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应对策略探究

2016-03-12娇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出版社转型数字化

严 娇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应对策略探究

严 娇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界的发展趋势。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今出版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内容、人才资源优势,学术出版是其核心竞争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数字阅读市场蓬勃发展,大学出版社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彰显自身的核心价值,坚守与突破传统纸质书出版,实现数字化转型。面对新业态和新形势,各大学出版社从数字出版意识、人才培养、盈利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找到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模式,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数字出版产业收入逐年攀升,催生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新业态。当数字化浪潮波及出版行业,引起图书载体、销售平台、阅读平台的变化时,如何迎接技术革命挑战,有效延伸其产业价值链,是出版社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探索成长时期。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不得不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坚守与突破传统出版模式,本文详细分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困境,并提出转型的应对策略。

1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与其他非大学出版社相比,大学出版社虽然在规模和财力上不及大出版集团,但依托所在大学的教育、人才、内容资源优势,在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具有独特优势。

1.1内容资源优势

大学出版社以大学为母体,传播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具有独特的内容资源优势。大学的学科、科研、品牌优势形成了大学出版社开展的教材选题开发的最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术型数据库产品是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盈利来源之一;大学教材教辅出版也是一大优势,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自主开发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教学用书。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依托对外经贸大学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工商管理、商务外语等方面的学科内容资源优势,组建了经济管理图书事业部、商务外语图书事业部、文法图书事业部,确立了“以我为主,资源外借”的方针,充分挖掘了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大学出版社应该利用学校的专业特色,打造具有行业特色、高品牌知名度的出版社。

1.2人才资源优势

大学出版社依托所在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汇聚地,大学出版社可谓近水楼台,往往更能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出版编辑人才。所以相对而言,大学出版社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出版社的历届社长一般由所在大学任命,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多数编辑人员是大学专家教授,具有扎实的学术专业知识,在数字化转型中更易掌握互联网数字产品研发制作,大大节省了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具有专业话语权与权威性,所以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多由行业知名的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因此,大学出版社可以利用所在大学聚集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学术优势,进一步为出版数字化转型奠定人才基础。

1.3读者作者资源优势

在“内容至上”的泛媒体时代,信息内容与受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源决定出版社的发展优势。一直以来,大学社是以服务高校科研与教学为宗旨的学术性出版机构,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是其主要的业务板块,其读者群较为稳定,主要是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群体。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群体主要集中在18~45岁的用户,且高学历者的比例较高,这将为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提供良好的受众基础[1]。从作者队伍看,大学出版社教材教辅编写具有优质稿源,专家教授学术稿源资源丰富。学术出版的数字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纸质书变成电子书,最重要的还是在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因校制宜地开发具有校园品牌特色的数字内容。大学出版社优质的作者队伍为获取优质稿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打造专业学术特色,这是一般大众化的出版社很难做到的。

2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2.1数字出版意识欠缺

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字化信息,对于以提供内容为主的传统出版业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许多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拘泥于传统出版发行方式,缺乏数字出版意识,担心跨介质的多媒体出版物同时上市发行,会影响纸质图书的市场。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认为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不清晰,数字化平台建设投资较大,对数字出版仍持一种观望态度,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数字出版实际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相比之下,很多大众化出版社却已开始“摇旗呐喊”,积极投身数字革命,强化多元出版能力,探索新型的盈利模式。目前大学出版社出版产品数字化率低、电子书刊在出版收入中占比太低、数据库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都与传统的出版人缺乏对全流程数字出版的深入认识有关[2]。

2.2数字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在数字出版实践方面,大学出版社与大众出版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发展数字出版方面面临一些困境,如网络侵权盗版、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等版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目前保护数字版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对数字产品的付费使用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未经许可转载使用他人的作品或是复制分享链接肆意传播等行为泛滥,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特点使打击数字盗版问题的困难更大,成为影响数字出版业发展的障碍,因而数字出版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版权保护问题。由于数字出版相关的网络信息传播权法律概念提出不久,数字版权纠纷层出不穷。若要对大量已出版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开发,重新联系著作者、签订合同获得授权,这无疑是一项人力物力耗费巨大的工程。此外,相隔多年存在作者信息不详或联络不到的情况,要获得授权的难度很大。传统大学出版社为防范经营风险,数字化转型步伐迟缓。

