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危急值的回顾分析与评估

2016-03-12潘建华罗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潘建华 罗丹

[摘要] 目的 对检验危急值历史数据进行回顾分析,评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适宜性和执行效果。 方法 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0~2014年的危急值数据,评估危急值项目发生率与分布、危急值数量和患者人次的关系、危急值的实验室周转时间。 结果 共报告危急值31615件,发生率为0.34%;其中住院患者占86.42%,病区分布主要集中在ICU、血液科、心内科、急诊科及呼吸科,占86.88%;2012年前后两次危急值周转时间调查结果有明显差异,抽查项目的平均TAT缩短了20min,有显著改善。 结论 定期回顾分析危急值项目数据,是临床实验室持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满足患者安全要求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检验危急值;患者安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01-15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ritical value of historical data, and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critical value. Methods The critical value data were selected in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2010 to 2014,laboratory turnaround time,the value of the incidence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visits and the number of critical values of critical values was critically assessed. Results It reported 31,615 cases in critical value,the rate was 0.34%;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accounted for 86.42%,ward distributed mainly in ICU,hematology,cardiology,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respiratory,accounting for 86.88%;after 2012 twice turnaround time critical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indings,the average TAT project shortened checks 20min,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regular review of project data analysis critical value,is a necessary means to continu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laboratorie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o meet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the patient.

[Key words] Test critical value;Patient safety;Laboratory management;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一旦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应立刻报告给临床医师,提醒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自1972年危急值概念的首次提出,至2011年美国颁布《国家患者安全目标》,经过了40年的实践和探索,已有完整的危急值管理和报告制度,美国病理家协会(CAP)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认证和认可程序中明确规定了各医院危急值的应用范围[2-4];我国医院协会也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5]中指出,各医院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专属性的危急值项目和界限[6-7]。随着全球对危急值的认识日趋深入[8],危急值报告制度已成为综合性大医院的核心管理制度。长沙市中心医院自2007年制定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2008年底实现信息化报告,2013年8月在征求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进行了调整,2014年8月修订了危急值报告制度。本研究对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五年的危急值数据进行了回顾分析与评估,以期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长沙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的所有危急值原始数据,内容包括样本号、申请科室、试验结果、接收时间、报告时间等。

1.2 检验危急值的设置

根据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9],参照国际和国内的调查报告[10-11],并征求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意见,制定危急值项目和界限,从2008年起执行。

1.3 数据分析

将LIS系统中危急值相关数据导出至Microsoft Excel 2007中,逐一分析各检验项目以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危急值。

2 结果

2.1 危急值的发生率

统计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5年间的危急值总数及总检测人次数(表1),共报告31 615件危急值,占总检测数的0.28%。危急值检出数量与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2年低于前两年的水平,,仅为0.19%,这与医院管理层调整核医学科放免室到检验科免疫室有关。危急值以住院患者为主,占83.42%,门急诊患者仅占13.58%,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危急值检出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

2.2 危急值的分布

检验危急值的检出主要产生于常规生化、血液学检验和动脉血气三个亚专业,合计占总量的86.10%(图1)。危急值的病区分布主要集中在ICU、血液科、心内科、急诊科及呼吸科,共计86.88%,见图2。

2.3 危急值项目及发生情况

2010~2014年检验危急值检出率居前六位的分别是肌钙蛋白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二氧化碳分压、实际碳酸氢盐、磷酸肌酸激酶。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34%,见表2。

2.4 危急值项目的周转时间

抽查2010年11月和2012年10月两个月的危急值项目在实验室的周转时间,见表3,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常规生化的危急值项目TAT改善显著,血钾缩短40min,肌钙蛋白Ⅰ缩短20min,血液学项目TAT缩短14~21min,抽查项目的平均TAT缩短20min。

2.5 危急值界限的评估

为了让危急值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务临床,检验科和医务科定期组织临床专家对本院的危急值项目和界限进行评估。参加评估的临床科室有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血液科、心内科、急诊科、呼吸科、肾内科、儿科、消化科等。绝大多数科室对现行的危急值无意见,个别科室对危急值的项目和界限提出了意见,经过评估查实、统计分析和咨询临床专家,我们修订了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并由医务科签字认可发布实施。

3 讨论

1972年美国学者Lundberg首次提出危急值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危急值概念进人中国,经过了十多年的应用,200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报告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并提供咨询服务[5]。卫生计生委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亦对危急值报告提出明确要求,危急值管理在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医院评价指标,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

