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融自卑与绝望
——从口头民俗看疍民心理

2016-03-13林慧川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南雄井水口头

⊙林慧川[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消融自卑与绝望
——从口头民俗看疍民心理

⊙林慧川[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疍民,俗称疍家人、水上居民,是解放前舟居于东南一带水域的一类族群。历史上的疍民,因身份上的边缘性与水上世界生活资源的无法自足而向陆地世界求取,从而受到陆上人的歧视与欺凌。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上的疍民的心理就呈现出颇为复杂又耐人寻味的境况。本文拟从疍民最主要的口头民俗,即疍歌作为原材,试图解读疍民的心理境况。

关键词:疍民陆地世界疍歌心理境况

新中国解放前,在华南闽粤桂三省一带的江海,栖居着一群名为疍家人的群体,他们泛舟江海,主要靠渡船业和渔业作为生计。关于他们的来历,学界历来众说纷纭。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自宋代以来,就一直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由于居处的空间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疍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而不谙文字。他们在生活中的各色遭遇、心中的所思所想,只能诉诸歌谣、传说等口头民俗。口头民俗往往寄托着民众最真实的情感,是解读民众心理的绝佳材料。这个原理对于歌谣、传说十分发达的疍民而言,实为合适。因而,我们不妨从疍民的口头民俗入手,看看历史上的疍民的生存心理。

一、疍民水上世界的社会生态概述

分析疍民的心理之前,须先了解疍民水上世界的社会生态:

这种群体,既无宗族作为维系群里的框架,亦无跨州连县组合成紧密的聚群,更无自己至高的头领。他们时合时散,晚上碇泊合起来一小群;白天操舟打渔,各去各处,又分散各方,这是生存需要。若是多人聚合于一处打渔,必无所获。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形成了他们这样松散的群体组织。①

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使得疍民无法连成一片而不得不各自飘零,这就注定了他们组织上的松散。另一方面,江海无法为他们提供所有必要的生活资源,疍民需要依赖陆地才能求得生存。物质上的资源如粮食、果蔬、食盐,文化方面的资源如宗教信仰、艺术娱乐,疍民皆为阙如,故而疍民水上世界的运转始终无法离开陆上世界。然而,陆上人又无法容忍疍民进入陆地,这就注定了疍民唯有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和一种且避且取的姿态去陆上世界寻求生存资源。

再来看陆上人对疍民的欺压策略。事实上,陆上世界对疍民的欺压措施是十分彻底而决绝的:

在解放前的长时期内,不准他们居住陆地上和在陆地上建筑房屋,否则一定要给他们锯去屋柱,毁坏门槛。不准他们与汉族通婚,如有疍民准备与陆上汉族女子结婚,女家必问有无族谱,否则不能结婚,而一般疍民都没有族谱的。也不准他们穿鞋和白衫去岸上走动,尤其不准他们读书识字应考……最可恶的是就是陆上学校均不愿收疍民学生。凡是在陆地做事或读书的,都不敢自认是疍民。②

这段文字提到了陆上人歧视疍民的几个典型做法,极可注意。在陆上人的彻底隔绝之下,疍民无法上岸,无法读书应考,因而文化水平极为低下。如前所说,疍民的水上世界须依靠陆地世界才能顺利、正常地运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蒙昧的疍民自然地充当着任由陆上恶势力侵凌的受害者角色,陆上恶势力对他们大肆杀戮、奴役、放债,将他们变成自己的泄愤对象和生财工具。“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坐无立身处,死无葬身地”“水涨鱼吃蚁,水干蚁吃鱼,大欺小,小欺矮,无可欺,就欺疍家仔”,此等俗谚,皆是疍民窘厄人生的真实写照。

二、窘厄生活下的自卑心理与卑微的生活哲学

疍歌中充满着抒发悲苦情思的篇目,它们反映出了表面乐观的疍民内心深处的郁结。疍民的悲惨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来自于经济活动上的被动,他们的经济权利被陆上人所牢牢控制着:

五月算来人耙船,千辛万苦给我当。捕有鱼虾给伊称,价钱几多由伊定。③

经济权利的被剥夺,使得文化落后的疍民注定沦为陆上人敲诈勒索以及房贷的对象,四面受敌的疍民发出了这样的悲号:

蚬埠鱼栏利息高啰,疍民终日苦劳劳啊哩。东西南北都勒税啰,唔知何处下竹篙。④

鱼栏的高利息,逼得疍民为还欠债而终日苦劳,与此同时,还要面对东西南北的赋税,走投无路的疍民真是“唔知何处下竹篙”了。明明那么勤劳勇敢,为何所得到的总是如此凄冷的境遇?长期的不如意不得志,使得疍民对人生感到悲观无奈,不知生有何趣:

