了解和微网络技术的学习,网络知识匮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很好教育学生;第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排斥微网络在教学中的使用,认为它们对思想政治教学弊大于利,不利于教学,这是不可取的。

(三)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上传下达”或填押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言行符合社会要求。然而,微时代却打破了这种模式。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顺时而为,改变教育方法,坚持信息堵与疏结合,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传统教育与微时代教育的完美对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

三、“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全和完善“微网络”平台,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监控能力。建立和完善校园官方微博、微信,提高校园舆情监控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教育工作者缺少利用“微”通讯应用于教育的经验,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等。面对“微时代”,面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必须跟紧“微时代”的步伐,建立完善校园官方微博,提高教育工作者掌握微网络的能力,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立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可以显著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监控能力。举个例子,如果有意外事件发生或者有危险性、煽动性信息传播,利用微博、微信网络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反应和态度,然后利用官网发布信息向学生澄清事情真相,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思想出现偏差或因此而导致的偏激行为。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网络素质,做好信息疏导。教育环境在变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应该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赶上大学生的脚步,提高自己的网络素质,在现实与“微世界”里都能很好地教育学生。首先是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网络技能,熟练掌握微博、微信的各种功能;第二,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自身素质过关的基础上去育人。在“微世界”里,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了解和处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信息的处理“坚持放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原则”,过滤垃圾信息,加强与起舆论导向作用的微用户的沟通,一旦发现消极反动信息,及时找到相关学生了解情况,将问题消除于萌芽之中。除校园官网外,班级内部也可以建立微用户群,通过群消息辅导员或者班干部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微网络”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微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更新快,教师偶尔在课堂上举的新鲜事例学生早就看不感到新鲜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同处在“微时代”,大学生是“微浪潮”引领者,教育工作者如果还是固步自封,必然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谙熟“微网络”,将微博、微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起来,在备课过程中时刻关注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的事例,将其引入课堂之中,学生将很容易理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上课前,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功能与学生探讨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做出适当的引导。这种师生共同参与微博、微信教学的活动,会实现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双赢”。

[1]葛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6):8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07-19.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4.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教育工作者微信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微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微信
微信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