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孙茂芳:爱,是个动词

2016-03-12王玉琴

党员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王大妈学雷锋雷锋

王玉琴

曾有人这样调侃每年3月的“学雷锋月”活动:“雷锋同志没户口,3月来,4月走。”但在北京,有这样一位传奇老兵、当代雷锋——孙茂芳,他让雷锋一直留在人们身边。

“把红五星刻在我的拐杖上”

2011年8月的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一位身着绿军装、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出租车上,他就是孙茂芳。突然,他发现有些不对劲儿,询问司机:“小伙子,我们去同仁医院看病,你这是要把我们往哪儿拉呀?”

“现在社会上哪有好人,你们当领导的也不能保证不蒙人呀!我不就是为多挣两元钱嘛。”出租车司机见绕道被孙茂芳识破,竟找歪理强辩。

坐在后座上的盲人大姐丁翠萍听了,有些不高兴:“师傅,你这样说可不对,这位解放军同志本来与我素不相识,多年来却一直义务照顾我这个瞎子,今天也是陪我上医院瞧病的……”丁翠萍眼含热泪往下讲,司机听后默不作声,立即掉转车头向同仁医院开去。孙茂芳付车费时,司机拍拍胸口说:“我今天要是收你们的钱,还算人吗?您可是北京城有名的活雷锋,我听说过!”

孙茂芳,1942年出生,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他因坚持做好事几十年,人称“京城活雷锋”。老人说,支撑他一辈子做好事的动力源自母亲。母亲临终前,曾拉着他的手说:“儿啊,你长大了要做个好人,别给娘丢脸……”说完就辞世了。那年,孙茂芳才八岁。

1964年,22岁的孙茂芳应征入伍。在部队,听了雷锋精神的宣传,孙茂芳热情高涨,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去湖里挑水,为的是能让战友们起床后就用得上现成的水。入伍第二年,孙茂芳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990年的一天,孙茂芳扶盲人丁翠萍过马路时与之相识。得知她每天都到菜市场去捡菜叶,丈夫下岗,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孙茂芳心头隐隐作痛。此时,孙茂芳已经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每天有许多事情要忙,但当天下班后,他还是一路打听着找到了丁翠萍的家。看到一家三口住在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吃的是白水煮青菜,一个馒头三人分,孙茂芳流泪了。他从身上拿出几百元钱塞到丁翠萍手中:“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啊!咱约定一下,以后我每个月发了工资,先给你们家100元。”此后十年里,孙茂芳从没忘记履行自己的承诺。后来物价上涨,他还提高了对丁翠萍家的捐助金额。

2000年,孙茂芳退休了。八一建军节这天,他拿着单位发的300元钱和一桶油,到了丁翠萍家。孙茂芳说:“官有当完的时候,军装有不穿的时候,但为人民服务是无止境的。你放心,我会继续照顾你们的。”此后,孙茂芳每周带着学雷锋小组,帮她做家务。丁翠萍的眼病不时复发,孙茂芳还经常带她到医院挂号看病。

丁翠萍对孙茂芳说:“叔,我是个瞎子,明知道我报答不了你,你为什么还对我们这么好?将来我让儿子也当兵,就算是报答共产党吧。”随后,她交待儿子说:“你把孙爷爷肩章上的红五星,刻在我的拐杖上吧,摸着它,我就觉得很幸福。”

用私房钱义养“满院爹娘”

丁翠萍一家只是孙茂芳的帮扶对象之一。从入伍至今,孙茂芳一直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并资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起初的八年,他是瞒着家人做这一切的。因为孙茂芳夫妇的收入并不高,考虑到长期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物帮助别人,怕妻子会有意见,孙茂芳决定暂时向她保密,私设一个“小金库”帮老扶困。

每月工资发下来,孙茂芳只“上交”70%,剩下的30%以各种理由偷偷地留下来“入库”。单位发的大米,别人带回家里50斤,孙茂芳只往家扛25斤。单位发的奖金、写文章挣来的稿费,他也统统放进“小金库”。别人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他告诉妻子要7点,他经常说“在单位加班”,其实是去照顾那些老人和残疾人了。

时间一长,妻子发现孙茂芳有秘密瞒着她。妻子给她母亲做了几件丝绸棉袄,他偷偷地全部送给了几位一直照顾着的老人。妻子知道后十分生气:“竟然背着我养了十多个‘爹娘,都能站满咱家的小院子了吧!”

