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黑河市水资源评价与水稻北扩战略的实施

2016-03-11孙长凤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黑河市水资源战略

孙长凤

(黑河市爱辉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基于黑河市水资源评价与水稻北扩战略的实施

孙长凤

(黑河市爱辉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幅员面积68 726 km2,其中耕地面积192 万 hm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市。文章在分析黑河市水资源量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水稻北扩战略的实施和黑河市水稻生产的实践,打破高纬地带水稻种植的“禁区”,阐述了水稻北扩战略的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必要性。

关键词:黑河市;水资源;水稻北扩;评价;战略

1丰富的水资源为黑河水稻生产提供了基础保证

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幅员面积68 726 km2,其中耕地面积192 万 hm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市。黑河市域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总体可以概括为“两江一池六百河”。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1.1河流众多

境内有中俄界江黑龙江、省域界江嫩江两大水系,以黑龙江流域逊别拉河,嫩江流域乌裕尔河、讷谟尔河、科洛河,松花江流域的通肯河等大小河流631条,其中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较大河流19条,水域面积达18.4 km2。

1.2水量充裕

黑河市年均降雨量351.94 亿 m3,水资源总量约115.8 亿 m3,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2.6倍,是全省的3.5倍。地表径流总量107.5 亿 m3,其中北安、嫩江、五大连池南部3个市(县)50.7 亿 m3,孙吴、逊克、爱辉区北部3个县(区)56.8 亿 m3[1]。

1.3工程建设

近年来,黑河市把加快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田间配套等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实施水稻北扩的重要保证,相继完成了3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区治理工程,新打灌溉井1 872眼,同时,加快推进嫩江、逊别拉河、库尔滨河等河流上的新鄂、乌宋岗、石金河、二道坎等水库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部建成后,新增库容13.6 亿 m3,为保证水源供应,提高灌溉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黑河市探索实践打破高纬地水稻种植的“禁区”

黑河市地处高纬寒地,地理坐标为E47°42′~51°03′,N124°45′~119°18′,气候类型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横跨3、4、5、6积温带,春季回暖晚,秋季降温早,常遭早霜、低温冻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黑河成为黑龙江省气候变暖最明显地区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趋势更加明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根据境内6个国家气象站资料统计,2001—2013年,黑河无霜期比前30 a平均增加6 d,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增加13 d。全年超过10 ℃活动积温比前30 a平均增加194 ℃,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增加279 ℃,活动积温跃升将近一个积温带,为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1年,黑河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水稻北扩试种。2012年,黑龙江省政府在黑河召开了全省北部高纬度地区推广水稻种植现场推进会,从此拉开了全省水稻北扩的帷幕。201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8 万 hm2,比2010年增长近4倍,并且打破了北纬48度高纬寒地水稻种植的“禁区”。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全市己有32个乡镇种植或试种水稻,占四、五积温带上乡镇总数的71.1%。

2.1规模逐年扩大

黑河水稻种植有近百年历史,爱辉区西岗子镇早在60年代就曾尝试过水稻种植,但由于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品质差,效益不好,2010年以前全市水稻面积一直维持在0.67 万 hm2以内,北部沿江地区只有零星种植,不足67 hm2。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2.8 万 hm2,连续四年实现翻番。目前,全市共有水稻种植大户149个,经营面积0.22 万 hm2。水稻合作社34个,经营面积0.69 万 hm2。规模经营水稻面积达到1.82 万 hm2,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5%。

2.2产量持续增加

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支持下,黑河把科技创新和品种研发作为推进水稻生产的利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钵体摆栽、智能催芽等技术,以及综合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 万 hm2次,增加有效积温150~180℃。同时,引进选育三江1号、空育131、垦稻12、黑交06~213等适区高产品种20多个,其中黑交06~213水稻品质接近国家优质2级标准,平均亩产达到500 kg,比大豆亩产高287.6%,为水稻北扩战略实施和突破高纬地区种植水稻提供了技术支撑。

2.3效益不断提高

由于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不仅水稻产量明显增加,而且种植效益也持续提高。经过相关部门现场测算,黑河第4、5积温带水稻平均超过7 500 kg/hm2,第六积温带爱辉区张地营子乡种植的水稻,平均产量超过450 kg/hm2,是大豆平均产量的2.6倍;平均纯效益10 200 元/hm2,是种植大豆的1.9倍。同时,黑河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水稻高产创建、全省水稻智能催芽基地、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小区等建设项目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水稻种植的积极性。

2.4产业链条延伸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黑河大力培育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全市建成大米加工企业4家,加工能力340 t/d,2015年生产加工稻米560 t,销售收入近400万元。一批加工企业的建成投产,延伸了产业链条,解决了销售问题,也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的附加值和市场的占有率。

3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是推进水稻北扩的根本保证

实施水稻北扩,水源工程建设是水稻北扩的先决条件。

3.1科学系统规划

搞好规划设计是水源工程建设的先导和依据。全面做好黑龙江、嫩江干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和黑龙江、嫩江干流堤防规划、主要支流规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编制,特别要坚持灌区建设改造与重点枢纽工程建设相结合,依据发展基础,结合地形条件,分流域、分区域、分先后做好规划设计,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和指导性。

3.2加快灌区建设

学习借鉴农垦、五常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验,加快推进主星、民兵、和平、建设、兴北等10处灌区工程建设,全部按设备新型节能化、机房整洁美观化、管路短直稳固化、渠道防渗顺畅化、泵站管护日常化的“五化”标准进行建设,高标准建设渠首、泵站和灌排渠系等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黑龙江、嫩江提水灌溉工程,提高灌区建设改造标准,提高供水保证能力。

3.3强化资源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编制水资源规划、完成初始水权分配、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权转让等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管理。

3.4推进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总体技术水平,加快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提高水文等水信息的测报和处理水平,逐步实现水情信息测报自动化、水资源监测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水管理调度系统化。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及河道防洪建设等工程,建设一批具有远景目标的现代化模式工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稻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孙长风,马刚.黑河市水资源总量评价与科学配置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01):100-101.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孙长凤(1970-),女,黑龙江拜泉人,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6-01-12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3-0141-02

猜你喜欢

黑河市水资源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My English Teacher
黑河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
战略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战略
浅谈黑河市旅游业发展