我院2007年制定并实施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从最初的单纯手工记录和电话报告到2008年LIS系统信息化报告,再到2014年实现LIS系统与申请医师手机短信提示,经历了七年多时间。

本研究系统回顾了2010~2014年五年间的检验危急值历史数据,期望对科学管理危急值提供依据。五年间,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占总检测人次数的0.28%,其中住院患者占86.42%,门急诊占13.5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检验危急值主要来源于常规生化、动脉血气和临床血液学三个亚专业。危急值项目主要分布于ICU、血液科、心内科、急诊科及呼吸科。肌钙蛋白I、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二氧化碳分压和实际碳酸氢盐位居项目前五名。这与我院的规模和专科特色有关。

应15 189实验室认可和医院等级评审有关文件的要求,实验室与临床应建立沟通机制,就危急值报告制度定期交流。2012年增加肌钙蛋白Ⅰ,2013年剔除尿素和淀粉酶,调整血钾界限值2.6~2.5mmol/L,2014年增加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肌钙蛋白I界限值0.1~0.5ng/L。危急值项目的增减和界限值的调整与实验室方法的改进、临床诊疗技术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院特色专科的影响力有关,是实验室与临床密切协作、持续改进的过程,其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危急值,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的安全需求。调整后两个月内随访重点科室,了解患者情况,确认其安全性。经过临床调查,报告的检验危急值与临床患者情况的符合率达到了86%。为优化危急值的报告路径,2014年2月开通了危急值的短信平台提示,申请医师得以第一时间了解其患者的检查情况,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危急值标本的周转时间对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缩短周转时间意味着给危急患者多一份生存的机会。表3显示,2010年11月平均周转时间(中位数)为75min,常规生化和血液学危急值的TAT很难达到承诺的水平,实验室工作压力很大。鉴于此,2011年3月增设急诊检验组,扩大场地面积,更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电化学发光仪,新配置血气分析仪及凝血分析仪等设备,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开辟急诊通道,缩短急诊标本TAT时间。 2011年10月数据显示,危急值的标本周转时间显著改善,平均缩短20min。

综上,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监控与评估十分重要,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一直未能实现有组织的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网络实时监控计划[13-15],因此实验室通过实施日常监控,充分挖掘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定期评估危急值项目、界限、报告路径适宜性,有利于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Lundberg GD.When to panic over abnormal values[R].MLD Med LabObs,1972,4(1):47-54.

[2] Dighe AS,Rao A,Coakley AB,et a1.Analysis of laboratory critical value reporting at a large academic medical center[J].Am J Clin Pathol,2006,125(5):758-764.

[3]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Medicare,Medicaid and CLIA programs:regulations implementing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CLIA) HCFA:final rule with comment period[J].Fed Regist,1992,57(40):7002-7186.

[4]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15189:2007:Medical Laboratories: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R].Geneva,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007.

[5]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R].2006.10.21.

[6] Kost GJ.Table of critical limits[J].MLD Med Lab Obs,2004,36(13 Suppl):6-7.

[7] Tillman J,Barth JH.A survey of laboratory "critical(alert) limits"in the UK[J].Ann Clin Biochem,2003,40(2):181-184.

[8] Kost GJ,Hale KN.Global trends in critical values practices and their harmonization[J].Clin Chem Lab Med,2011,49:167-176.

[9] 叶应抚,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0.

[10] Howanitz PJ,Steindel SJ,Heard NV.Laboratory critical value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in 623 institutions[J].Arch Pathol Lab Med,2002,126:663-669.

[11] 葛荣跃,张伟民.设置检验科危急值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1):55-56.

[12] 刘灿,王炳龙,林寿榕,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6):565-568.

[13] Valenstein PN,Wagar EA,Stankovic AK,et a1. Notification of critical resuhs: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of 121 institutions[J].Arch Pathol Lab Med,2008,132(12):1862-1867.

[14] 柴枝楠,张国强.医学危急值判读与急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15] 王培昌.危急值报告若干问题的商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17-122.

(收稿日期:2015-10-23)

猜你喜欢

实验室管理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室在传统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实验室管理的研究
基于SSH架构的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对加强实验室评估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
论高校电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技术探讨
陕西省宝石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基于开源框架Flask快速构建实验室预约系统
批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