为了解开妻子的心结,孙茂芳将她领到军区总医院附近的高奶奶家。高奶奶拉着他妻子的手,老泪纵横:“七八年了,他经常带着松软的饭菜过来照顾我,陪我说话。每次生病,都是我这个‘解放军儿子陪着我去医院……”妻子被感动了,从此全力支持孙茂芳做好事。

有了家人的支持,从1997年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建立了“家庭助困基金”,后来增至1000元,以资助残疾人和特困生。孙茂芳还在几十平方米的家中,专门设立了一张“救急床”。18年来,这张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直以来,孙茂芳先后照顾了18位孤寡老人、11名残疾人,资助了33名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为此,老人花掉了50多万元,这是他和妻子大半辈子的积蓄。

为别人解决困难,就是我的幸福

在孙茂芳赡养的18位孤苦“爹娘”中,被他照顾17年的王炎老人最难“侍候”。

多年前的那天,七旬孤寡老人王大妈脚趾溃烂流脓,她一瘸一拐地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看病。孙茂芳看到老人费力地挪动着脚步,忙上前搀扶……陪她看完病,他又把老人送回了家。见王大妈家又脏又乱,屋里甚至结了蜘蛛网,孙茂芳问:“家里就您一个人?”王大妈点点头。“那我请几个人帮您搞一下卫生。”王大妈不吱声。

孙茂芳不在意王大妈的冷漠,当即请来几个不当班的大夫和实习医生,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几个小时过去了,这座四合院终于变得干干净净。这时王大妈开口了:“你们不好好看病,到我家来干什么?”听了这话,年轻的实习医生们感到很委屈,没想到辛苦了半天,换来老人这样一句毫不领情的话。孙茂芳却对他们说:“老人的态度,表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你们先回去忙吧,我留下来。”

老人长时间没洗的脚散发出阵阵恶臭,孙茂芳丝毫不嫌弃,他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流脓的脚趾一个个掰开,用温水认真清洗,再小心地将脚趾缝擦干。天凉了,看到窗户缝没糊,孙茂芳一边糊窗户,一边向王大妈承诺,今后会一直照顾她。老人却冷笑一声,说:“当兵的都是骗子!”

孙茂芳义养过不少“爹娘”,他明白有些老人由于独居太久,性格有些古怪,但他坚信自己的善意终会被王大妈接受。此后,照顾王炎老人,就成了孙茂芳的一项日常工作。

但王大妈对孙茂芳心存戒备,经常冲这个“不速之客”发脾气,甚至捉弄他。有一次,老太太一边说“小孙啊,你总算来看我了”,一边故意将右手蹭了下床前的便盆,随即伸出沾了秽物的手,与孙茂芳“热情”握手。那一刻,孙茂芳真是委屈得不想干了。他皱着眉回到家中,翻开笔记本,前一天写的一句话跃入眼帘:“为别人解决困难,就是我的幸福。爱就是超常付出,最难能可贵的付出,就是付出委屈。”读着自己的话,他脸红了。

此后,每当遇到王大妈的种种“刁难”,孙茂芳都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就是您的亲儿子。”然后该干啥还继续干啥。

2012年,已经91岁的王炎老人,将信仰了一辈子的上帝像换成了毛主席和雷锋像,孙茂芳的孝心和爱心在17年后终于温暖了王大妈的心。这一天,她把孙茂芳叫到床前,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宝贝儿,你就是我这个孤寡老太太的贴心小棉袄,我要好好看看你,报答你。”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床铺下摸出一个笔记本,又摸出一张自己的旧照片,解释道,年轻时她在协和医院当护士长,既漂亮又有文化,但总被国民党兵欺侮,因此对当兵的一直有敌意。而在那本日记里,她则记载了孙茂芳十几年照顾自己的每一件事,“我要走了,你是好人。我有几十万元存款,还有前人留下的这套四合院,都归你了”。

孙茂芳谢绝了老人馈赠的存折,以及那套价值上千万元的房产,说:“我有责任照顾您一辈子,无权利要您一根草。”见孙茂芳坚决不肯接受,临终前,王大妈将遗产捐给了国家慈善机构。老人去世后,孙茂芳为她料理了后事,并在每年清明节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给老人扫墓。

孙茂芳随身总是揣着一摞名片,走哪儿发哪儿,还经常受邀请四处作报告,宣传雷锋精神。“我一个人做好事,仅能发挥一滴水的功效,动员全社会学雷锋才能发挥百川归海的作用,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孙茂芳常说,爱是动词,不是名词,要行动起来才行!在老人的影响下,北京许多院校、行业都成立了孙茂芳志愿者服务队。他退休14年,累计行程百万公里,作报告3000多场。有时他一天连讲三场,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大江南北。昔日的“孙政委”,如今已是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但他传递雷锋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今,孙茂芳已经拥有上万名微博粉丝,他在网上振臂一呼,一些公益人士和志愿者就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这个‘土八路也必须与时俱进,搞信息化学雷锋!”老人说。

(摘自《情感读本》2015年12月上 原标题为《甘为18个“爹娘”当孝子》)

猜你喜欢

王大妈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我们班的“王大妈”
真的怕了
一条重感情的狗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