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林黛玉相关描写看《红楼梦》对楚辞的接受

2016-03-13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妃子葬花潇湘

⊙黄 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从林黛玉相关描写看《红楼梦》对楚辞的接受

⊙黄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与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在女主人公林黛玉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林黛玉的前世、出场、别号、诗词等相关描写对楚辞中的《山鬼》《少司命》《湘君》《湘夫人》《离骚》《九辩》等均有一定的继承,从中可以看出《红楼梦》对楚辞内容及精神的接受。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楚辞接受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说道:“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里明确点出了贾宝玉对楚辞的偏爱,他随后为悼念晴雯所做的《芙蓉女儿诔》也正如前面所言,有“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罦妒其臭,茝兰竟被芟”等句,明显表现出了对楚辞的继承。贾宝玉对楚辞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曹雪芹对楚辞的态度,而《红楼梦》对楚辞的接受也并非仅此一处。“晴为黛影”,即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因此林黛玉与楚辞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本文欲从林黛玉相关描写出发,浅谈《红楼梦》对楚辞的接受。

一、林黛玉的前世与《山鬼》。《红楼梦》第一回就交代了“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绛珠草便是林黛玉的前世。甲戌本中脂砚斋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批语,点明绛珠草为旧精魂。据郦道元《水经·江水注》可知,炎帝季女瑶姬未嫁而逝,其精魂化为灵芝草。也就是说,绛珠草即为灵芝草。《山鬼》中则有“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马茂元《楚辞选》注曰:“三秀,芝草的别名。植物开花叫作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所以叫作三秀。”宝玉、黛玉的“木石前盟”以绛珠草生在三生石畔为前提,而《山鬼》中的芝草也正是生在山间的石头旁,由此可以推测出《山鬼》是《红楼梦》中神话的来源之一。此外,《山鬼》中的“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与林黛玉在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居住环境相似;“君思我兮然疑作”与林黛玉的多疑性格相同;“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也与林黛玉作《秋窗风雨夕》时的凄凉情形相契合。

二、林黛玉的出场与《少司命》中的“目成”。来看《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时的描写: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这使人想起《少司命》中“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的场景,此类“目成”写法在《红楼梦》之前的《西厢记》中也有表现:“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红楼梦》此处借鉴了《西厢记》,从源头上说则是对《少司命》的继承。相较于普通的一见钟情,宝玉与黛玉的“目成”有前世的基础,即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后来他们之间爱情的产生,并非仅仅是《西厢记》表现的这类简单的外在吸引,还有着对彼此性情与精神世界的充分理解和欣赏。

三、“潇湘妃子”与《湘君》《湘夫人》。楚辞中多用香草美人,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谓集香草美人为一身。她的前世为绛珠草,今生为潇湘妃子。第三十四回林黛玉《题帕诗》其三写道:“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此时林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尚未出现,但已住进潇湘馆,所以作者有意将她同娥皇、女英联系起来。如果说第一回对黛玉还泪的描写还不能立刻使人想起娥皇、女英,那么黛玉这首《题帕诗》一出,读者已经很容易发现作者将黛玉比作两位妃子的用意了。来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一段描写: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潇湘妃子”别号的正式提出使人联想起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楚辞选》中说:“湘神是湘水的化身,到《九歌》产生时代,古代的帝舜和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又分化而成为湘水男神和女神的替身。”黛玉的还泪与《湘君》中的“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夫人》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均神似,《葬花词》中的“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也可看作此类情形。

四、《葬花词》与《离骚》。先根据第二十六回、二十七回梳理一下《葬花词》的创作起因:“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听见有人叫门还以为是个丫头,不仅不开门还冷言相对。黛玉吃了闭门羹,遂想起自己“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身世,不觉滚下泪珠。又听到宝玉、宝钗传来的“一阵笑语之声”,想起宝玉对她的误会,越想越委屈,当即呜咽起来。回到潇湘馆后眼睛含泪,独自闷坐到二更多天才睡了。碰巧第二天是祭花神的芒种节,又勾起林黛玉的伤春愁思,她便独自面对花冢哭着念出了这首动人心魄的《葬花词》。

林黛玉作《葬花词》的精神状态与屈原作《离骚》有一些相通之处。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林黛玉也在为贾宝玉牵肠挂肚时受了委屈,一副热心肠反被泼了冷水,“能无怨乎”?

再将《葬花词》中的部分句子与《离骚》做一番比较:

《葬花词》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可与《离骚》中的“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相比。风霜无情,如刀剑般催逼着花朵凋谢,一年虽有三百六十五天,花又能明媚几时?花犹如此,人何以堪!《葬花词》中的花落难寻、了无痕迹,正如《离骚》中的春秋代序,岁月空添。二者对于时间流逝都很敏感,都把这种痛苦写得格外动人。

《葬花词》中有“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离骚》中亦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二者都将落花与美人并列,不同的是,《离骚》只是用落花来比美人的迟暮,《葬花词》则用落花来比美人的死亡,其伤感情绪无疑更加浓厚。

《葬花词》中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神似《离骚》中的“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联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这里在说花的干净,其实也是在说人的高洁。林黛玉和屈原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为了保持自身的高洁,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难怪第九十八回黛玉对紫鹃说道:“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这虽然不一定是曹雪芹的原笔,但也显然注意到了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不变追求,所以在此突出了“干净”二字。《葬花词》在以上角度与《离骚》可谓一脉相承。

五、林黛玉的“秋悲”与《九辩》。《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宝玉在黛玉的指点下将《芙蓉女儿诔》中的“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生出“无限的狐疑”。正是因为林黛玉有着“多愁多病身”,她才对本是用来形容晴雯的“薄命”一词很是敏感,以至于想到自己。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薄命司”有副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林黛玉可称是薄命司众女儿的代表,“春恨秋悲”则是她的一大特点。如果说第二十七回的《葬花词》是林黛玉“春恨”的突出表现,那么第四十五回的《秋窗风雨夕》则是她“秋悲”的集中反映。此诗一百四十字中“秋”字共出现了十五次,足见其对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深切感受。《红楼梦》中这种悲秋的情绪不仅反映在林黛玉身上,更在整部书中弥漫开来。如第七十九回贾宝玉《紫菱洲歌》中的“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虽是追忆之前在此居处的贾迎春,却也可看作贾府败落之后众人各奔东西的“寥落凄惨之景”。《红楼梦》对《九辩》悲秋情感的继承,使它所营造的伤感气息始终在读者心中萦绕,挥之难去。

六、结语。《文心雕龙·辨骚》在评价屈原、宋玉的辞赋时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这既是刘勰对之前文学的总结,也可看作他对后世创作的预言。如其所言,林黛玉能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红楼梦》能登上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都是与其对楚辞的接受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朱淡文.《红楼梦》神话论源[J].红楼梦学刊,1985(1).

[4]陈才训.楚文化:《红楼梦》创作的文化基石[J].南都学坛,2011(5).

作者:黄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妃子葬花潇湘
欢欢喜喜过大年
浅析李白乐府诗中的妃子形象
人间最美是潇湘
《红楼梦》里的三次葬花
漫步荔林
小小潇湘上学记
红楼戏的滥觞
红楼梦插曲《葬花吟》词曲浅析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潇湘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