日头晒衫用竹篙,衫裤易干泪难干啊哩。我地呢条烂难命啰,唔知唔知何日甩得清啊哩。⑤

咸草头,咸草摆来铺门楼。父母生阮命艰苦,担头睇日日未朝。

咸草丝,咸草摆来铺门边,父母生来命艰苦,担头睇日日未圆。⑥

“我地呢条烂难命啰,唔知唔知何日甩得清”,悲苦的命运究竟要到何时才能解脱呢?我的这条烂命恐怕也只能如铺门楼(边)的咸草一般卑微了吧?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担头睇日日未圆(朝)”一句,太阳明明就是圆的,不管对谁都如此,而心酸至极的疍民竟觉得自己如此卑微,连太阳都对自己不公平了!心中的愤懑与悲苦,于此朴实无华的言语之中可谓吐诉尽致。

长期的悲惨生活,使得疍民对于生活再不敢抱有奢望,只要日子能勉强维持,他们便觉心满意足:

日落西山是夜昏,房内点火房内光。一日思想未到暗,一夜思想天未光。

日落西山是夜昏,房内点火房内圆。一日思想未到暗,一夜思想鸡未啼。⑦

长年累月的困苦洗礼,让疍民习得了从容应世的生活智慧。但汉贵疍 贱的“铁律”毕竟让疍民无法承受,这时衰老死亡这个凡人皆要面对的自然定律成了疍民心中最大的安慰:

地中出土天出星,番薯芋仔救穷家。好鱼好肉富人吃,各人吃老未后生。

地中出土天出星,番薯芋仔救贫君。好鱼好肉富人吃,各人吃老未青春。⑧

我们穷家贫君人,只要吃番薯芋仔便能生存下去,那些吃好鱼好肉的富人,无论如何还不是要面对一样的自然定律,都不得不衰老死亡?!

既然如此深重的不幸都能坦然接受,那么,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于是,疍民的乐观幽默便呼之欲出了:

你勿笑阮穿破衫,海南剪刀无去剪,钱银寄着天云尾,布匹寄着日落山。

你勿笑阮穿破袄,海南剪刀无去修。钱银寄着天云尾,布匹寄着日落山。⑨

我就那样破衫褴褛、一穷二白了,有什么可害怕的?看哪,我有大把的钱财,寄存在天云尾,还有成堆的布匹,寄放在日落山。明白了疍民的遭遇,再看看此时疍民的诙谐和乐观,我们该对疍民生出何等崇高的敬意!

三、想“食井水”而不可得

诙谐乐观并不意味着疍民就无上进之心,“终日局促舟中,所得仅得一饱”的他们,看见陆上世界的安居乐业乃至灯红酒绿,又如何能甘心过清贫日子?

艰难的生活以及对陆上生活的欣羡,自然使得疍民对陆地生活产生向往之情,但陆上人的决绝阻隔使得疍民无法上岸定居、读书学习并改变悲惨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疍民那颗渴望摆脱悲苦命运的心不自觉地被迫投向到对陆上人的身份认同上去,亦即通过自言与陆上人具有相同的身份,以变相满足自己走进陆上世界的愿望,这一点,集中表现在疍民的传说上,当被问起族群的渊源时,疍民“普遍说是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南雄在历史上为南北通道,望族所居之地……疍民传说自南雄迁出,可能是南雄为疍民迁徙必经之途。再就是疍民为了减轻歧视,自认为汉人,说与汉人一样从南雄迁去”⑩。

疍民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长期承受着来自陆上人的侵凌,但要改变被这种生存境况又唯有融入陆上人的世界这一途径,因此疍民对于陆上世界怀有十分矛盾的心态,这种心态在以下的例子颇能得到反映:

(疍民)最怕人家说:“你要食井水”,因为只有上岸居住,才会吃井水。疍民的愿望显然就是要“食井水”,但这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只好装作厌恶“食井水”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陆上有什么好的?只有背叛族群的人才要去陆上!疍民心理上的矛盾,于此“你要食井水”一语可谓表露无遗。对陆上的向往,势必减弱疍民内部的凝聚力,这对本已组织松散、势力远小于陆上人的疍民而言,只能是雪上加霜,消除向陆之倾向的最佳途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以言语警醒同胞:你若要走近陆上,便是对水上人的背叛。实质上,“你要食井水”一语已颇有强弩之末的意味,是疍民登陆不得后的自我安慰与团结大众安居水上的反语性安慰。

四、结语

综上可知,历史上舟局江海的疍民,在水上世界资源的匮乏与陆地世界的隔绝、侵凌夹击下,被迫以不速之客的角色向陆地世界且避且取地求得生存。疍民丰富的口头民俗,为我们充分还原了历史上的疍民的自卑心理与悲观的人生态度。关于疍民的研究,口头民俗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路径。

① 张寿祺:《疍家人》,中华书局(香港)1991年版,第7页。

②⑩ 中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珠江流域的疍民(草稿)》,1953年,第22页,第6页。

③⑥⑨ 中共惠东县委宣传部:《惠东渔歌》(歌集),2011年,第60-61页,第139页,第139页。

④⑤⑦⑧ 广东东莞沙田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编:《沙田咸水歌》,羊城晚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第193页,第141页,第125页。

作者:林慧川,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南雄井水口头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南雄奋力书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井水的奥秘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探寻南雄苏区40年山乡巨变
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真的没有关系吗?
姓氏文化、乡村振兴采风活动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