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6-03-12郭利美秦微谭稻香梁启慧王煜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诊断

郭利美 秦微 谭稻香 梁启慧?王煜俊?易千仞?王敏雅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01-2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with the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Methods A total of 52 neonatal sepsis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and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non neonatal sep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The serum level of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the serum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positive rate was 84.6% and 67.3% in the serum of neonatal sepsi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calcium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4.6% and 80.8%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neonatal sepsis, the serum levels of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had already obvious changed, the main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was detected by the expression of 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alciton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e two index wa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Key words] Neonatal sepsis; Calcitonin; C reactive protein;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新生儿败血症是由于在患儿新生儿期时细菌侵入血液,并成长繁殖,产生细菌毒素造成新生儿全身感染的一类疾病,是造成新生儿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1-2]。细菌易通过血液入侵新生儿是由于新生儿肠道屏障及皮肤屏障等发育不完善[3],加之新生儿免疫抵抗主要依靠母体血清中lgG,缺少其他免疫球蛋白,并且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新生儿体内的lgG水平越来越低,所以导致新生儿易被细菌感染[4-5]。新生儿罹患败血症时临床症状与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不能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且临床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多采用血培养,但血培养时间周期长,阳性率低,造成了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变得复杂与困难[6-7]。本研究选取5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与非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旨在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52例患儿均满足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8],血培养为阳性,5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为2~32d,平均年龄为(15.2±7.3)d。选择同期非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2~33d,平均年龄(16.3±7.0)d,52例非败血症患儿中有13例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综合征1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0例,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共18例。对照组患儿血培养为阴性。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于对照组非败血症患儿性别比、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室检查

按照实验室检查相关要求,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均于空腹时选择股静脉或头皮静脉抽血5mL。患儿血标本选用真空采血装置,送检后,使用离心机将标本离心5min,离心机参数设置为:5000r/min。血清中降钙素原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分析系统,根据色谱定量法检测,规定降钙素原>0.5ng/mL为阳性,血清超敏C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利用免疫比浊法原理检测,规定超敏C反应蛋白>3mg/L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检测的降钙素原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1)小于0.5ng/mL。(2)0.5~2.0ng/mL。(3)2.1~10.0ng/mL。(4)大于10.0ng/mL。比较两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规定降钙素原≥0.5ng/mL为检测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降钙素原检测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降钙素原检测阳性即检测≥0.5ng/mL为44例,阳性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阳性率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0825,P<0.05)。

2.2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35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28,P<0.05)。

2.3 两组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见表3,由表3可知,降钙素原灵敏度为84.6%(44/52),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67.3%(3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特异度为80.8%,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特异度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1.0%[9],并且具有高死亡率、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血培养检查复杂等特点,并且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败血症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0]。所以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查新生儿败血症有很多指标,包括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等,但大都存在灵敏度与特异度较低等问题[11]。血清中降钙素原为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没有激素活性,主要出现于全身细菌感染以后,并且在感染早期就已出现,降钙素原<0.5ng/mL表示患者血清中可能局部存在感染,当降钙素原超过0.5ng/mL时表示全身存在细菌感染[12-13],本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患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标准之一,并且降钙素原水平高低可以作为评估患儿细菌感染程度的标准之一。

降钙素原是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物质,由116氨基酸构成,半衰期较短,约为25~30h,降钙素原主要产生于肝脏,一般由细菌感染等引起,脾脏、外周血单核细胞等也可以产生降钙素原,降钙素原最早出现于细菌感染2h后,于6h左右达到峰值,这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了可能性。超敏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产生的与炎症有关的时相蛋白,一般在炎症发生6h后出现,在30h左右到达峰值[14]。本研究实验结果发现,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说明超敏C反应蛋白与败血症有关,但灵敏度与特异度却低于降钙素原,这是由于超敏C反应蛋白也受其他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影响[15-16]。所以不适合单独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指标,若联合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提高败血症的诊断水平,并且可以有效评估败血症的严重程度。

段宝生等人曾做研究发现,联合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参考文献]

[1] 万彩红, 刘俐. 血常规、PCT及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延边医学, 2015,4(155):149-150.

[2] 史融冰.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36(10):1392-1393.

[3] 张剑.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及耐药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7):65.

[4] 黄晓华, 吴绮, 陈健. 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4(5):189-191.

[5] 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582-1584.

[6] 曹三成,祝撷英,贾凯,等. 降钙素原(PCT)、hs-CRP及血培养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3):82-83.

[7] 陈新敏,罗红权,雷萍,等.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9-2470.

[8]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9] 陈会军,谢艳玲. 血培养联合血清PCT与血清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116.

[10] 孙勇,桑晶.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9):874-875.

[11] 胡焱,李小龙,刘娟. PCT和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3,27(8):157-158.

[12] 邹爱玲,张金彩.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非特异性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02-103.

[13] 李思袖,刘小乖,于淑群,等. 降钙素原和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 2012,23(3):326-327.

[14] 左洪,赵玲飞,宋雪芳. 血培养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学,2013,8(14):76-77.

[15] 初云霞.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诊断和治疗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5(1):2648.

[16] 朱江丽,朱兵,王秉林,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1):4126-4127.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诊断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