2.3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短缺

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传受主体更加灵活多元,传统出版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出版社长期受到政策扶持,拥有丰富的书号资源,是长久生存的保证,但也成为缺乏创新突破意识的症结。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不断推进,数字出版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难以适应行业需求等问题制约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数字出版是指采用二进制的数字技术从事出版活动,对技术设备和人才的要求非常高。由于大学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脱节等问题,熟悉数字出版管理、产品研发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非常紧缺,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目前很多出版社的数字技术部门成立不久,企业内部未实现工作流程的数字化,人员素质和技术支持都达不到要求,在产品开发与数字产品流通方面能力较弱。如果不尽快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将难以实现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生存空间也将遭受挤压。

3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应对策略

3.1强化数字出版意识,积极推进版权保护

在信息时代,原有的出版与发行方式不能符合数字出版的要求。传统出版人应抓住数字出版机遇,树立正确的数字出版意识。结合大学出版社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利用创新思维策划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产品。此外,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编辑具有整合资源的意识和学习意识,从编辑思想与技能转变、组织与业务调整方面不断进行数字化探索,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打造优质的数字产品[3]。

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内容与读者建立起有机关联,使各种信息的共享更加便捷,公众希望免费获取到自由度更高的信息与版权人希望加强作品专有权保护愿望存在一定冲突。由于互联网信息复制的便捷性,相比于传统纸质出版,数字出版领域的盗版问题更为严重,这严重损害了作者以及出版社的利益,进而影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因而大学出版社在推进数字出版过程中必须加强版权保护意识。在数字出版时代,作者、出版社、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应签订有效的版权保护协议。作者与出版社的合作能够提高数字出版的签约率,两者可通过具体商谈电子版权的收益与分配问题,积极寻求更多的数字出版盈利机会。

3.2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复合出版战略

互联网时代并没有改变出版社的核心价值是内容资源,对于数字化转型,传统的大学出版社应利用数字技术辅助传统出版,使新技术成为支持内容产出的手段。复合出版是在跨媒体出版等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以先进技术为驱动,与内容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升值。数字复合出版是数字制作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体现,支持多重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的按需出版方式[4]。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将振兴现代出版业的工程列入其中,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启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该工程实现不同出版形式、业务流程、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各种产品和服务形态的复合。其中有7家大学出版社入选成为试点单位,得到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

相比之下,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受到资金和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在数字化建设中面临巨大挑战,于是加强对外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出版业外的相关行业合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大学出版社可以通过与数字出版运营平台或者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增加其数字产品的流通量和阅读量,促进数字产品的销售,进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3组建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队伍

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对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三大能力,首先,要对图书出版、报刊有深入的理解;其次,要对技术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需要精通;最后,要具备较强的网络运营和策划能力。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应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数字化技能培训并在出版单位实习。此外,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根据实际需求组建适合自己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例如:2012年北师大出版集团整合出版社资源成立了数字出版部,搭建数字化平台,从技术、平台、终端等不同角度全面介入,积极研发数字系列产品,围绕图书和教材的数字产品的开发,组建起一只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队伍,他们既有从事出版事业的丰富经验,又熟悉数字出版物流程。

4 结束语

我国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学出版社一方面依托于高等教育,积淀了丰厚的出版特色资源;另一方面,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数字化转型后盈利模式存在村在欠缺,产品全面推广的机制不健全。但我国产业政策不断推动下,国家启动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前景是光明的。在新的业态环境下,大学出版社应审时度势,明确自身定位,主动出击,从经营思路到经营方式上做出适时调整,在坚守传统学术出版的同时不断突破创新,提升我国学术出版的品牌号召力。

[1]罗时嘉.专业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之路[J].出版广角,2010(11):17-18.

[2]何戈,时应征,耿东锋.浅议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J].出版广角,2011(1):58-59.

[3]郭欣.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突破之路[J].现代出版,2013(5):41-42.

[4]刘刚.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3):154-159.

G2

A

2096-0360(2016)13-0096-02

严 娇,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出版社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等待……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